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外国-欧洲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指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为旗帜、以人文主义/humanism为核心的文艺思潮。其冲破了中世纪神学至上的禁锢,是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欧洲文化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其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原因如下:
地理环境奠定贸易交流的客观基础:意大利半岛濒临地中海,是欧洲与东方的海上贸易枢纽;丝绸之路途经意大利,带来造纸术、印刷术等东方文化。
经济形势促使艺术商品化:行会保护成员经济利益免受外来冲击;意大利毛织业、银行业等工商业普遍增长,艺术市场前景广阔,委托与赞助兴盛。
政治基础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束缚:城邦国家体系进一步强调各个城邦的独立性;取得执政权的新兴资产阶级迫切渴求个性自由和生产力解放;十字东征军远征,宣传唯物主义思想。
科学文化优势鼓动文艺风尚:自然科学繁荣,经院哲学被质疑;意大利直接继承古希腊古罗马丰厚的典籍遗产,既成天然的博物馆,又提供现世生活的哲学;以文艺复兴之父彼得拉克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对名望的崇拜启发整个意大利强调个人的重要性;教育领域进步提高市民阶级的文化素质,譬如东罗马学者在佛罗伦萨创办“希腊学院”讲授希腊文明;拜占庭、拉丁、加洛林、查里曼、撒拉逊文化相继在这块土地留下烙印。
文艺复兴开端
13世纪-14世纪
雕塑 最早表现出对古典艺术有兴趣的艺术家是尼古拉·皮萨诺/Nicola Pisano,主要成就是比萨大教堂布道坛雕刻,取材自圣经故事。

图1 比萨洗礼堂讲经台雕刻
绘画 奇马布埃/Cimabue的祭坛画《圣母子》,沿袭了拜占庭传统样式,但又注入了温和的世俗情感。宝座底部四位先知用明暗法表现。

图2 《圣母子》
杜乔/Duccio是锡耶纳画派/Sienese School的创始人。《光荣圣母》成功将拜占庭艺术的庄严感与锡耶纳画派的神秘性、现实因素与童话式的虚构结合在一起。

图3 《光荣圣母》
乔托/Giotto是佛罗伦萨画派/Florence School的创始人、文艺复兴先驱者和欧洲近现代绘画之父,其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其艺术形式主要是壁画,艺术内容主要是圣经题材,艺术特点按照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来表现宗教故事,人物具有圆雕感和自然主义的真实,场景具有舞台剧般的效果和朴素的透视。
《逃亡埃及》第一次按照自然法则拉开人物与背景的距离,人体开始出现圆雕感。代表作还有《哀悼基督》《犹大之吻》《金门之会》。

图4 壁画《逃亡埃及》

图5 壁画《哀悼基督》

图6 壁画《犹大之吻》

图7 壁画《金门之会》
早期文艺复兴
15世纪
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雕塑家多纳泰罗和画家马萨乔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的来临。
建筑 布鲁内莱斯基/Brunelleschi证实了地平线和视点的存在。《佛罗伦萨大教堂》被誉为共和政体的纪念碑。八角形穹窿顶采用双壳结构,借助线透视制造视觉错觉。

图8 佛罗伦萨大教堂
雕塑 多纳泰罗/Donatello是15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雕塑家,其作品彻底摆脱了哥特式痕迹,复兴了古典样式。《大卫》是文艺复兴第一个全裸的青铜人体雕塑,代表作还有《加塔梅拉塔骑马像》《圣乔治像》。

图9 《大卫》

图10 《加塔梅拉塔骑马像》

图11 《圣乔治像》
基贝尔提/吉贝尔蒂/Ghiberti为佛罗伦萨洗礼堂第三道门设计的浮雕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

