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52):“e与π(2)——杂谈2”

2022-12-14 15:50 作者:芙娜F伊斯卡-Official  | 我要投稿

这篇文章延续上篇文章——“e与π——杂谈1”的撰写形式,用一种不那么特别规范和严肃的口吻讲述一下我研究“e与π”时的研究途径思考逻辑。对于“e与π”的研究我认为我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也有可能是不完整的,因此我写下这两篇杂谈目的是为我的读者提供一个研究这些问题的参考,读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照我的思考逻辑进行思考、验证我的思路是否存在错误,并在可能出现错误的情况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至于没有错误的场合,这两篇杂谈亦将有助于读者理解我之后想要表达的观念——嗯,仔细一想这个开场白我该在上篇文章里写的,嗯,考虑不周啊······算了,现在发的文章很多内容充其量顶多算个草稿,有机会的话之后肯定会校正一边的,嗯,那么就这样吧,以下是这篇杂谈的正文内容。

上篇文章的最后我说到我在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思考以后开始有意识地将在微观领域无处不在的特别自然数——数字“3”与同样在微观领域甚至是整个物理学科内几乎无处不在的自然常数“π”有意识地联系和结合在了一起,那么在此之后我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思考这些数字之间是否存在什么联系了。

说实话,我在这方面的研究其实是没有走太多弯路的,因为我知道特殊自然数“3”与自然常数“π”联系的物理规律基本都是全宇宙通用的,所以这两个特别数字与它们相关的一些特殊含义也势必是一种能够在宇宙范围内广泛运用的某种概念或存在,而思考到这里可供思考的选项其实就已经非常有限了。

普适于全宇宙的概念或是与之相近的东西其实也就那么几样,按照我的理论——源质能量引力场论而言源质会释放源质引力的特性算一个,能量能够释放的源质引力削弱效果也算一个,之所以上述两个东西能算的原因在于源质与能量遍布整个宇宙,那么自然它们带来的效果也会遍布整个宇宙,因此可以将它们带来的效果视为普适于全宇宙的概念、物理规律亦或是作用效果。

——虽然这样的考虑方式基本上算是正确的,但是这样思考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宇宙间源质与能量的分布并不均匀,就算源质引力和能量的源质引力削弱效果全宇宙普适,但是由于源质与能量分布不均,其局部作用效果也会不同,因此这种解答实际上是可以从逻辑中排除的。

事实上,由于我在撰写之前的文章的过程中,我曾对宇宙进行过非常完整的思考,所以在考虑“3”与“π”的联系究竟是什么时我几乎在第一时间就排除掉了是源质引力或是能量的源质引力削弱效果的作用结果这一可能,那么接下来还有什么可能性呢?

答:时间与空间。

从结论上而言,空间的本质是源质与能量的均匀结合结构(这部分内容我在说完“e与π”——时间的本质之后很快就会在剩下的没写完的几篇“正四面体、正八面体的三维空间立体构型”的文章里说到),而时间的本质则是我认为与之有关的因素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若干次地提及,我认为时间并不存在。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表面了一个我的观点——时间的本质即为“变化”,但是当时的我想不到一个能够用非常客观和科学的话语去论述我的这个观点,但是现在我想到了——不论宇宙的本质是三维还是四维,不论我们的世界是由三条轴还是四条轴组成,每一条组成我们世界的轴需要具备以下一条基础条件——:“在剩下几条轴维持不变的情况下,在该轴上发生的变化可以观测”,或者说在“该条世界轴上可以发生独立于其他几条轴的可观测变化”。

上面这一段拉红了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来举个例子,假设存在一个三维坐标轴,在该坐标轴上有一个点的位置为(1,2,3),我忘了三维坐标轴是初中还是高中的内容了,反正不管吧,暂时需要记住的是“1”为该点在X轴上的位置,“2”为其在Y轴上的位置,“3”为其在Z轴上的位置。

现在假定该点在X轴上的坐标发生变化由“1”变动为“2”,于是该点变动后的坐标为(2,2,3),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点的X坐标发生变动时,其Y轴、Z轴坐标均维持不变,X轴坐标独立于Y轴、Z轴存在其独立的物理含义,同样的道理Y轴、Z轴也具有其独立的物理含义,它们发生变动时都可能不会伴随剩下两条轴发生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可观测到的,这也就是我所说的“该条世界轴上可以发生独立于其他几条轴的可观测变化”的含义了。

X、Y、Z独立存在,它们各条轴各自伴随一份独立于其他轴的可观测物理变化,所以我认为以直角坐标系建立三维空间轴是一个合理的想法和处理方法,但是时间轴却一个问题,那就是时间轴带来的变化不能独立于三维三轴独立存在并含有其独立的物理意义。

