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跟着感觉走
直播码字两天,1个阅读量都没有增加,1个。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阅读量。
================

//洗脑循环√
已输入1893字
===========
一见选择, 就要搬出斯蒂芬了, 在<肖申克救赎>中有这样的一个画面, 非常完美的讲述了不同选择的差异: 两个人在监狱关押了一辈子, 非常不适应世外的生活. 当他们走到了同一个柜台,他们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东西, 选择小刀的人刻下了上吊的遗言, 选择指南针的人找到了昔日的老友.
经常听到'选择大于努力', 把数学中的2大于1规则, 搬到没有任何条件的情况下, 就是伪命题. 伪命题不用回答, 本身就是错的, 一回答就错, 回答什么都错. 换一种方式提问: 你要去某地, 选方向是否大于用力走. 再换一种方式: 有智慧是否大于有力气. 这些问题在不同的时刻有不同的答案, 有时候并没有答案, 一定要结合上下文, 不能只仅仅抓住这句话当作座右铭, 之后就不会受困于一些名人名言.
When
解决了如何做选择,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做选择。大多数人比较认同的解决办法是在心情稳定的时候。看了一些影视作品会知道,盛怒之下什么事情否可以做得出来,极度疲惫的身躯中会有伤害自己的行为等等。这些时刻的人们就跟傻子没什么区别,讲道理不听,帮助ta还不让帮,进入了一种亲人看到了会流泪,敌人看到了会高兴的一种状态。由此可以知道,脾气坏的人容易生气,生气多了进入犯傻状态的机会就多,于是错误的选择就多,然后脾气越来越坏。所以要用釜底抽薪的办法,来解决精神中的家园失火,那就是:
稳定
避免在心情激动, 过度忧郁的时候做选择。
How
如何做选择这个问题,往往还带着一个词:如何明智的做选择。一旦增加这个词,就偏重理性思维在做选择这个行为中的重要性。如果总是加点这部分天赋,缺乏感性的另一只脚支撑,就会变成极其费力的单脚走路。人类直立行走几千年,本来是想去哪就去哪,加上双脚直立行走的享受,全毁在你手里了。一些残疾人士的生活困难就在这里(here),非常容易造成心理伤害,觉得自己是不完整的,每一次想要移动身体到某地 ,就会感受到那里(there)无奈的痛苦。追求明智的极端,就是追求理性的极端。
理性有个同义词叫:理想。感性与理性的关系就像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就像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就像完美与实用的关系(完美的反义词当然是:不完美,残缺。但不是一种健康的状态。)。老话题了,但是新词出现的非常多,发明者在力求准确描述某种状态的同时,提出的词语反而让读者难以理解,实在得不偿失。由于标题的问题偏重理性思维在指导生活的作用,所以在这里我就强调.亿下.感性思维,中和.亿下.心理的落差。个人所有的建议浓缩为一首歌名:
跟着感觉走。
也就是跟着感性走,跟着现实走,跟着实然走,跟着实用走。
===============
延申阅读:
避免错误的选择就是进步
一念之间做出的选择往往缺乏远见
【转载】选择
汪国真
时间有限,精力有限,金钱有限。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选择。选择最佳,也就是选择一种高质量的生存方式。
不必顾忌自己的选择是否太从众,也不必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太不合群,只要它有益又适合于自己,就是好的选择。
在事业上,一个人一生可以有多次选择。例如法国思想家卢梭,他在不到30岁时发明了流传至今的简谱,这一发明对世界的音乐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又写出了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论文《论艺术与科学》。在他的晚年则写出了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忏悔录》。
事业上的多次或多重选择没有错,我们应避免的只是好高鹜远,对什么都浅尝辄止。
许多时候,遇到问题不要急急忙忙就加以处理。不妨冷静地多设想几种解决方案,然后选择最佳者。如果不是这样,常常是旧问题没有解决又派生出许多新问题,而使自己陷人穷于应付的被动局面。
对人生来说,于眼前无益于长远发展有益,仍是可选择的,于眼前有益于长远发展无益,仍是不可选择的。所谓目光短浅,就是只顾眼前利益。
走向同一个目标,先到达者不一定是走得最快者,而可能是选择了最佳途径者。如果你既是最有实力者又是最有智慧者,你便可以遥遥领先。
人生总是面临不断的选择,正确的选择不但需要智慧也需要经验。走出书斋,走向生活,会使我们的智慧得到检验,会使我们的经验得到丰富,会使我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更会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朋友,你就有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有什么样的前途。因此,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这往往不仅关系一时,而且关系一生。
//这些常识读来甚是有味。
================
封面
https://bookfer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