大国崛起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6hgmwm1-ZSi-S6DM8T17g?pwd=5wt3
提取码:5wt3

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大国兴衰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篇章。长期以来,不知有多少学者和政治家呕心沥血去探寻其中的逻辑线索,产生了多少启迪今天的著述宏论和丰富实践。然而,大国兴衰又是难有最终答案的难解之谜,这不仅在于问题本身具有的复杂性,而且也由于世界在变化,历史在进步,不同国家兴衰的轨迹不可能简单重复。由此而来,有关大国兴衰的探讨也就永远不会过时。
15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稗益。
为什么不断有一个又一个国家骤然兴盛,成为所向无敌的霸主?为何历史上的强国都只能维持一个世纪左右的霸权?这其中到底有着怎样的规律和共性,中国从中究竟ying领悟到什么经验或教训?
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如何从历史上主要大国的兴衰历程中de到有益的借鉴,如何顺ying世界发展大势寻求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已经成为十分重大的战略问题。
《大国崛起》正是从这一目的出发,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通过解读15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追踪和研究世界性大国兴起轨迹,总结大国崛起的个性特征和基本规律,探索新形势下中国发展战略选择,为中国的发展寻找镜鉴,以期有利于中华民族复兴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目录
前言
一、不懈努力推进中国的崛起
二、推进积极的战略互动
三、适ying世界政治的特征演变
第一章
第一个殖民大国葡萄牙
一、在与阿拉伯人的战斗中成长
二、向未知探索
三、瓜分世界:教皇子午线
四、建立殖民帝国
五、建立殖民帝国
六、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殖民帝国
第二章 美洲大陆的主宰西班牙帝国
一、光复伊比利亚
二、伟大的地理大发现
三、疯狂冒险的西班牙人
四、野蛮贪婪的财富掠夺者
五、在欧洲争霸
六、"黄金漏斗"西班牙
第四章 从"快乐的英格兰"到"日不落帝国"
一、在风雨中磨炼
二、强国萌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
三、建立现代民主政治
四、工业革命:英国世界霸权形成的前提
五、日不落帝国
六、越过强盛的巅峰
七、总在弱势一方的砝码
八、结语
第五章 陆上强权法兰西
一、高卢人与法兰克人
二、从封建割据到政治统一
三、王权的绝对与相对
四、启蒙运动的兴起与法国大革命
五、拿破仑的崛起与
第一帝国的兴亡
六、三十年的退缩与普法战争的惨败
七、结语
第六章 夹缝中的德意志
一、 这块土地上的1789个独立政权
二、为什么是普鲁士
三、铁血宰相俾斯麦
四、强大的德国:是福是祸?
五、启示
第七章 东方唯一列强日本
一、中国的学生
二、布国威于四方
三、上下一致学西方
四、万世一系的近代天皇制
五、武力扩张、争霸东亚的不归路
六、启示
第八章 好霸争强的俄罗斯
一、 由莫斯科公国到莫斯科王国
二、"西化"的彼de大帝
三、东征西讨的叶卡特琳娜二世
四、欧洲大陆上最强大的军队
五、帝国主义列强锁链上最弱的一环
六、谁人评说的苏联时期
七、启示
第九章 美国:从蚂蚁到大象
一、从定居点到美国
二、向西、向西、向西
三、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四、资本主义经济的一统天下
五、新贵与老欧洲
六、简短的几点启示
查看全部↓
精彩书摘
控制印度洋并不等于控制一切,阿尔布克尔克要实现控制印度洋出入口,彻底垄断香料贸易的宏伟计划,就需要做到三点:攻占马六甲,控制东部入口;占领亚丁,控制红海入口;夺取霍尔木兹,控制波斯湾入口。马六甲(Malakat)的de名源自于阿拉伯人,意思是集合各商贾的市场,中国人则叫它满刺加。马六甲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就航海线路而言,马六甲是东西交通的必经之路,拥有马六甲既可以把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排除出亚欧贸易航线,又可以控制通往南中国海和香料群岛的航线;马六甲还是当时亚洲进行香料贸易的主要贸易中心,方圆数千平方公里以内的商业和贸易活动必须经过它,控制马六甲可以牢牢把握东西方贸易的主动权。这时的马六甲还主要掌握在穆斯林人手中。1509年,葡萄牙人曾经到达过马六甲,由于受到了当地人的猛lie袭击,所以他们撤退了,但有一些人被俘。1511年7月1日,阿尔布克尔克率领一支由18艘舰船、一千二百多名葡萄牙士兵及2二百多多名马尔巴拉援兵组成的舰队到达马六甲,提出了释放战俘、进行赔偿以及割让一块土地来修建要塞的要求。当时的马六甲是一个10万人的城市,由3万马来人和爪哇人守卫着,另外还有许多战船,几千门火炮,双方兵力悬殊,因此当地苏丹拒绝了葡萄牙人的要求。7月24日,葡萄牙人的第一次攻击没有成功,8月10日又进行了第二次攻击,经过一个星期的激战,葡萄牙攻占了马六甲,然后照例进行了屠城,把马来人杀了个干净,但对与马来人有矛盾的印度人、缅甸人和爪哇人则不动分毫,这也是阿尔布克尔克扩大统一面,缩小打击面的聪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