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题画四则(其一)

2021-03-15 05:57 作者:平平静静哒  | 我要投稿

题画四则(其一)


    清·金农


             《冬心先生画竹题记》



【原文】

先民之言曰:同能不如独诣。又曰:众毁不如独赏。


独诣可求诸己,独赏罕逢其人。


余于画竹亦然。不趋时流,不干名誉,丛篁一枝,出之灵府。


清风满林,惟许白练雀飞来相对也。



【今译】

前人说:大家都能做到的事情,和别人一样的才能,不如自己有独特的造诣,独心孤诣创出的新东西。


又说:只有自己的才是真正的自己,管他什么群起攻之,与其拿去和别人一起被毁誉,不如留着自己一个人来欣赏,只要自己欣赏,自己珍贵,就是自己的好东西。


要想技艺达到专精,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但要获得人家独具慧眼的赏识,却难以遇到这样的人。 


我画竹子是这样的,不追赶流行的时俗,不为名誉,不论是一根还是一丛竹子,都是出自我的心灵。


清风吹拂着竹林,只有白练雀在竹林内飞来飞去,欢快的鸣叫。



【赏析】

这篇短文虽是画竹的题跋,却公开标举了自己务求“独诣”,不趋时俗的艺术追求。


从中可见作者在那浊世中难得的清裁雅韵,愤世嫉俗,孤高倔强的个性。


金农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出现一个重要的画派——扬州八家。


扬州八家之所以被指称为“扬州八怪”,是因为他们是突破传统,创造革新,趣尚拔俗的人物。


金农在艺术上反对摹仿雷同,追求自得的“独诣”,正是革新精神的表现。


他提出“同能不如独诣,众毁不如独赏”的艺术主张。


他坚持自己的艺术品格,“不趋时流,不干名誉”,不合俗情,不追赶流行的时俗,不为名誉,不论是一根还是一丛竹子,都是出自心灵,只抒写自己内心的蕴蓄,抒写对社会现实的真实看法。




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寿门,号冬心先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金农一生不愿当官,雍正末年,朝廷拟开博学鸿词科,征召人才,金农被荐而百般推辞。


到乾隆元年,要开考了,他勉强到达北京,住了不多久,也不应考便悄然南归。


好游历,晚寓居扬州,以卖画自给,布衣终身,过着清寒的生活。


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


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题画四则(其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