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僧到底长啥样?悟空为啥不下水?
灵吉菩萨带走黄风怪,孙悟空就找到猪八戒,救出师父。剧本中对三人重逢的剧情有简单描述,电视剧直接删了。
过了黄风岭师徒三个从夏天走到了秋天,就到了流沙河。 流沙河的拍摄地是贵州花江,这里一边是悬崖峭壁,底下是一条河,水流湍急,河中都是泥沙,很有流沙河的感觉。美中不足的是江面并不宽,这就不能出全景、或是画面带上对岸,那样就说明这个河比较窄了。TVB张卫健版《西游记》就是这个问题,一眼看到对岸,台词还一个劲说八百里宽,而且“鹅毛漂不起,芦花定底沉”的弱水在该片中完全没体现,唐僧师徒三人试图用废弃舢板渡河还差点成功。而86版做得就很好了,拍摄时画面里尽量不带对岸的景,只带着江面的水,观众就不知道这个河到底有多宽了。拍摄的具体地点是悬崖边的一条小路,在半山腰上,拍摄的范围很窄。当时天气有些热,所以拍起来还是有些艰难的。可能是因为场景和特效的限制,86版删除了孙悟空飞在半空探路的情节。
那行者跳在空中,用手搭凉篷而看……行者道:“径过有八百里远近。”猪八戒原本有些质疑,随后唐僧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电视剧里猪八戒投石问路判断水深的情节剧本中没有,原著中则是通天河单元的情节。接着就是一个大槽点:唐僧念碑文的时候,把“流沙界”念成了“流沙河”,把“弱水”念成了“溺水”。
“弱水”是神话传说中称险恶难渡的河海。《海内十洲记·凤麟洲》记载:“凤麟洲 在 西海 之中央,地方一千五百里,洲四面有弱水绕之,鸿毛不浮,不可越也。”苏轼《金山妙高台》诗中说:“蓬莱 不可到,弱水三万里。”《红楼梦》第二五回写道:“一足高来一足低,浑身带水又拖泥。相逢若问家何处,却在蓬莱弱水西。”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写道:“呜呼!现象如是,虽弱水四环,锁户孤立,犹将汰於天行,以日退化。”“弱水”也多指容易让人沉溺的爱河情海,比如《红楼梦》第九一回就有:“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接着,沙悟净出现,剧本里按照原著对沙悟净的外貌和穿着打扮进行了描述:
红发蓬松,圆睛若灯。 脸如蓝靛;身披鹅黄氅,腰束露白藤; 项下悬着九个骷髅,手持宝杖。
这是对照原著写的,原著是: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清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这是沙僧的第二次出场,第一次是:
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长不长,短不短,赤脚筋躯。眼光闪烁,好似灶底双灯。口角丫叉,就如屠家火钵。獠牙撑剑刃,红发乱蓬松。一声叱咤如雷吼,两脚奔波似滚风。
这个造型其实是参考了密教的深沙神,他的造型是戴着骷髅,一呈神王形,左手执青蛇,右手屈臂,扬掌置于右胸前;另一为二手合捧钵,钵盛白饭 。还有一个说法,是说“深沙大将”乃毗沙门天手下的大将,为七千药叉之上首。其形相,头为火炎,口为血河,以骷髅为颈璎珞,以畜皮为衣,以象皮面为袴膝,以小儿为腹脐,足踏莲花。电视剧里沙僧的造型很难做到那么还原,出场时只是头发染红了,参考戏曲形象加了红胡子,演员的眼睛比较大,剩下的就都不符合了。但86版沙僧让人看着舒服,至于原因,郭德纲说得很清楚:“他跟京剧舞台上的扮相一样,而且大批的演员都是唱戏出身,他扮相粘好了,站在那,他整个人顺。”由于符合了中国人对《西游记》舞台人物的传统印象,所以即使造型不符合原著,也不会让人感到违和,影视和文学本来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侧重点不应该一样。
后面的剧情,电视剧就和原著就差不多了: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那八戒放下担子,掣出铁钯,望妖精便筑(刚刚拜在唐僧门下的猪八戒表现欲极强)……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
猪八戒和沙悟净的战斗力是差不多的,沙悟净对阵木叉,是“战上数十合,不分胜负”,然后沙悟净主动叫停,猪八戒对阵木叉,是“他两个正杀到好处,观世音在半空中,抛下莲花,隔开钯杖。”在胶着状态被观音菩萨劝架。而木叉是孙悟空手下败将,所以猪八戒和沙悟净得本事,孙悟空是看不上的。孙悟空看不下去了,就要插手,“那师父苦留不住”,非要参与战斗,结果沙僧钻到水里就不出来了。整个这段战斗的展现,86版《西游记》可以说非常用心了,在当时的条件下拍出这样的特效,已经不容易了。
猪八戒这个时候非常膨胀:
气得个八戒乱跳道:“哥啊,谁着你来的!那怪渐渐手慢,难架我钯,再不上三五合,我就擒住他了!他见你凶险,败阵而逃,怎生是好!”