图12 《天堂之门》
绘画 佛罗伦萨画派是15世纪意大利的艺术主流,标志着中世纪美术向文艺复兴美术的过渡,影响了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以艺术特点析之,因适应新兴资产阶级对新艺术新思想的需要故用科学的透视学、解剖学探索三度空间及人物造型规律,把抽象神像画成世俗化理想的人,重视理性严谨的素描关系;以艺术内容析之,热衷于表现带有世俗情怀的宗教题材,故现世感与崇高庄严感并存。
马萨乔/Masaccio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运用于绘画,其艺术成就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繁荣期的到来。代表作是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奇礼拜室壁画《出乐园》《纳税钱》。

图13 壁画《出乐园》

图14 壁画《纳税钱》
巴奥洛·乌切洛/Paolo Uccello是透视学的创始人之一,代表作木板油画《圣罗马诺之战》被誉为透视学作画的典范。

图15 《圣罗马诺之战》
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是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画家,其细腻典雅的风格被认为是拉斐尔的前奏:强调用轮廓线表现造型,追求优美典雅的节奏和富丽鲜艳的色彩,取材自文学作品和古典神话,不再局限于宗教题材,得以自由抒发个性和世俗情感。《春》将人物安排在一片森林中,从左至右分别是众神使者、三美神、维纳斯、春神、花神、西风之神。《维纳斯的诞生》亦充满柔情诗意,运用一系列冷色调

图16 蛋彩画/坦培拉《春》

图17 蛋彩画/坦培拉《维纳斯的诞生》

图18 蛋彩画/坦培拉《诽谤》
翁布里亚画派的弗朗切斯卡代表作《基督受洗》,拉斐尔的老师佩鲁吉诺代表作《基督将天国钥匙交给彼得》。帕都亚画派的曼坦尼亚代表作《哀悼基督》。

图20 《基督受洗》

图21 《基督将天国钥匙交给彼得》

图22 《哀悼基督》
盛期文艺复兴
15世纪末-16世纪中叶
罗马画派的代表画家是文艺复兴三杰。
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被誉为“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第一流的学者”、“旷世奇才”。以艺术语汇析之,在绘画中锤炼精湛的写实技法,开创“薄雾画法”、“空气透视法”、“明暗渐隐法”;率先利用解剖学、透视学等客观科学手段兼容了建筑、雕塑、绘画三种艺术类型的特点;画作具有神秘、含蓄、朦胧美、哲理思考的特点。以艺术内容析之,深入观察对象,注重人物神态与情绪的描绘。以艺术意蕴析之,主张以自然为师,反对中世纪的概念化和“面无表情”。
1503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完成了木板油画《蒙娜丽莎》,现为卢浮宫三宝之一。以艺术特点析之,金字塔构图,背景运用空气透视法,人物描绘精确丰满;以艺术内容析之,画面中央成功塑造了一位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市民妇女形象,她双手交叠、神态安详、平静微笑、温和典雅;以艺术意蕴析之,体现对人自身的肯定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赞美科学亦赞美自然。

图23 木板油画《蒙娜丽莎》
壁画《最后的晚餐》现藏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修道院,运用了焦点透视和多组三角形构图,描绘十二门徒和处于中心的基督共进末次晚餐的题材,门徒惊恐、愤怒、怀疑等神态与耶稣的平静形成戏剧性对比。

图24 壁画《最后的晚餐》
米兰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祭坛画《岩间圣母》运用三角形构图。

图25 祭坛画《岩间圣母》

图26 《圣母子与圣安娜》
《丽达与天鹅》是达芬奇唯一一幅神话题材作品。

图27 《丽达与鹅》

图28 《抱貂女子》
《救世主》被称为“男性的蒙娜丽莎”。

图29 《救世主》
素描《维特鲁威人》是钢笔和墨水绘制的手稿,或称卡侬比例或男子比例。

图30 《维特鲁威人》
米开朗基罗 雕塑家、画家Michelangelo Buonarroti代表了西方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最高水平。其说过“素描是绘画、雕刻、建筑的提高点,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善于用人体表达思想、情绪和艺术观点,具有英雄主义的宏伟、崇高与史诗感。
23岁成名作《哀悼基督》又名《圣殇》,是米开朗基罗唯一一件签名作品。

