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时评】可复用航天器——轨道轰炸机?

2023-07-21 03:29 作者:作死家陈岚  | 我要投稿

最近jf-22激波风洞又引发一波高超热潮,众多自媒体营销号和评论区又开始了原地高潮,坐地排卵,将可复用航天器,腾云,亚轨道轰炸机等各种名词、各种概念全部杂糅到一起,宣称中国已服役新一代轰炸机,可一小时全球打击,鸡血一波。 关于jf-22和腾云工程,激波战队和飞羽社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就不多做赘述。这里整理了一下关于可复用航天的公开情报。 中国目前共进行两次试验。第一次为2020年9月4日,经过1天18小时左右,于2020年9月6日降落;第二次为2022年8月5日,经过276天,于2023年5月8日降落。这两次均使用长征二号F型火箭于酒泉中心垂直发射。

其中第二次试验曾被leolabs公开显示做过613~355km高度变轨。

看到这里不禁有网友会将这两次试验和腾云联系起来,但是非常遗憾,这两者应该是没有关联的。首先,这两次试验的项目主体是航天科技,而腾云的项目主体是航天科工;其次,根据长二F火箭的整流罩尺寸可以大概推算出该航天器的尺寸约为8~10m,与x37b处同一水平。而腾云二级估计在50吨左右,算下来已是小一号的美国航天飞机(70~80吨)。当然腾云二级有效载荷在2吨左右,货舱远小于航天飞机,而且是无人机,即可以更紧凑,尺寸会更小。但不管怎样,都不会是上述两次试验航天器的大小。

那可复用航天器也好,腾云工程也好,怎么会和亚轨道轰炸机扯上关系呢?这恐怕是闹了一个玩笑了。 亚轨道太空飞行是进入了太空,但因其飞行轨迹与大气层或地球表面相交而无法完成一周轨道飞行的太空飞行(如图所示虚线部分为太空)。

那我们不妨看看航天科技的可复用飞机或航天科工的腾云工程是否满足亚轨道的实义。首先,可以看到航天科技的两次试验,飞行高度均在大气层外且绕地飞行,属于轨道飞行中的近地轨道;其次,航天科工的腾云工程中的一级飞行器所使用的trre(组合动力)发动机,仅支持一级飞行器飞到35km左右的高度,离100km的卡门线(天空与太空分界线)还很远。而二级飞行器有几个构型,有类似航天科技的入轨绕地飞行的载荷型航天器,也有一种是亚轨道飞行的运输飞行器。

这恐怕就是所谓亚轨道轰炸机的由来。但是如果考虑投弹后返回的问题,在高超声速下调头或转向恐怕难以解决;如果不考虑回程而采用无人设计,那除了射高和射速外,与空射弹道导弹没有本质区别,更谈不上轰炸机了。 那是不是就说明像腾云工程这种可复用航天器就没有军事价值呢?其实不是,若以航天科技的航天器为例,巡航高度在300~600km之间,参考国际空间站400km左右的高度,绕地球一圈所需时间为90分钟左右。若同时存在多个航天器在轨,则可以保持更短的时间内略过某一地点。而从轨道上抛出的弹头初速度就达到二十多马赫,从再入大气层到击中地面只需要两三分钟。若参考美国w88核弹头175~360kg的重量,腾云二级航天器2吨载荷可携带5到10枚弹头。

总结一下,1.现阶段可复用航天器并非腾云工程;2.而这两者与亚轨道轰炸机没有关系;3.腾云工程存在一定的军事价值,但与亚轨道关系不大。其实可复用航天器的亮点在于为天地运输降低成本,若用在军事上或核威慑上,或许并没有洲际导弹或战略核潜艇来得实际,所谓亚轨道轰炸机也好,轨道轰炸机也好,说不定只是美好(不太美好)的幻想罢了。

【时评】可复用航天器——轨道轰炸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