当然,埋怨归埋怨,此时兄弟俩关系还是不错的,“他两个搀着手,说说笑笑,转回见了唐僧。”电视剧里有点不和谐,在唐僧面前抢着说上半句,这也是剧本里没有的,但后面的台词就跟原著差不多了,孙悟空提议擒住沙悟净,让他想办法送师徒过河,但孙悟空水下本领不如猪八戒,所以由猪八戒去引沙悟净出来。关于孙悟空不方便下水的原因,原著其实说了:
行者笑道:“贤弟呀,这桩儿我不敢说嘴。水里勾当,老孙不大十分熟。若是空走,还要捻诀,又念念避水咒,方才走得。不然,就要变化做什么鱼虾蟹鳖之类,我才去得。若论赌手段,凭你在高山云里,干什么蹊跷异样事儿,老孙都会,只是水里的买卖,有些儿榔杭。”
这一段台词被电视剧简化了,剧本里其实也保留了孙悟空水下战斗力的具体短板,念避水诀的时候一只手要掐诀,只有一只手能使用金箍棒,在水里缠斗容易出溺水事故。不掐避水诀的孙悟空可以变成水中生物下水,单这样一来,孙悟空本身的战斗力救发挥不出来了。电视剧把这一段解释删了,让人对孙悟空之前大闹龙宫的战绩摸不着头脑,认为他在流沙河就是偷懒,其实那是因为龙宫、水府之类的地方室内没水,跟陆地一样,所以龙王奈何不了孙悟空,但流沙河根本没有水府,哪里都有水,猪八戒、沙悟净这种水性好的下去无所谓,孙悟空下去就真的是灾难了。
猪八戒下水之后,电视剧对一些对话进行了删减。原著里有一首很长的打油诗介绍沙和尚的身世,电视剧为了加快节奏都做了简化处理。这里有一个细节和之前对不上,沙悟净第一次出场的时候,
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指沙为姓,就姓了沙,起个法名,叫做个沙悟净。当时入了沙门,送菩萨过了河,他洗心涤虑,再不伤生,专等菩萨。
旁白也说他不再伤生了,但第一次在水底对阵猪八戒的时候居然把自己的伤生害命说得理直气壮,还说要把猪八戒做成肉酱,显然还在吃人。这句话剧本保留了,但电视剧删了。非要解释的话,就是流沙河太荒凉没的吃,沙悟净饿久了也就不管不顾了,跟小白龙吃唐僧的马是一个道理。
原著里,猪八戒第一次下水足足跟沙悟净打了四个小时,还是胜负未分,证明猪八戒之前说的再不上三五合擒住沙悟净压根就是瞎吹。但无论是剧本还是电视剧,武打设计虽然不同,但都给人一种猪八戒打不过沙悟净的感觉,而且沙僧居然直接跟猪八戒说“你打不过我,上岸找帮手来了”,猪八戒上岸后还说“刚才在水里差点让他逮住”,这就有点黑猪八戒了。还有张纪中版《西游记》那段沙巨人对大耳飞猪的打斗,也感觉猪八戒落了下风,不过这版沙悟净出场时很逆天,连孙悟空都败给他了,魔改得放飞自我了。
剧本和电视剧把猪八戒引沙悟净上岸的两场打斗合并为一场,把二人的一段对话也插在其中,
八戒举钯架住道:“你是个甚么哭丧杖,断叫你祖宗看杖!”那怪道:“你这厮甚不晓得哩!我这 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 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 里边一条金趁心,外边万道珠丝玠。 名称宝杖善降妖,永镇灵霄能伏怪。 只因官拜大将军,玉皇赐我随身带。 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 也曾护驾宴蟠桃,也曾随朝居上界。 值殿曾经众圣参,卷帘曾见诸仙拜。 养成灵性一神兵,不是人间凡器械。 自从遭贬下天门,任意纵横游海外。 不当大胆自称夸,天下枪刀难比赛。 看你那个锈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 八戒笑道:“我把你少打的泼物!且莫管甚么筑菜,只怕汤了一下儿,交你没处贴膏药,九个眼子一齐流血!纵然不死,也是个到老的破伤风!”
