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航线】由英仙座而出发的治疗辅助形态解析

本文写于2022年1月18日,阅读时请注意时效性。
本文所有内容基本主要针对自律作战环境。

治疗辅助,俗称奶妈,早在各类RPG或是强调搭配组合形式的游戏中就一直担当着相当重要的职责,而在许多游戏中他们通常不单单赋予了队伍强大的回复续航能力,更会承担着加持增益,消除异常状态等其他职责,不过今天只从碧蓝航线出发,也仅仅只是对碧蓝航线中的纯粹的治疗辅助,为团队增添续航手段的奶妈来进行分析。

首先,奶妈这个职责本身没有特别多好深入的,无非就是续航,那么不同的续航形态则成了许多游戏区分奶妈定位的主要的手段。
最简单的区分就是单奶与群奶,单奶同一时刻下只能赋予一个单位回复,群奶可以在同一时刻下赋予多个单位回复。
假设一个角色整体的设计成品就是一个完整的模块,单奶生效单位少就是亏掉的模块,那么为了弥补亏的模就要赋予更高的回复量,否则不能达成补模效果,那么实际达到的效果就会很差,不但满足不了队伍的奶量需求甚至会造成队伍的续航断层。
同理,群奶生效单位多,那么回复量数值的控制就要谨慎,这就是反向补模而防止超模达成单人入队对比达到同队单奶1+1以上的水平。
这是比较简单的奶妈设计逻辑。
但是碧蓝航线的奶妈较为特殊,首先碧蓝航线的大部分奶妈是不太具备回复以外的强贡献的,这也很正常,甚至会有游戏的奶妈只是纯粹的回复角而不具备输出能力,但是不具备额外的强贡献不代表就没有贡献,因为前后排编队限制,受限于后排输出主力多数情况下都是三名可选项,奶妈的存在必然需要挤压一个位置的存在。
在满足了输出角度的构筑后,目前对于治疗辅助需求最高的多是各类长线作战也就是俗称的道中型环境,这个环境下强调多战强调持续接敌,甚至在主线作战关卡或是活动关卡作战时会不得不遭遇无弹药的空弹环境。
而为了适应这类道中型环境碧蓝目前的奶妈发展确实也不仅仅只局限于治疗的单方面贡献了。
用比较简单的分类来命名,治疗辅助目前共存在三类形态,其中也细分一些小类别。
第一种则是急救奶
通常也被叫做智能奶,这种治疗方式通常用于扶持队伍内的特定角色,甚至会有非奶妈定位角色也要给特定角色灌上一口的情况,因此这里只主要分析以治疗辅助为鲜明地位的几艘舰船。
其一 龙凤
龙凤算是急救奶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舰船了,扶持低血舰船,本身是用于对部分低血驱逐轻巡进行急救为主要用途,因技能

属于自身耐久为治疗量进行挂载的奶妈形态,同时三次回复是分别锁定较为智能可迅速实时转移治愈目标,对于基础血量偏低的舰船有着相当明显的治愈和续航效果,但本身受限于三次的限量锁死了非极端长时环境。
而我曾经也在龙凤能代实装不久后专门在

这篇专栏中主要分析过龙凤对于当时环境下比较主要的影响,同时当时处于13图中期,本身13图就是属于一个针对性很强的环境,属于是时势造英雄的典型了。
本身碧蓝前锋的生存检测就像一个木桶,由于生存压力必然是不均匀且尖刺的,那么木桶中必然有最长的一块板以及最短的板,龙凤的出现是赋予急救奶这个概念用于相对抹平最短的板来达成相对均匀的承伤表现。
但是一旦前后排的受击比例严重失衡,且后排遭受的压力不亚于前锋时,龙凤的奶量不仅会被大量转移同时由于本身非目标耐久奶,预期的治疗效果将会大大折扣。
其二 天鹰
其实天鹰并不是特别新颖的设计,锁定低血急救搭配护盾,如果将护盾直接变为治疗量多数情况下强度会更高,这主要是受限于碧蓝本身护盾型技能与空袭消弹形式的一定冲突,其实表妹的延迟盾

