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因陋就简的生活习惯和权力相拉扯

民众因陋就简的生活习惯和权力相拉扯; 看地图上,标记的黑色和红、白,一般是乡镇的繁华区, 标记绿色、黄色、蓝色的,一般是耕地和水域, 这些在短期内是死的,固定的事物; 但是,当了解一下当地的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以上说的功能区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步在变动。 三十年前的耕地,现在是工业用地。五十年前的水域河滩,现在是麦田。 七十年前的大都市,现在是三线小地方。 这些可以对号入座,读者不必走出自己的故乡,就可以对这样的“历史地图”加深了解,并得到自己的体会。 这叫回不去的家乡。 在某地方,不论是我国首都东部乡镇,还是粤北,或者是鲁西,再或者是伦敦卫星镇,更或者是纽约老城区,民众因陋就简的生活习惯总是和权力相拉扯,历史上是这样,今天我们看到的情况仍然。 渔民搭一个窝棚就可以卖鱼虾,但是地方管理者却要把他迁移到二里地以外的新市场,那里无人问津。 卖山货和吃食的人们找一个路口或者延着小河摆摊就可以趁食,然后就近回家,还能赶上家人吃晚饭,可是地方管理者却把他们赶进一片荒地,让他们在这里做买卖,导致远处来的商户两三年的出入都不方便。 山里的人顺着山势起伏去盖房置地、开商店和旅社,新的道路修通以后,转进街道却要绕好远,商户因此经营不济而困毙者一街有数家。 老剧院、电影院,四五十年了,依然坚强地挺立在发展起来的城镇附近,它们的建筑风格以及容纳人数都仿佛远离这个时代,一些怀旧的老人和扎根乡土的青年人喜欢在这些老地方,听听戏、看看电影,可是地方管理者却很快地把老剧院、老电影院拆了。 上文说了:不论是我国首都东部乡镇,还是粤北,鲁西,伦敦卫星镇,纽约老城区,民众因陋就简的生活习惯总是和权力相拉扯。 这后面还要加一句话,民众因陋就简的生活习惯总是拉扯不过权力。 所以,如果人们中间没有出现一个真正热爱乡土的大能者,那么人们就总会陷入一波又一波的伤感情绪中,这里的“人们”和“民众”我想适用于那些急剧变迁着的地区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