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日习俗,“二月十五惊蛰日
惊蛰日习俗,“二月十五惊蛰日,民间讲要“驱霉运”,注意3做3吃:日子越过越顺。 “春雷响,万物长”。一转眼,惊蛰节气马上到了,此时正值“九九”艳阳天,春深日暖,气温上升,雨水越渐增多,农民正式进入春耕最繁忙的阶段。 二月十五惊蛰日 每年阳历3月6日前后,冬眠的动物将开始四处活动,天空中渐渐响起了雷声,一个最富有动作感、声感的节气随之而来,这就是“惊蛰”,又名“启蛰”,是入春以来的第三个节气。  1、“惊蛰”的由来 “蛰”就是“冬藏”、冬眠的意思,冬天来临,这些动物开始入蛰;而到了春暖花开时的二月,它们又苏醒过来,开始活动,也叫作出蛰。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在这个时节,天空中往往会响起春雷,此时地里冬眠的昆虫就会被惊醒,开始活动,所以被称为启蛰,到了汉朝,由于汉景帝的名字带“启”字,而不得不改为惊蛰。 当然,昆虫的出动并不是因为雷声,而是春暖花开,大地回暖,昆虫冬眠结束,而“惊出“。 另外,惊蛰为干支历卯月的起始;此时正值仲春之月,对应的是雷天大壮一卦,卦在震位,万物出乎震,乃生发之象。而“卯”通“冒”,象征着万物出,生机勃勃,一年春耕的开始。  2、打小人驱霉运 惊蛰之日,往往是昆虫活动之时,此时家里的昆虫、动物也会变多,因此古人这一天都会手持艾草熏家中四角来驱赶昆虫,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人们驱赶霉运的日子。 而“小人”就是那些生活中是指那些喜欢惹是生非的人,也被古人看作是恶运、霉运。此时,民间也就有了“打小人”的仪式,人们以此来祈求消灾解困,化险为夷。 具体做法:这一天人们往往会用男女小人衣纸剪成自己心中小人的样子,并且贴上眼睛,然后放在地上,用鞋底敲打。这就是“打小人驱霉运”,寓意让自己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越过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