图31 《哀悼基督》
为故乡佛罗伦萨所创的《大卫》是其代表作。以艺术特点析之,雕塑高达四米多,被雕塑家有意放大了头部和胳膊;以静态展现动态,以宏伟壮丽的形式倾注了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还原了大卫为正义而战的热情。以艺术内容析之,一改往日艺术家表现大卫取得胜利的场面,而是呈现建功立业以前身躯高大雄壮、姿态高贵俊美、身躯果敢坚定、肌肉紧张饱满的情形;大卫头部向左微俯,蹙眉怒目,上举的左手握住搭在肩上的甩石带,右手下垂,双腿张开,即将投入战斗。以艺术意蕴析之,体现作者对自由、力量的向往和信心,堪称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是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深深影响后世罗丹、贝尔尼尼等雕塑家。

图32 《大卫》
《摩西》刻画了摩西在看到犹太人崇拜异教偶像金牛犊时激动愤怒、肌肉血管鼓起、轻蔑又痛苦的复杂情形,他头上的角象征智慧和力量,手中是十诫石板。

图33 《摩西》
《晨暮昼夜》为美第奇家族小礼拜堂而作。

图34 《暮》与《晨》

图35 《夜》与《昼》
《垂死的奴隶》以细腻流畅的刀法、起伏分明的线条和现实主义手法将奴隶的形体塑造得优美典雅,蕴含着对苦难深重的奴隶命运的同情。

图36 《垂死的奴隶》

图37 《被缚的奴隶》
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创造亚当》画面宏大、人物健美、栩栩如生,歌颂人的创造力。

图38 《创造亚当》
祭坛画《最后的审判》堪称“人体艺术的百科全书”。

图39 《最后的审判》
拉斐尔 Raphael出生于翁布里亚,早期在佩鲁吉诺的工厂学习。以艺术特点析之,画面洋溢明净的色彩、柔和的光线、宁静优雅的节奏感,具有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的特质。以艺术内容析之,以描绘温和高贵、慈爱善良、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统一的圣母形象著称。以艺术影响析之,所确立的美的样式成为学院派标准之一。
《雅典学院》通过各个人物的动作形态来表现其学术观点、性格特征和精神面貌,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图40 《雅典学院》
《西斯廷圣母》是西斯廷教堂祭坛画。圣母怀抱圣婴耶稣,将他献给世人;画面左侧是代表人间权威的教皇西斯廷二世,他取下自己的桂冠置于画面下方,向圣母子作出欢迎的姿态;画面右侧年轻女子是圣巴巴拉,虔心垂目、略作跪姿、微露羞怯,表示对圣母子的憧憬恭顺,形象妩媚。

图41 《西斯廷圣母》
木板油彩《椅中圣母》是圆形构图,母亲衣着简朴、目光温柔、美丽健康,孩子神情可爱、一脚翘起。

图42 《椅中圣母》
《草地上的圣母》受达芬奇空气透视法的影响。圣母呈三角形构图,两个可爱的孩子又构成另一个三角形。圣母侧身而坐,照看着两个嬉戏的孩子。诗意浓郁,洋溢天伦之乐的美好情调。

图43 《草地上的圣母》
《圣母的婚礼》运用焦点透视。

图44 《圣母的婚礼》
晚期文艺复兴
16世纪
威尼斯画派 以艺术特点析之:“水城”威尼斯风光秀丽,展览的海水与商船交相辉映,使当地人对色彩很敏感,故比起明暗、透视,威尼斯画派更注重以新颖饱满的构图、欢快绚丽的色彩呈现诗意的情调;由于威尼斯气候潮湿扼制了湿壁画的发展,油画在此大放异彩。以艺术内容析之:赞颂人体;崇尚地域化的自然风景题材;描绘盛大华丽的场面、名人肖像等;宗教和神话题材与罗马和佛罗伦萨画家的严肃性、训诫性相比更世俗化。以艺术意蕴析之:威尼斯城远离罗马教皇掌控,人们生活平静安宁,因此威尼斯画派在吸收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外充满自由,表现追求舒适豪华生活的享乐主义。
乔万尼·贝里尼/Giovanni Bellini是威尼斯画派创始人。代表作《有小树的圣母》《神的欢宴》《圣母子与圣徒》。

