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环保人的职业发展问题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环保水圈
作者:环保老兵
由于最近环保水圈在做2020年的薪酬调研,公众号后台的问题突然激增了不少,不少水友在问一些关于环保从业者的岗位和薪资的问题。
这其中有一位朋友@亮詹 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我干环保已经有5年了,在安徽芜湖做污水厂的运维工作,现在月薪3650元,正常吗?
相信这5年3650元的月薪会吓到不少水友,毕竟现在去餐厅当个服务员或者做个外卖小哥也不至于这么低的收入。
但上面那个水友的情况看似很荒唐,其实在整个环保行业里并不少见。
你身边可能没见过这么极端的案例,但我相信你身边一定有干了5年仍然只有5000-6000月薪的朋友。
而这些人大多都持有专科以上学历,其中还有不少是本科学历,当然我也见过研究生学历也面临同样处境的。(ps:还是要985211才行啊)
其实,无论是5年3650的月薪还是5年五六千的月薪,这样的收入显然无法对得上5年的工作经验。
这甚至无法支撑我们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买车买房就更别提了。
如此的矛盾,让我们产生了对工作的怀疑,对人生的怀疑。
今天就和大家谈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上面讲到的那些情况,我们又该如何去思考改变现有的职业困境?
如果今天的内容不合你意,你不必试图对我的观点进行抨击,因为在这个问题上,我并没打算和任何人进行任何层面的探讨。
如果你有自己的想法,欢迎留言分享,我会帮你精选出来供其他水友参考。
下面开始。
先说下我的思考框架:
1.Know What(知道自己干的是什么)
2.Know How(知道如何干是大致正确的)
3.Know Why(知道为什么要干这个)
01
know what?
第一,我们需要搞清楚,自己干的是什么?
不少朋友可能会疑惑,难道我连自己干的是什么都不清楚吗?
别着急,干环保要耐得住性子,往下看...
要搞清楚自己干的是什么,首先要搞清自己处在一个怎么的大赛道里,对于我们干环保的来讲,这个大的赛道就是环保行业。
那当下的环保行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赛道?
概括起来有三大特点:
1. 行业的发展全靠政策,但企业受益要看执行。
绝大多数环保企业能否从趋严的政策中受益要看地方的政策执行是否公开、透明、到位。
(你知道的,政府关系啊,酒场文化啊,人情世故啊,黑幕啊什么的,这点不宜细说,此处我们点到为止。)
2. 技术进步几乎停滞,但老本还够吃几年。
国内环保问题的解决绝非环保行业自己闭门造车能突破,接下来考验的是跨界融合的能力。
特别是工艺与装备制造能力的结合,后者比前者更难驾驭,因为懂工艺的人大多盲目自大,认为自己可以搞定后者。
反向整合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也就是做装备制造整合做工艺的,这在行业里已经有成功案例。(ps:不得不说装备制造真的赚钱啊,虽然和互联网金融什么的没法比,但至少在环保行业里已经很香了,毕竟是中国制造嘛)
不管如何干,我们必须明白,工艺与装备制造能力的融合,是未来十年技术型环保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走出国门收割东南亚和南美环保市场的镰刀。
3. 未来空间很大,但和绝大多数环保公司无关。
为什么未来空间很大?
因为这里是中国,两个特点,地儿大人多、制造业全球第一。
换句话讲,我们具备持续大量产生污染源的客观存在。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内部的环保市场可占世界的半壁江山(此处指的是未来非当下),考虑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环保市场已经进入后期,中国环保市场的动态占比只会更大。
至于为什么说和绝大多数环保公司无关?
看看自己所处企业的研发部有几个壮丁便知,不过你可能会说我们不需要自己研发,我去整合,那你需要再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如果发现自己不是在做梦,那就去电子称上称称自己几斤几两,够格整合别人吗(ps:当下中国环保行业民企的生存状态是"地头蛇"模式,防御力很强但攻击力很弱,也就是处于苟活状态,别说跨国竞争,连跨省发展都困难,因为要和当地政府打交道,本地政府肯定偏袒本地企业,这样竞争就全乱了,不透明了,除非你真的有实力,如果你一没关系二没实力,没有人会理你。所以可以预见环保行业的龙头大概率是国企而不是民企,也不能说死,万一真会有民企杀出来呢...…)。
预测一个环保企业的当下看技术和运维,预测一个企业的未来看研发(央企环保除外,他们有钱有权有资源,要看个头)。
弄清楚了自己所处赛道的特点,便也清楚了自己所处企业的未来。
02
know how?
