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专业申请服务设计,合理规划步步为赢,如愿进入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 Spencer -
211 一本院校
GPA:3.08/4
IELTS:7
录取结果
↓
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拉夫堡大学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罗切斯特理工学院
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那个略显遥远的夏天,早高峰的一号线熙熙攘攘,潮湿而又闷热的列车上,却总有一个女孩儿在嘈杂的人群中心无旁骛地做着雅思听力,也许她并不知道马上就可以徜徉于腐国各种各样的展览中,将要与小伙伴们青春作伴畅游欧洲,但她的心里一直装着笃定与从容,正如她所说:事情趁早规划,路要一步步走。
关于设计
▍毕业设计
我的毕设是想唤醒那些沉迷于为自己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升级换代的人,电子产品不是很必要的更新换代加剧了已经非常严重的电子垃圾污染问题,虽然频繁升级换代是电子产品不断革新、进步的必然方式,但我们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不必要的升级换代,比如不少果粉对IPhone的追捧,在明明手机还很好的情况下,还是盲目追求最新款,最高配。
首先我做了大量的网上调研,根据数据和已有的论文、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思考,了解电子垃圾的现状,相关的处理技术等。其次我分别在中国和英国都到有关的repair组织进行线下调研,在伦敦参加了几场关于repair的活动,然后对运营者和志愿者、参与者都进行了访谈。我还自己进行过repair的尝试。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之后,我认为不管是repair还是recycle,这些措施都赶不上我们不断去追求更新换代而制造的电子垃圾的速度。我将关注点放在了一种流行文化“upgrading culture”上。
所以我并不想做一个手机repair的工具,因为这种东西现在已经很多了,我的导师也强调很多领域设计已经冗余很厉害了,不要再去做没意义的设计,所以我在伦敦设计了两场protest,向公众呼吁尽量不要跟随“upgrading culture”,并且未来将为跟我有同样想法的人们提供一个平台,希望我们可以成为和repair association 一样的组织。

▍印象深刻的项目
有一个项目我觉得特别好玩,特别酷。这个项目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很迷茫,当时老师把我们带到一个比较荒凉的地方,然后让我们在这里做一个设计,这个设计要在这个地方完成一个闭环,也就是说你从这里带走什么东西最后还得带回来。这样开放的一个题目让我跟队友两个人一开始有点也无所适从,我们就开始在那块儿地方溜达,发现很多人在垂钓,然后我们也买了钓具去钓鱼,但发现钓上来的不是鱼,而是大闸蟹,我们这才了解到,大闸蟹作为一个外来物种,这几年已经在这条河里有点泛滥成灾了,然后我们就想能不能针对这个做点什么。

最后我们利用钓上来的螃蟹做了一个生物诱饵,这样用螃蟹诱饵来钓螃蟹,首先是完成了一个闭环,其次也能加速消耗大闸蟹的数量,同时如果垂钓者都使用我们的生物诱饵而不是塑料诱饵,又能避免河边的塑料污染。这个主意虽然看起来很不错,但真要做出来也不容易,我们尝试了无数种材料,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学习各种材料的性质,不断试错,不断磨合,终于做出了一款不错的生物诱饵,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用螃蟹做一款生物鱼线,并联系工厂进行了生产。这些材料在当地垂钓者中也得到了不错的反馈,我们也觉得很好玩儿。