是个相当不错的思路,但可惜是子弹盾,实际使用价值就低了不少。至于天鹰的大部分分析可以直接跳转

其中要讲得详细不少。
其三 前锋急救奶
前锋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急救奶大概就是天海春香

单次5%的急救效果,总收益10%的目标耐久回复,作为一个前锋奶妈来说相当可观了,同时具备智能检索血量百分比最低角色,在少见的前锋奶妈中又少见地安插了智能奶机制,在一些复数奶妈的超级续航环境中有着相当可观的效果,更为重要的还是天海春香本身符合了多重功能的前锋职责,个体素质甚至在轻巡已经算是比较前列的水平。
综合来说还是比较难能可贵的,目前主要的用途其实更多是用于定向检索旗舰高压环境防止出现旗舰受击严重的情况。同时也是1+1作战环境的不错选择。
第二种则是全泛奶
这种奶妈多数情况大部分环境下都有就业环境,且和笼统概念上的群奶相当近似,她们或多或少存在部分限制,且这些限制要么是早期数值的遗留产物要么就是严格控制用于防止超模的数值枷锁。
其一 独角兽 祥凤 亚利桑那
比较传统的则是拥有支援空母的两位早期奶妈

独角兽和祥凤无疑是早期数值的遗留产物,在曾经的开服早期环境多数地图设计方向都是以前锋受击压力远大于后排的思路在推进,受限于百级环境多数船只存在肉度断层,重巡不堪一用,对后排生存压力的推进一直到主线第十章才正式显现,而在后排基础肉度搭配灭火器设备的承伤抗压到达一定界限的水平下,前锋的生存压力依然不容小觑,即使是这个时期,前锋的续航需求依旧大于后排。
而在这个数值的分压背景下,独角兽与祥凤撑起了这段时期的一片天,作为唯二使用门槛较低的同时且数值可观的治疗辅助基本是出现在了当时所有的主线与活动图强续航需求的环境中。
而真正出现较大变革的是在12图到13图的更迭期,其实早在11图110级时期就已出现过后排生存压力逐渐趋近于前锋的问题,但是受限地图攻击形态受限于跨射与自爆这类模式下,问题并不明显。
直到12图转向防空高压环境开始,120级前锋的出现,前后排受击比例完全趋同,导致后排生存压力相较于百级时代高了相当多,此时专供于前锋的奶妈则渐渐开始出现续航断层,无法兼顾后排的弊端也会愈加明显。
但12图与13图设计完全趋近单向检测,同时13图道中的生存压力不光来自于海面与敌方空袭飞机扔下的碎弹,而解决飞机则是成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解法,既然我没有办法完全兼顾续航,那么只要筛掉对我造成伤害的部分即可。
在防空充沛的条件下不仅大幅度调整了受击方式后使得神风攻击对后排造成的生存压力比例依旧低于前锋的同时也相当幅度降低了前锋损血,而这种时候独角兽与祥凤带来的续航能力依旧处于临界点。
在大型作战环境中,多类复杂难以筛选的受击环境渐渐展露头角,在此类环境下独角兽祥凤难以兼顾全队的续航弊端则明显了许多,而由于维修箱与回港维修机制的存在变相挤压了独角兽祥凤在大型作战配对中的入队竞争力。
同时更强的输出 、更高频的输出波次也慢慢成为了一个队伍在大型作战伐木阶段的主要需求,由此演变下两位早期奶妈也算是正式完成了自己到新时代为止的职责。
而亚利桑那其实大致设计方向与独角兽祥凤几乎一致,区分主要建立于一种是战列一种是轻航。

