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虽然读不懂,但我能感觉到《寺山修司青春歌集》很不一般!

2021-08-29 22:03 作者:LSmiler  | 我要投稿

很奇怪,我读日本作家的诗歌,很难体会到欧美那些诗歌的魅力

【1】我对寺山修司的印象

其实我知道寺山修司还是2021年的事——没错,就是因为每晚的读诗,为了寻找素材,我需要网罗从古至今、古今中外的能让我觉得“啊,这首诗读起来好有意思”的作品。

寺山修司的“标签”很多,毕业于日本私立第一学府早稻田大学的他,常见资料上列出的是“日本上世纪著名的剧作家、诗人、和歌创作家、演出家、评论家、电影导演、前卫戏剧的代表人物”。一些不常见的资料还会标明,他也是【著名赌马评论人】!

总之,就是乍一看牛的不行。

如果说你还不了解日本的赛马(赌马)文化,可以看看由CY出品的动漫《赛马娘》。

上一个让我感觉标签过多,牛的不行的人是——鲍勃·迪伦,他是美国摇滚乐、民谣男歌手、词曲创作人、作家、演员、画家。

更重磅的是,2016年,鲍勃·迪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1位获得该奖项的作曲家。记得那一年,这事儿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就在今年8月(2021年8月13日),鲍勃·迪伦被指控曾在1965年性侵一名12岁女孩——不知道真假,也不知道这诺贝尔文学奖是否会因故收回。

说回寺山修司,他的《幻想图书馆》《不思议图书馆》,其实都比较有趣,有点“怪奇物语”的感觉,字里行间甚至有“爱伦坡恐怖小说”那种独有的鬼魅感——脊背发凉有时不是在读故事时,而是读完故事瞥见身边的某个东西,突然想起时。

不过,要想相对说明白寺山修司本人和他的作品,有必要聊一聊近现代日本文学作品的特点。

【2】我对日本文学作品的一些理解

我相信,作品有它的时代烙印,就像清朝盛考据而不兴创造。

我自己读过的日本作家的书不算多,就数量而言,更多的是日式推理小说——例如岛田庄司、东野圭吾等人一些代表作,乙一只看过《动物园》。这本被不少人吹的书我读不出味道,甚至一度怀疑作家后来的名气是通过一些渠道炒作出来的——毕竟,他的岳父是担当动画《攻壳机动队》监督的动画大师押井守。

至于川端康成、太宰治、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等大家的书(确切的讲是小说),我读的更是痛苦——因为如果读者稍微敏感一些,就能体会到作家生活中的那种阴影感。

这种阴影感,一方面肯定来自幼年的成长环境,什么父母双亡、食不果腹、颠沛流离等,另一方面也是时代大背景,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中期,日本国内就是各种新旧的冲突,对内的冲突自然是变革,对外的冲突自然是战争了。

总之,就是【不正常】

我们能从作家的描述中看到大写加粗的阴暗、残缺和病态,再加上日式美学有“物哀”的传统,于是,文字呈现的就是一种“好苦啊”、“死亡也是一种永恒啊”,那些小人物都是抽象化的【概念】,说着嘤嘤的梦呓,带着邪邪的怪心思,好像是在讲述爱与孤独,实际上却勾搭着读者沉沦。

单看作家的经典形象照,我们都能发现作家那种“写在脸上的牙疼感”。而且,字里行间有一种“小家子气”——故事很少有大气磅礴的。

当然,这类作家的细腻笔法很容易打动女人。他们习惯了用一种或美或凄的意境去传达自己的情感,而女子往往会被这种雅致的浪漫吸引,从而沉沦,甚至愿意共生死——嘛,太宰治咯。

这些作品的风格多多少少会被后来的文字工作者们继承,寺山修司想来就是其中之一。

寺山修司出生于1935年,这就意味着他成长环境中的早期存在更多的混乱、动荡;同时,伴随着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文化产业的需求也给寺山修司提供了创作舞台——但是,真正的和平年代里,大家都有钱有闲了,你就肯定不能整天“嗷嗷嗷嗷什么要死要活”,迎合时代的小布尔乔亚情调便在他的文字中闪现。