▍如何看待设计
对我来说,设计不仅仅是一个标签,设计师更不仅仅只是“高级美工”。设计是一种思维,你可以用设计师的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让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便捷。而我们所学的不管是设计软件还是设计方法,都是帮我们实习自己想法的工具而已。设计师是有无限可能的,我相信未来设计行业也会更加开放,可以融合到更多的行业中去,也需要设计师掌握更多面的知识。
▍如何看待服务设计
我对这个专业有点又爱又恨的感觉。一方面喜欢它兼收并蓄,比较开放,能够学到很多知识,也能做很多有趣的事情,但同时又觉得它太过模糊,没有明确的边界,没有清晰的定义,有时候会觉得比较迷茫,无所适从。
关于申请
我本科课程主要是材料学、结构力学、包装测试、包装管理学等, 这个专业需要什么都知道一点,课比较多且杂,不如其它工科专业精细与专注, 虽然也有设计这个方向,但整体上还是比较传统的工科专业。我在妮维雅实习过半年,在这个过程中更加感觉我更喜欢设计多一点。然后我平时经常浏览一些国外的网站,看一些国外设计师的作品,就觉得可能还是出去读设计比较好一点。

▍申请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
就是一个字: "累”。我大三升大四,要实习,学校还要上课,同时还要准备作品集,更痛苦的是准备雅思,因为我同时申请英国、美国的学校,美国的学校雅思一般要求7分,但我考了几次都没达到7分。总之我相当于是四线作战,雅思也考了四次,整个过程感觉非常紧张,非常累。我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在地铁上学习,但当时每天时间都不够用,我只能把通勤时间利用起来,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在地铁上做雅思听力,因为相比读写说,也只有听力能在地铁那个环境里练练,虽然地铁拥挤嘈杂,但坚持一段时间以后也就慢慢习惯了。
▍面对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怎样合理安排时间
见缝插针,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利用起来,然后要做一个比较合理地规划。我就是利用实习间隙准备雅思,通勤时候练练听力,到公司抽空就练读写说,晚上回到宿舍收拾一下,基本上10点开始做作品集,熬夜是难免的事情,但第二天还是要早点起来赶地铁去实习。另外就是推荐一款日程管理的APP,Pendo,我觉得特别好用,界面很简洁,操作也比较简单,我当时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在Pendo里列出来,做完以后可以划掉,有种弹指一挥间却如释重负的感觉,特别解压特别爽,每当睡前看到把to do list都清除干净以后心里就非常有成就感,对自己也是一个激励,好让自己明天继续把那些要做的事情努力做完。

▍准备作品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我做作品集最大的困难就是排版,或者说是不知道该如何突出重点。做项目的时候我做了不少调研,进行了很多准备,这些东西我就都想放上去,一开始做出来有50多页,我自己都觉得有点冗余,但毕竟费了这么大功夫做的又舍不得删掉,就比较纠结。另外就是做的过程中,随着思考的深入,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就是那种意识到问题但却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比如我为Femme做的那个产品设计,我也意识到女性卫生棉条在国内之所以得不到普及,可能更多的是文化观念上的原因,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可能还是次要的,但我作品集里做的更多的还是通过用户体验方面的改善来使更多的人接受这款产品,虽然我也放进去一些历史文化方面的research,但我也很清楚这方面还是很薄弱,我想如果要是有机会的话,我可能会另外做一个项目去尝试改变我们社会中对女性的偏见与固有观念。


▍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
最好早做规划,早点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然后制定一个比较明确的计划;想清楚就去做,路要一步步走,慢慢积累,一点一点向着目标努力,终究会达成的。对像我一样算是转专业学服务的同学来说,特别要注意打牢设计基础: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还有基本的设计技能,越早熟悉越好。
导师说

用低调的奢华来形容Goldsmith这所学校也许一点也不过分,虽然国内的知名度没有皇艺,伦艺这样耳熟能详,但其实力绝对不容小觑。校风如校名,GS崇尚踏实严谨的工匠精神,并不太注重对外宣传。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负笈英伦,尤其是交互成为热门专业,金匠的扎实学风以及交互等王牌专业的口碑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

UXD尤克斯国际设计中心是一家专注于交互 / 工业 / 产品/ 服务设计专业的顶级设计学院。除了一对一设计课、基础技能课程、小组课题、设计评图、联合教学外,我们提供不定主题的公开课和内部小组课,教学计划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基础软件技能教学、设计理论系统讲座、申请必备知识解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