受限于技能回复的不稳定性的同时早期并不存在很好的处理自爆的能力基本没有进入过相对主流的构筑中,也算是比较微妙的设计了。
其二 维修舰
维修舰的附属治疗能力也算是全泛奶的其中一个门类,但为什么说是附属治疗能力主要还是因为碧蓝对于维修舰的设计相对属于早期遗留的状态,主要就突出一个定位不清。
不强调于战斗内的强力回复续航,即使是猫爪形态明石下的续航能力在长线战中依然不足以为她单独预留一个格子,更不用说女灶神本质不属于纯粹的全泛奶,本身全队维修的大部分奶量基本来源于和维修舰艇工具的搭配,而虽然多说是早期少数可以奶后排的船只,但是正是上面提及的原因导致了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由于早期前后排受击比例失调,前锋受击比例远大于后排,导致前锋生存一直处于一个相当岌岌可危的状态,而多数情况下的生存压力来源于火力不足的拖长战线。
于是导致在早期环境的地图中处于一个毫无输出贡献对战斗中不管是推波次还是续航都相当鸡肋的状态,而这虽然有些未来战士的因素但仅从现在的视角回看多数非防空图的维修舰均能用一名纯输出手进行替换来达成更理想的状态。
而维修舰真正高光的也还是12图以及早期13图的防空系环境,但这也并不是本文中需要详细展开的内容。
而在大型作战中维修舰具备的低成本全队回血被动倒是确实在前中期无法平铺强力的大型作战舰队时存在一定的价值不过毕竟也是偏过渡的使用价值,目前维修舰相对可用的环境也许是BOX尚未齐全的发展状态的玩家用于开荒主线12图与13图可堪一用,但说到底与奶妈职责的关系也基本没有直接关系,而一切的源头还是基于这个游戏对维修舰设计的局限性与定位不清导致。
其三 前锋全泛奶
前锋形式的全泛奶,从小贝法到猫音最后再到宝多六花,其实碧蓝对于前锋全泛奶的态度相当保守得多,从早期的根据自身的耐久来进行回复到宝多六花的根据目标耐久来进行回复,但小贝法强调多战初见的持续回复,六花强调的则是高压环境下的长时回复能力。
而前锋奶妈多数情况下承担了大量的工具人职责,包括承担生存压力、反潜、清杂等等,在多层面的职责检测下势必会出现强度相对中庸以及构筑困难的弊端,这也是早期前锋治疗辅助的主要问题,即个人能力不算出众。
而直到宝多六花为止才算将前锋全泛奶妈的强度彻底拉上合格线以上,同时将相对可观的生存能力、反潜能力、群体清杂能力都兼顾得比较好,而目前来看对前锋的治疗辅助的检测要求相比后排主力只高不低。
即便如此宝多六花依然有着全泛奶不可逃避的补模对冲的弊端,一方面是长线作战特化另一方面则是完全体奶需要强制压血,可见对于前锋奶妈的设计依然属于十分保守的状态。
其四 英仙座
则是本次专栏的主角,也是目前环境全泛奶演化的最终形态,简单粗暴的全队奶搭配些许跨队蚊子腿奶。
而英仙座为何会成为当前强度评价体系下的第一奶妈?我认为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
作为一个奶妈形态几乎完美
环境适应力相对好,不受前后排受击比例不稳定的问题所影响,带队能力强(高数值奶)
先说第一点,英仙座是双预装爆发奶搭配全队目标耐久的治疗形态,这在奶妈角度上基本是无可挑剔的,弥补了普通奶妈所不具备的短时输出贡献,不管是用于清杂还是提轴推波次都是相当优秀的选择,而这两项优势也是目前大型作战以及各类短线作战的重要加分项,是她与其他奶妈区分度较高的一个要素。
然后则是第二点,由于本身是前后排群体奶,且前排与后排各自众生平等不太会出现急救奶的治疗总量不足问题,且作为目标耐久治疗手段不容易被生存高压环境检测,高数值群奶的最大优势则是不太容易被前后排生存压力的分布变换而严重影响地位,因此可以具备相当夸张的治疗总量有着极强的单奶带队能力,也是目前唯一单人奶可以较大缓冲整队生存压力的选择。
如上两点基本是目前英仙座相对主流的评价。