在之前一篇文章···我忘了是哪篇了···反正我记得我应该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假定四维及更高维度的时空中存在某个伟大的存在,其可以在任意时间暂停我们人类所处的三维时空中所有基本粒子、所有物理单位的活动,并且它可以通过观测的形式确定这种变化确实发生,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它在某一瞬间确实停下了我们世界的所有物理单位的运动只是任凭时间流逝,然后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开启时间,让时间继续行走,此时回到了继续行走的时间,由于我们人类无法以任何手段去确认那段不存在我们人类的记忆里也不曾为这个世界带来任意一丁点变化的时间存在过(如果一件事情的发生你没有一点印象,你也没有任何手段去证明其确实发生过,请问你如何证明它发生过呢?),那么这样的一段特殊的时间的流逝就将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实践不具任意的一丁点的意义。

综上,我否定了时间的存在。

关于承认“时间不存在”这个问题势必会成为我们人类的技术能否在此基础上突破并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的关键,而我在将“时间”、“空间”、“3”与“π”进行结合并思考的过程中很快地就发现了一个问题:“π”——3.1415926······减去自然数“3”以后得到剩余的一部分数值“0.1415926······”或许与自然观测的某个推定结果存在联系,这个结果就是大爆炸之后宇宙推定的存在时间“138亿年”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做过这样一个分析:在一个微观稳定最小圆结构内的微观稳定圆周率为“3”,圆周率的扩大代表实际微观稳定最小圆面积、其三维结构微观稳定最小球体积的扩大,这些扩大都代表这些单位的结构变得松散,而这样的情况事实上都与大爆炸后宇宙正在加速扩张的情况是吻合的,宇宙大爆炸后,各种最微观、最基础单位间的间距扩大,其反映至宏观层面的结果就是宇宙的加速扩张和扩大,这样思考是合理的且有理由的。

所以基于上述的观点——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我当时直接就认定了“π”——3.1415926······减去自然数“3”以后得到剩余的一部分数值“0.1415926······”这部分数值本身就是宇宙经过的时间数据并且我也在文章中这么比较顺便的提了一句我对于以上判断的观点,至于0.1415926····就算对应了141亿5926万年为什么和现在推算的宇宙138亿年的时间存在几亿年的偏差也不算个太难解释的问题——受限于我们现时代的技术限制,我们尚且无法对存在于宇宙中的暗物质与暗能量进行观测,在此情况下,假定构成我们宇宙的部分暗物质与暗能量处于现在已经得到观测的宇宙边缘的外围区域,那么我们实际观测到宇宙势必会小于实际存在的宇宙,因此观测宇宙小于实际推算宇宙,观测的宇宙也小于实际推算的宇宙的年龄——这样的情况其实是非常非常有可能发生的。

基于上述观点,我在那几篇文章里指出目前宇宙的年龄在“141亿年”左右,并说明了我作出如此判断的原因,但是有一些问题我尚且不明:

在当时有一个问题困扰则我——宇宙边缘存在因为技术条件限制未能被人类观测到的暗物质与暗能量,因此观测宇宙比实际宇宙更小,以观测数据测算的宇宙年龄比实际宇宙年龄更小——这一观点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这之间偏差时间会达到相差如此巨大的3亿年之多吗?

另外一个问题,经过上述的思考与推测自然常数“π”肯定具有某种物理性质上的含义这一点基本上应该算得上是铁板钉钉了,那么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让人感到好奇的问题,常用的特殊自然常数“π”具有某种物理含义,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特殊自然常数,换句话说“e”是不是也具有某种物理含义?如果是,那么这个物理含义会是什么?

最后一个问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自然常数“π”似乎是一个相当稳定和固定的数值,我尚且没有听说过随着时间的变化π会改变的说法,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经过的时间是会改变的,π却是恒定不变的,这样的两个特性似乎不能很好地将“时间”这一概念与“π”——3.1415926······——这个特殊的自然常数联系在一起,那么我就不得不验证一下——“π”我对其的理解是否存在某种程度上的误解了。

于是在思考了上述几个问题之后,我一边试图保持我的大脑处于一种较为灵活活跃的状态,一边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在此之后在某次计算中我拿两个特殊的数据进行求算,最后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就是“e”我以外地发现——或者说是理解了“e”所代表的物理含义,而这就是另外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了。

下期“e与π”是不是杂谈我看看情况再说,感觉对于“e”的求值的特殊的联系性好像可以也需要拿掉稍微正经点的作图计算进行说明,但是感觉我本人会有以杂谈的形式撰文的倾向······嘛,到时候再说吧,总之,就这样,溜了,嗯·································


宇宙本源——源质与能量(52):“e与π(2)——杂谈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