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WCG到6IE,我经历了什么。。。
关于为什么要选择现在的职业,故事要追溯到我高中毕业的时候。
和大部分的人一样,最初进入大学计算机系的我,也是一个对于大学怀抱无限憧憬的少年,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满怀信心的进入教室后,却发现
教材内容陈旧
老师授课方式刻板
学的内容对于未来也没有利用的价值
基础理论性的学科提不起兴趣
对于课程失去信心的我便开始了我的“逃课”生涯
学校北门的网吧到宿舍是一段步行40分钟的路程,是我最熟悉的路程。从最初的下课泡网吧到后来不上课再到发展为把网吧当成家。并不是一段很久的“路程”
日复一日的游戏总是会渐渐消磨一个人的斗志
这样浑浑噩噩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大二下,但我也不是纯粹的混日子,凭借着对于游戏的爱好和天赋,我很快的成为了校队的队长。
渐渐地就萌生出了想要辍学去做一名职业玩家的想法,这个想法也并不是想想而已,毕竟曾代表学校与当时最有名的职业玩家sky打过表演赛的。
仅存的理性还是与自己立下了一个约定:如果当时WCG预选赛拿到名次那么 就退学正式成为职业玩家

结果当时的预选赛被大神淘汰,还是决定放弃游戏。
当时想着游戏的路走不通 那就凭一门技术找工作吧。
告别 War3 职业玩家梦想的我决定选择网工作为毕业后的第一份职业,由于虚度的大学光阴,技术方面比一张纸还要白的我思前想后啥也不会。
那时的百度已经比较流行,在决定了要通过考取一张网工认证来提高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我从百度上了解到了 Cisco以及相对应的CCNA 认证,满怀理想的我去了军人俱乐部买了人邮出版社出版的 CCNA 教材,一共 2 大本……花了近 8 个月的时间反复看书做题库,当我基本把书整个背下来时,在百度找到了某C,考试很顺利,20 分钟就考完,轻松通过。
考完后,在和咨询的聊天过程中我才得知 NA 原来是思科最初级的认证,在其之上还有 NP 和当时最受瞩目的 CCIE。作为一个处女座完美主义者,我自然是被这证书的价值深深吸引住,决定拼死一博。当时选择了在南京本地报班做考前培训.
因为在开课前的一个月时间里,我基本把 NP 的教材背下来了,那里的同学因此通常比喻我就是书……经过申请,我直接破格从 NP 班毕业开始了 IE 阶段的学习。
所谓的 IE 课在那个时代其实就是敲版本,所谓的版本课其实就是看看拓扑和需求,当我得知本地机构版本根本过不了人的时候,就和小伙伴们便决定从其他渠道找版本备考。
当然这并不容易,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我版本如何连,物理拓扑如何对应逻辑拓扑,为此我连续一星期每天花十小时以上去研究这些。
2008 年 5 月,小伙伴们陆续开始考试并且连续的 Pass,我的信心也越来越强。当时敲版本真是没日没夜的敲,熟练后的我一个上午能将 6 套版本轮一遍,所有都觉得我特别妥的时候,便踏上了飞往深圳的飞机,准备赴港考试。
可惜在考场中翻开厚重的题本,第一个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张陌生的拓扑,尽管我用尽全力地去回忆在哪里见过它 但不得不承认 我遇到了考 IE 最悲催的事——新版本……

2008 年 7月19日的Fail永远停留在了我的刷分界面上……
虽然我现在拥有六个IE,但也是一个曾经挂过的人,一般成功的道路总是要历经磨难的
所以,噩耗又传来了!
我决定于8月21日二进宫打算做最后一博,再次!没错!又考到另一套新版本
好在考前一天有朋友给我发了一些关于新版本的需求,只是没想到运气这么差,只能硬着头皮,现场解决新需求了,然后居然就这样 我终于pass了!
路越走越远的时候人往往会忘记最初的梦想。我的 IE 考试经历让我也深刻同情那些和我有类似境遇的考生。
体会过通宵敲版本的孤寂,更加体会过被一些无良培训机构坑的苦,我也期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希望在网工行业发展的小伙伴,可以顺利的通过IE考试,拿到更高的薪资!
于是“太阁”就这样诞生了。
我坚持了这么多年,一直在一线给大家讲课,也是希望通过自己专业用心的教育,可以让大家顺利考取思科华为认证,更能掌握扎实的技术,可以为这个行业贡献一份力,可以改变大家对CCIE和HCIE的看法,不要觉得只是一纸证书,太阁出品的IE是可以有过硬的技术,是可以拿得起更高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