这一段在剧本和电视剧都有简化,沙悟净贬低猪八戒钉耙的台词有所保留,但关于降妖杖的台词全删了,因为剧中的降妖杖造型完全不符合原著,沙僧的武器“降妖杖”按照原著的描写,应该是一根短棍。明代《西游记》的插图,画的也是棍子。而戏曲和电视剧中的沙和尚,往往都是使用月牙铲作为武器。这是因为戏曲中,往往把月牙铲称之为“禅杖”。这是一个美好的误会。
实际上,禅杖原本不是兵器,而是一种宗教用品。常言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练习打坐,总会有人坐着坐着就睡着了,所以需要大和尚监视,遇到打坐睡着的,就用禅杖轻轻敲打,把他们弄醒。但是和尚讲究慈悲为怀,小和尚打坐犯瞌睡也不是大错,所以禅杖自然不能和教书先生的戒尺一样,一打下去让人觉得生疼,所以禅杖的一头会被垫子包住,敲打犯睡的小和尚,便用软的那一头,也不会让人疼,但是能把人叫醒。一根杆子,一头是软垫子,这就是禅杖最早的形状。而作为武器的禅杖就是把软垫子换成了元宝形的金属头,可以用来砸人。明代容与堂本《水浒传》插图里鲁智深的禅杖,就长这样。但是不注意的话,还真容易和月牙铲弄混。
至于唐僧手里拿的那个,也不叫禅杖,而叫锡杖,不一样的。
猪八戒第一次引沙悟净出水,由于孙悟空性急,还没等沙悟净离岸太远就下手,结果被他跑了;第二次猪八戒又把沙悟净引出来,沙悟净就不上当了,剧本和电视剧把这两段合并了,也就删掉了中间的一段情节:
八戒却同行者到高岸上,见了三藏。三藏欠身道:“徒弟辛苦呀。”八戒道:“且不说辛苦,只是降了妖精,送得你过河,方是万全之策。”在这之前,唐僧从没跟孙悟空说过类似的话。无论是在鹰愁涧还是在观音禅寺,唐僧对孙悟空都是怪罪的语气。在这时候的唐僧看来,猪八戒勇敢、勤恳、战斗力强。在他看来,有了个老实能干的猪八戒,孙悟空的存在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八戒道:“那妖的手段,与老猪是个对手。正战处,使一个诈败,他才赶到岸上。见师兄举着棍子,他就跑了。”三藏道:“如此怎生奈何?”行者道:“师父放心,且莫焦恼。如今天色又晚,且坐在这崖次之下,待老孙去化些斋饭来,你吃了睡去,待明日再处。”八戒道:“说得是,你快去快来。”行者急纵云跳起去,正到直北下人家化了一钵素斋,回献师父。师父见他来得甚快,便叫:“悟空,我们去化斋的人家,求问他一个过河之策,不强似与这怪争持?”行者笑道:“这家子远得很哩!相去有五七千里之路。他那里得知水性?问他何益?”八戒道:“哥哥又来扯谎了。五七千里路,你怎么这等去来得快?”行者道:“你那里晓得,老孙的筋斗云,一纵有十万八千里。象这五七千路,只消把头点上两点,把腰躬上一躬,就是个往回,有何难哉!”八戒道:“哥啊,既是这般容易,你把师父背着,只消点点头,躬躬腰,跳过去罢了,何必苦苦的与他厮战?”行者道:“你不会驾云?你把师父驮过去不是?”八戒道:“师父的骨肉凡胎,重似泰山,我这驾云的,怎称得起?须是你的筋斗方可。”行者道:“我的筋斗,好道也是驾云,只是去的有远近些儿。你是驮不动,我却如何驮得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象这泼魔毒怪,使摄法,弄风头,却是扯扯拉拉,就地而行,不能带得空中而去。象那样法儿,老孙也会使会弄。还有那隐身法、缩地法,老孙件件皆知。但只是师父要穷历异邦,不能彀超脱苦海,所以寸步难行也。我和你只做得个拥护,保得他身在命在,替不得这些苦恼,也取不得经来,就是有能先去见了佛,那佛也不肯把经善与你我。正叫做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
且不说在唐僧看来孙悟空有说大话的嫌疑,孙悟空这话就是站在了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完全没有把唐僧放在眼里。