第二,我们需要弄明白,环保职业的晋升逻辑。
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自己在这个赛道里具体分工(岗位)是什么?
这里我不打算具体讨论哪一个工种的特点,我想就我的经验,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岗位是有前途的。
1. 做对脑力的要求远多与体力的工作。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个人的潜力都藏在脑子里而不是四肢,所以想办法开发自己的大脑比开发自己的体力更具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以,去「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而不是「劳动力市场」找工作,这二者的差距很大。
2. 做知识可以不断积累的工作。
这意味着你干三年就有三年的个人护城河,三周培训就能上岗干三年的工作不要做,或者尽快把换工作提上日程(如果你对金钱有追求的话)。
用专业术语讲,这叫有复利效应,一辈子没干过有复利效应的事,不出意外,一辈子都不会实现财务自由(家里拆迁和彩票中奖的另说)。
3. 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
赚钱第一定律:距离客户越近距离金钱就越近。(ps:在这个世界上有四种赚钱模式,即靠出卖时间赚钱,靠技术挣钱,靠行业资源挣钱,靠满足社会需求(卖产品)挣钱。他们分别对应一般劳动人员,技术专家,职业经理和企业家,他们的数量比大概为6:2:2:0.1,不同行业有差异,但总体遵循这个趋势,而他们的工资则是指数级差距。而客户就是行业资源。)
如果你现在的工作还没有和人打交道的机会,那就试着先和你的领导多说几句话,他也算人,说多了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我更建议大家去和客户打交道。
不是因为和领导打交道就一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而是最终付钱给你的永远都是客户,领导不会自掏腰包。(ps:上帝垂青主动的人,在工作中,主动性不仅仅体现在像老黄牛一样把本职工作做好,还在于能够主动和领导沟通,承担更多、更重要的任务。不仅要管理好下属,还要管理好上级。管理上级不是给你的上级分配任务,而是让他了解你的工作,并且在必要时及时寻求他的帮助,对于这样主动的员工,老板们都喜欢。这样加薪升值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就能促成正循环了,即使最后跳槽转行也能游刃有余,满怀希望)
这三点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办公三件套(word、excel、ppt)要学会,练熟。
办公软件最重要的功能是让你的积累可记录可复制,让你的影响力可传播。
对照以上,看看自己现在的工作如何,该在哪些方面改进和加强。
03
know why?
第三,如果你认为自己有更大的报复,你还应不断的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干环保?
上面讲的两点know what和know how,这都是外部因素,对个人发展来讲会起作用,甚至关键作用,但并非决定作用。
如果你高中学过政治,那你一定知道任何事物的发展,内部因素才是决定性的,而know why就是找到你自己的内部因素。
如果你回答不上来「自己为什要干环保?」,那也不要过于自责,因为这并非个例。
所以,我准备了三个参考答案帮助大家理一理:
1. 我对环保工作感兴趣;
2. 我擅长做环保相关的工作;
3. 社会需要做环保工作的人;
除非你能在上面三个答案中找到至少两个是符合你自己的情况,否则这工作你干不长。
更进一步讲,我们是需要在“1”和“2”中至少找到一个是符合自己的。
你可能会说,应该没什么人是对环保工作感兴趣的吧…
话可不能这么说,其实对环保工作感兴趣的人还挺多,毫无疑问,这群人是幸运的,因为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
那你可能会说,我对环保工作真是谈不上感兴趣,是不是就不应该干环保?
话也不能这么说,主要看你是否能把“2”做好,因为“2”+“3”也会让你持续分泌大量的多巴胺,这也能让你快乐的继续做手头上的事,并把它持续做好。
讲到这,可能还会有人说,我对环保工作既不感兴趣也不擅长,难道我就不应该做了吗?
话可以这么说。(ps:给自己点时间,比如三年最多五年,如果还是没什么长进的话,既不擅长又不喜欢又何苦再煎熬下去呢?人生苦短,该放就放,就算本科加读研加工作投入了太多不甘放手,可还有后半辈子娶妻生子父母养老怎么能这么不争气呢!苦了自己也就算了难道还要拖累爱你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