而由英仙座衍生,既然作为全泛奶她必然也存在短板用于补模防止超模,那她的主要短板其实归纳而言就是一句话:
成也长时,败也长时。
虽然英仙座在现有环境下的竞争标准与环境主要集中在各类短时战,最典型如大型作战据点道中与海域棋盘上伐木阶段,但短时战的优秀本质仅仅是作为加分项之一。英仙座最大的优势是相较于其他奶妈更夸张的长时持续战能力,虽然有着增加90%空袭装填所需时间的DEBUFF,但本身高数值群奶的底子导致其即使在长线战下依然是一骑绝尘的水平,最典型的则是无限作战这类极端续航环境,英仙座的出现对于续航角度是降维打击级别。
但为什么败也长时?
因为英仙座虽然能适应长时战环境,但她更不能适应复杂的有多项尖刺的生存环境,当波次生存压力检测的方式不再平滑时她便会出现明显的短板。这也是全泛奶不得不面对的主要问题,虽然前后排的受到生存压力检测的比例并不会极大影响英仙座的地位,但是游戏本身的生存检测并不是均匀,所以队伍依旧会出现生存短板,在现有体系构筑中英仙座在多数队伍中也承担了相当重要的推波职责,不仅提速开局进入核心精英波次,同时分布在了第二波核心精英波次的爆发线之上,此时搭配其他舰船可以达成一个相对理想的且平滑的压力环境。
但如果这个轴被打乱,出现火力不足或单纯的对轴效果不理想,英仙座则不能再保持较好的单奶带队能力,此时便十分依赖队伍中急救奶对于队伍下限的保护,这也是天鹰与英仙座组合目前亮眼的主要因素,天鹰本身也是长时战特化且短时环境下依旧出色,搭配英仙座算是互相补充各自的短板。
而英仙座本身的弊端目前暴露相对严重的则是道中空弹环境,这也是作为一个道中特化奶妈必经之路,毕竟主线空弹也是多数情况,而虽然目前的舰船强度依旧可以力大砖飞,但作为衡量奶妈续航能力的因素之一,英仙座的空弹表现其实相当不理想,本身依靠速飞预装强拉DPS,但是空弹后单轮DPH大幅下降,高数值可以掩盖的增时DEBUFF成为了拖累轮次影响DPS的利刃,推波次能力变差,但整队治疗需求只增不减,同时由于波次堆积时长会出现的压力堆积,超长CD的空袭慢慢便会成为恶性循环的助剂。
可即使如此目前而言也确实没有比英仙座更好的选择,因此只是单纯的分析一下。但从这点其实可以看出英仙座虽然环境适应力相当出色,但是对特定的火力覆盖不足或是生存检测尖刺不够平滑的环境有着甚至对半砍的表现。
同理,诸如天鹰最近大放异彩的BOSS战强保生存软肋的急救用法也是英仙座较难复刻的使用方向,一方面全泛奶这这类非多战的单次续航环境贡献不够明显,另一方面则是尖刺的生存压力过多:前置雷高压人型——>自爆、泥头船——>跨射人型与量产——>最上BOSS战,超长的五波战线具备了短期内英仙座难以处理的生存尖刺,急救能力较差的弊端也迫使其无法适应此类特殊用法。
由此而产生的则是对英仙座这艘船的思考,虽然目前来看急救奶可能还是大势所趋的方向,高数值低限制的急救奶在使用角度上很难有比较大的磕绊,因为一旦解决了急救奶治疗分布较差或是总量不足的问题以后也能相当程度改善带队能力。
诸如设计一个更高数值的龙凤,一个治疗形态更为智能的天鹰(赋予低血舰船护盾,适当延长持续时间降低单次量,将未使用完的护盾转换为有效的治疗血量甚至可以分摊给队友等形式)此类形式均是能够比较大程度改善急救奶高难带队能力的。
而从英仙座目前的设计来说,下一艘全新的全泛奶妈必然会是掀起又一阵血雨腥风的狠角…
第三种则是特殊分类奶
或者可以简单理解成不便于分类于其余两种中的特殊奶妈,她们一般都携带着随机性,且定位比较微妙。目前比较典型的就是水濑伊织以及穗香两位。


两者均是随机回复,且水濑伊织的更为极端,稳定检索自身与其他一名角色,且没有持续回复手段,穗香不仅可以依靠限制队伍内人员数量强行检索自身同时也具备着持续回复的能力,虽然两者泛用性在现有强度体系下基本没有价值了,但依然可以单独分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