剧本和电视剧里,猪八戒不愿意下水了,孙悟空准备下水的时候,惠岸行者木叉突然来了。其实原著里是孙悟空主动找的观音菩萨,但是很显然,这一次观音菩萨对孙悟空也极为不满。原著是这么说的:菩萨问曰:“你怎么不保唐僧?为甚事又来见我?”这个“又”字就足以说明菩萨对取经团队的不满了。询问情况之后,菩萨才派木叉拿着个葫芦和孙悟空一起到流沙河。
拍“收沙和尚”的戏份时,闫怀礼有一段台词,这段话可能是沙和尚在剧中最长的一段词了。什么话呢?“只因我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盏,被贬下界来。只好在这流沙河做了妖怪。幸得观音菩萨点化,在此等候师父,请师父留下弟子吧!”就这句,闫怀礼头一天还背了半天。结果第二天一到现场,也不知道是天热,还是紧张,说到半截就卡壳,反反复复、没完没了的说。结果这一段足足录了十几遍,比《趣经女儿国》里徐少华和朱琳对视那场戏拍的条数还多。其实,电视剧里沙僧的台词对比剧本已经简化了,剧本中把沙僧对观音说的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的台词则加进来了,这一段86版删了,但TVB张卫健版拍得很好,非凡哥版沙悟净这一段比较出彩,只不过细节上还是魔改了,是每隔七天一把飞剑来穿,不是七把飞剑一起穿。另外,沙悟净对猪八戒、孙悟空心存芥蒂、起初不肯去取经的台词被剧本删了,电视剧又加了回来,唐僧给沙悟净摩顶受戒、染发换衣服的情节也是电视剧里新加的,为的是让沙和尚形象更接近戏曲舞台扮相,而不是妖怪形象。
之后的剧情,电视剧和原著差不多,惠岸召唤出沙和尚,沙和尚加入取经团队:那悟净不敢怠慢,即将颈项下挂的骷髅取下,用索子结作九宫,把菩萨葫芦安在当中,请师父下岸。
电视剧把九颗骷髅的作用弱化了,虽然沙和尚出场的时候佩戴者骷髅,但是对骷髅的来源没有交代。按照沙和尚跟观音说的:“菩萨,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去,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在前作《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里,有一个叫深沙神的角色,这个角色两次吃掉三藏法师的前世,把枯骨装在袋子里当手办玩。只不过这个深沙神没有做唐僧的徒弟,只是变成了桥,让唐僧师徒过去。联系这个前作的设定,沙和尚吃的九个取经人,大概率就是唐僧的前世,所以才说唐僧是十世修行的好人。但是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出于种种原因,并没有把这个前史明说。
在唐朝玉门关外有一片方圆八百里的沙漠,叫莫贺延碛,也叫沙河,这是唐朝人心目中西域的起点,所谓“春风不度玉门关”,就和这里险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玄奘法师穿越这片沙漠的时候,不仅迷路,还不小心打翻了水袋。整整五天,玄奘法师滴水未进。在半梦半醒之间,玄奘法师梦见一个身高几丈的神仙,最终用最后的力气骑马十里,终于找到了一片水源,得以渡过难关。最开始没有说梦见的神仙是谁。到了后世,慢慢就传说玄奘法师梦见的是深沙神,在沙漠找到水源的故事也被传说成渡过一条宽八百里的大河。到了元代,深沙神又被传说为“回回人河里沙”,形象也成了一个大胡子。这个人物形象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伊斯兰教的影响。元、明两代的中国伊斯兰教以“清净无染”、“清真”等汉语词汇阐述自己的教义,沙悟净这个法号的来源,就有人认为与伊斯兰教有着一些关系。明代《西游记》里的沙僧形象,依然带有对异域人士的一些刻板印象,只不过这个异域从中亚变成了更遥远的西方。沙僧“一头红焰发蓬松”、“不黑不青蓝靛脸”还是很有西域风情的,欧洲人皮肤色素少,有时候看起来确实带有淡淡的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