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强露面,传递三大信号
退休半年多的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在曾经的“宇宙第一房企”风雨飘摇、传言四起之际,罕见公开露面。
10月11日,碧桂园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集团创始人杨国强、集团总裁莫斌前往广东顺德项目工地指导工作。不仅如此,碧桂园“内部人士”还向媒体放风,杨氏家族近期向公司提供了3亿美金的无息借款,杨国强甚至正变卖私人飞机为公司还债。
上一次碧桂园官方公众号的文章标题出现杨国强名字,还是7个月前的3月1日。当天,碧桂园公告杨国强辞任董事会主席及执行董事,以特别顾问形式退居幕后,二女儿杨惠妍接班。
在飞瞰君看来,杨国强此时突然公开露面,系有明确目的的主动公关行为,意在向外界传递至少三大信号。
一是打破各种谣言,尤其是“大小杨”润了的传言。
早在7月份,碧桂园股债双杀、巨雷将暴未暴之际,“大杨(杨国强)、小杨(杨惠妍)已出国”的传言就不胫而走。碧桂园当时即迅速否认,但“口说无凭”,传言仍不时沉渣泛起。大杨是否还在国内,是不是真run了?还是有不少人瞎猜。
和“润”直接相关的是“转移资产”的质疑。7月底,小杨在碧桂园频繁股债双杀的敏感时点,将20%的碧桂园服务股份捐赠给成立才一个月的自家基金会——香港国强公益基金会。这种时候,即便杨家是真心做慈善,甚至有一万个理由,公众还是会持一定的怀疑态度。
10月11日,杨国强选择离碧桂园总部几步路的北滘工地露面,首先要传递给外界的信号就是:我没润,我还在。而放出“提供无息借款”、“变卖私人飞机”的消息则可一定程度消除关于“资产转移”的猜疑,明确告诉外界:我不做第二个许家印。
二是传递碧桂园一定全力保交楼的信号,这是底线。
虽然杨国强在工地现场没有提到保交楼,但上述公号文章结尾特意指出,10月9日召开的碧桂园月度管理会议上,董事局主席杨惠妍的讲话强调保交楼、保经营。而遍览碧桂园今年以来的公开报道,不管是在爆雷前还是爆雷后,保交楼的相关内容都要反复提及。
为何保交楼对碧桂园如此重要?
首先,保交楼是民生底线、社会稳定底线。碧桂园目前有约162万套未交付的房屋,涉及600万业主,数字远远超过恒大。一旦无法交付,负面效应将是核弹级的。碧桂园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15日,碧桂园今年累计交付房屋共38.1万套。接下来,碧桂园保交楼压力仍然沉重。
其次,只有保交楼才能保经营。碧桂园公布的9月单月权益销售金额仅有约61.7亿元,同比下滑80.7%,跌至谷底。原因当然是爆雷之后购房者对于碧桂园交付能力的担忧。可以说,无法保交楼就无法挽回市场信心,无法止住销售继续下滑的趋势,无法恢复正常经营。
最后,只有守住保交楼底线,才能为庞大的债务重组争取时间和空间。8月份暴雷后,碧桂园在9月份完成9只共147亿规模的境内债展期,基本延期三年,分期兑付。但本金能按照展期方案兑付的前提是卖出的楼能交得上,新的销售能起得来,否则一次展期之后可能是二展甚至三展,将债权人信心和耐心彻底打垮。
10月10日,碧桂园公告4.7亿港元债务还不上,将引发境外债交叉违约,并着手启动规模更加庞大的境外债重组。
杨国强露脸传递的第三个信号,则是告诉市场:杨氏家族决不躺平,要与企业共存亡。
作为创始人、前董事局主席,视察工地这样的“小事”杨国强已经许久不干,但如今在退休之后还亲自关心、亲自指导,如果你是业主,或者供应商,或者金融机构,会不会觉得这样的老板相当靠谱?
近一两年,几乎所有的爆雷房企都会说自己决不躺平,但不能光看他说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恒大许老板就打了个非常不好的样,一边嘴上说“不许一个人躺平”,一边是技术性离婚、战术性装死、表演式复工,终于在爆雷两年后被刑拘。
“天下最笨”的杨国强及其家族,显然不想重蹈恒大、重蹈许家印的覆辙。
飞瞰财金
穿透商业迷雾,解读公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