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君
好耶!有南京的小伙伴提到了君士坦丁堡,南京和君士坦丁堡近乎同时兴起成为大帝国的都城,又都至今都是大城市,确实是很相似了。
但我仔细一想,似乎西方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和洛阳是比较相似的。[调皮]
洛阳城成为华夏第一王都,出现在神州大地上的时候,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还未出现。它的对手是中东埃及的古老都城。而西罗马帝国已然为灰烬时,她还在大唐享受万国朝宗的荣光,在北宋绽放出花开满城的柔美。
有人拿她和耶路撒冷并列,称为圣城,然而这是不合适的。毕竟耶路撒冷只是圣地,不是圣都。如果说耶路撒冷的神圣来源于她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多个宗教的圣地。那么古称【中兹宇宙】的洛阳更是华夏世界无可争议的精神中心。河图洛书在此出世,周公在此制礼作乐,辅政成王。儒道在此相会。佛学首传于此,经学大成于此,玄学兴起于此。三教交融之后又开出了理学的奇葩。
如果说罗马的伟大是命名了一个伟大的文明。那么洛城同样如此,它在不同时期的别名都与中国密不可分。之前在唐诗中见到了一个洛阳的别名【九洛】。一查才知道是九畴洛书的意思,又可指九州。相传大禹凭此划分出九州。而洛阳变成了【中州】,又名【中夏】,还有一个更霸气的名字【中国】。
象征着独一无二的正统性,王业不偏安,汉贼不两立,自古都只有一个中国。得中原者得天下。
洛阳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诞生和壮大,见证了她从一个【狭义的中国】变成一个【广义的中国】,见证了她从一块中原地区成长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京洛神都,神州大地之都也。
《文选》中所载的晋人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有一句“土则神州中岳,器则九鼎犹存”,刘良注曰:“神州,洛阳也。”
《文选·左思<咏史诗>》:“皓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吕向 注:“神州,京都也。” 唐 王勃 《秋晚入洛于毕公宅别道王宴序》:“山人卖药,忽至神州,惊帝室之威灵,伟皇居之壮丽。”
世界上的每一座古城都是独一无二的,承载了不同的历史文化记忆。而洛阳,承载的是一本从华夏文明初生到绽放的兴废之书。如果洛书真的存在,记载的是治国大道。那她一定如牡丹,绽放凋谢,国色天香,镌刻的是生命最本能的萌动。生生不息,和同万物,绽放出文明之华。
“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然则百物阜安,乃建王国焉。” 於百物盛安之处,乃立王国。王国则洛邑王城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