图45 《有小树的圣母》

图46 《神的欢宴》

图47 《圣母子与圣徒》
乔尔乔涅/Giorg-ione是贝利尼的学生,也是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威尼斯画派画家。油画《沉睡的维纳斯》运用对角线构图。油画《田园合奏》是一曲对美丽大自然和对幸福人生的赞歌。代表作还有《三个哲学家/三圣贤》《暴风雨》。

图48 《沉睡的维纳斯》

图49 《田园合奏》

图50 《三个哲学家/三圣贤》

图51 《暴风雨》
提香/Titian堪称威尼斯画派泰斗,被公认是威尼斯最伟大的色彩画家。前期充满生机而理想化、带有古典主义色彩;后期用色大胆而明快、微妙而准确,笔触热情流畅、不拘陈规,画面响亮而和谐、活力而雄浑,预示着巴洛克美学的前奏,影响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贵支等人。其善用金色,赋予作品豪华的氛围,后人称之为“金色的提香”。代表作《花神》《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以及晚期作品《丹娜依》。

图52 油画《花神》

图53 《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
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是提香的学生。代表作《利末的家宴》《加纳的婚宴》。

图55 《利末的家宴》

图56 《加纳的婚宴》
丁托列托/Jacopo Robusti Tintoretto也是提香的学生,艺术思想是“把提香的色彩和米开朗基罗的形体结合起来。代表作《圣马可的奇迹》《发现圣马可尸体》《银河的起源》。

图57 《圣马可的奇迹》

图58 《发现圣马可尸体》

图59 《银河的起源》
柯罗桥/Antonio Correggio的作品中人物充满典雅与风韵,已经有巴洛克风格的前兆。代表作《丽达与天鹅》《圣夜》。

图60 《丽达与天鹅》
样式主义 16世纪初佛罗伦萨出现上呈文艺复兴、下启巴洛克艺术的样式主义。以艺术特点析之:采用不符合常理的幻想式构图,迷恋于使用透视法,技巧精湛,色彩光怪陆离。以艺术内容析之:喜欢表现裸体,人物比例常常夸张变形,画面人物众多但姿势扭曲。以艺术意蕴析之:追求奇异刺激的效果而非宁静与和谐,主题有时晦涩难明故只有内行观众才能看懂。
蓬托尔莫/Jacopa da Pontormo是佛罗伦萨画派后期的代表,也是样式主义的开启者和早期画家。代表作《约瑟在埃及》《基督下十字架》。

图61 《约瑟在埃及》

图62 《基督下十字架》
罗索/Rosso代表作《摩西与杰特罗的女儿》。

图63 《摩西与杰特罗的女儿》
帕米尔贾尼诺/Parmigianino代表作《长颈圣母》《凸镜中的自画像》。

图64 《长颈圣母》

图65 《凸镜中的自画像》
-summary-
以广义言,研究文艺复兴即研究欧洲现代文化之由来是也。惟应注意之点有三。一不可有成见:文艺复兴一方面对于中古为继承的,非突发的;一方面对于古典,为创造的,非模仿因袭的也。二不能专注重意大利:意大利固为文艺复兴之源,然北欧人之事业亦大有可纪者,社会政治之组织与意大利之关系较浅。三不可专注意美术文学:民族生活,不仅在美术文学,如政治科学之进步,亦当研究其关系。不过美术文学为当时生活之反影,研究者当藉影以求其本体。
-exercises-
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特点
文艺复兴三杰的异同
提香的艺术主张
-references-
《欧洲文艺复兴史》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