于是,单看寺山修司的诗歌作品,多半是掺着明媚的忧伤。

【3】关于《寺山修司青春歌集》

我真心不建议对寺山修司感兴趣的人从他的诗集作品入手,对比起来,《幻想图书馆》《不思议图书馆》读起来更有趣,或者说,读完你至少能搞明白作者想说什么。

虽然说《寺山修司青春歌集》的宣传语有这么一段——

青春到底是什么?恋人、故乡、太阳、蜜桃、蝴蝶、祖国、监牢,“语言的炼金师”寺山修司以饱含感情的语言歌咏着年轻人的青涩世界。

但是,我没能读出来。

我只能读出“掺着明媚的忧伤”这种最表象的东西。

虽然我可以昧着良心去吹一番诸如“《寺山修司青春歌集》中,寺山修司的文字更像是专属于年轻人的童话,他用各种随手可见的内容搭建了一个个梦幻唯美的意象,他甚至把剧本创作的技巧揉进了诗歌里,让诗意会随着读者逐行品味而日益加深,好像我们看电影,对人物的情感会随着剧情而浓烈一般”——但是,我做不到。

像寺山修司这种标签甚多的人,注定极为复杂。而复杂,就意味着“混乱”、“冲突”。毫不夸张地讲,这种个性分明、绝顶聪明的才子(其实看他的照片就能看出来),在吸引拥趸上也是颇有特色——如果你第1次观赏他的诗就被深深吸引,那恐怕是爱不释手;相反,如果第1次就无感,很可能之后都没什么交集

同时,《寺山修司青春歌集》的诗歌让我觉得没有《寺山修司少女诗集》中的作品更有韵味——事实上,在恶补了寺山修司的诸多文字后,我真的没法说【喜欢】,可能辛波斯卡的作品更深得我心。

细想起来,根源可能是《寺山修司青春歌集》收录的是日本的“和歌”。

眼泪是人类自己做出来的,最小的海。

你看,来自《寺山修司少女诗集》的这句是不是读起来就自带风情?

我着实不太懂“和歌”是啥,从下面的这段“定义”,我姑且将其理解为“日版乐府诗”、“日版唐诗”。

和歌(わか waka)是日本的一种诗歌,由古代中国的乐府诗经过不断日本化发展而来。这是日本诗相对汉诗而言的。和歌包括长歌、短歌、片歌、连歌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短歌的人愈来愈多,现已占绝对多数。歌人也是主要指作短歌的人。短歌有五句三十一个音节,是一种日本传统定型诗,格式为五-七-五-七-七的排列顺序。

日本最初的诗使用汉字写成的,有用汉字的意,有的用汉字的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日本特点的诗。因为日本叫大和民族,加之写了诗要吟唱,所以便称为和歌。

于是,核心问题就出来了。唐诗宋词元曲翻译成他国文字,还能保留原来的格式和韵味吗?

我想,不能。

日本的和歌也是同样的道理,可能懂日语的人读寺山修司的原文,能轻松理解其妙处。但译文,就没法还原和歌中的韵和味。

还是用番剧举个例子吧。“最上川”这个梗,来自于动画作品《日常》,是相生祐子被罚站走廊时作的俳句(读“牌”不读“非”,我也是查了字典的)中的凑数句。但像我这种完全不懂日语的人,是很难理解原作品中的【笑点】,只是知道这个梗,仅此而已。

虽然也会幽幽默默的笑,但意境差了太多。

最后要叮嘱的是,剧作家、诗人、和歌创作家、评论家、电影导演等这些身份,有时是需要分开来看的。

由于诗的形式,诗人可以纵情挥洒自由,呈现出在其他领域看不到的那一面。虽然我读不懂《寺山修司青春歌集》,但能感觉到它很不一般!同时,抽空读读寺山修司的其他作品,才好品读为一个形象更为立体的才子!

祝福你可以从这部歌集中,读出不期而遇的曼妙!

如果觉得内容比较有趣,你还可以通过这些传送门邂逅更多诱惑哟:     

【1】尚书堂——关于书的品鉴报告

https://member.bilibili.com/platform/text-read-list?id=357273

【2】闲扯儿——陪你聊聊番剧和手游的那些事儿

https://member.bilibili.com/platform/text-read-list?id=97797

【3】崩坏3圣痕故事——游戏里也有历史与文艺

https://member.bilibili.com/platform/text-read-list?id=66580

【4】崩坏3圣痕故事(视频版)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64330

【5】为你读诗(视频)——每晚一首,祝你今夜好好眠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167208

【6】各种花式闲扯儿——总有一款能讨你欢心的吧~

https://space.bilibili.com/357648464/channel/detail?cid=76795


虽然读不懂,但我能感觉到《寺山修司青春歌集》很不一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