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牡丹亭》原作仍有“案头之作”的意义?(一) 闺门旦研究者
明清时代,很多剧本由于篇幅巨大等各种原因,不适宜搬到舞台上演出,这类剧本被人称作是“案头之作”,意思是供人摆在书桌上阅读的。《牡丹亭》原作共55出,约10万余字,历史上鲜有剧团能够演出足本的。
如今,《牡丹亭》被搬上舞台的有各种版本,其中较为全面地反映原作面貌的是“青春版”,此外还有“大师版”、“精华版”等版本,近期还有演出8小时多的55折的原本。
然而,时至今日,《牡丹亭》原作还是具有“案头之作”意义的。据此,我建议喜爱《牡丹亭》的人,无论是在观看演出或录像的前后,还是闲暇时,都应该把《牡丹亭》剧本通读几遍,重要段落还要反复阅读,并且仔细琢磨。目前较权威且包括注解的剧本,是徐朔方先生夫妇两人校注的《牡丹亭》。
为什么说《牡丹亭》还具有“案头之作”的意义并提出此建议呢?
表面而浅显的道理在于
有的演出或录像中,唱腔和道白没有字幕。唱腔就算有字幕,存留也不长,观众很难在短短的时间内理解唱词的意思。至于道白,一般都没有字幕。不熟悉昆曲的观众,就听不清楚或者根本不懂演员在唱什么,说什么。
唱腔和道白极为典雅,有些甚至达到晦涩难懂地步。即便能看清字幕,听懂道白,也不可能在当时短短的时间内搞清其具体含义。
反复阅读剧本的好处是能够较为正确地看懂大部分唱词和道白的实际意思,从而能够较全面、较深刻的理解全剧的内容。
重要而深刻的原因则在于以下几点。
一
在这部戏剧著作中,汤显祖大量使用唐诗、宋词,以及各种成语、典故、神话、传说。对此,作者有些是直接引用并采用了其原意。有些是对原文或原意略微修改,有些则采撷原诗词的关键词句,取其意境,使之服务于剧中的情节。这种文学手段被称为翻用或化用。在剧本中这种翻用或化用极多,只有细读剧本才能分辨出,哪些是直接引用且顺其原意,哪些是翻用且改变为何种意思。
该剧每一出的下场诗都由作者选出四位唐代诗人的诗句,组成一首诗来概括本一出戏的内容。阅读这些唐诗,并且将其与剧中情节相对照,不仅获得欣赏诗词的乐趣,而且也会提高自己对戏曲的鉴赏力。
例如《惊梦》的下场诗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 间梅遮柳不胜芳。罗隐
可知刘阮逢人处? 许浑 回首东风一断肠。韦庄 ”
在这里,作者在诗山曲海中居然找到著名诗人罗隐的一首既有梅又有柳的诗句,暗藏杜丽娘魂萦梦牵的梅卿柳卿,叫人称奇。
《寻梦》中 “梦无彩凰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是化用了李商隐的诗句。作者把原诗中的第一个字“身”改做“梦”,不仅符合“寻梦”的题目,而且改变了诗的意境,可说是化用得极其贴切、巧妙,反映出杜丽娘希望自己能和梦中人心灵相通的心理。
《冥誓》里“那有个相如在客,肯驾香车?萧史无家,便同瑶阙?”前一句是说,要是司马相如在外宦游,卓文君怎能见到他而与他结成夫妇?后一句传说中的背景是,秦穆公的女儿弄玉喜爱吹箫,因此与同样喜吹箫、善吹箫的萧史相爱。假如萧史不在秦穆公处,也就谈不上和弄玉成婚。以后的瑶池相会,也就缺少他的身影了。
《闹殇》里,“甚西风吹梦无踪!”是化用南宋李清照词《浪淘沙》中“帘外五更风。吹梦无踪!”这些都化用得十分恰当、传神。
如果只是看戏,唱词、道白中包含的各种成语、典故、神话、传说,是不容易理解的。只有查看剧本,并且翻看每一出后的注释才能明白其中之意。再如:
《冥判》中,花神出场时念出一首诗“红雨数番春落魄,山香一曲女消魂。”“春落魄”(“魄”字要发tuo的四音)是指春残。《山香》是曲名,出自古代神话:西王母宴群仙,有舞者舞《山香》,曲未终,花朵纷纷落下。这里,用“女消魂”来代指丽娘离魂。
花神为杜丽娘说情,说“禀老判,此女犯乃梦中之罪,如晓风残月。”。“晓风残月”比喻不着痕迹,不可把握的事物,这里是说不能据此来判罪。
《写真》里,“则怕呵,把俺年深色浅,当了个金屋藏娇。”“金屋藏娇”这句成语用于娶妻或纳妾,原意是把美女安置在华丽的屋里。可这里,杜丽娘是担心自己的春容一直放在屋子里,虽无风雨侵袭的危险,但年深月久,直到色泽褪去都没人看到,自己岂不是枉费心机。这改变了“金屋藏娇”的原意,具有自嘲的意味。
《硬拷》里,主管科考的大臣苗舜宾让手下把状元的冠服给柳梦梅穿戴上,杜宝却要扯下他的冠服。柳梦梅斥责杜宝“抗皇宣骂敕封”,并唱道“偏我帽光光走空,你桃夭夭煞风。”前一句是说,状元的插花冠帽被夺走,后一句的“你桃夭夭煞风”含义丰富。这句化自《诗经》中歌颂男女爱情的《桃夭》一诗中的开头两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却是双关“桃条”。因为在此之前,杜宝曾令手下用桃条狠命抽打柳生。作者在这里为何让杜宝选用桃条而不是皮鞭呢?这是因为,根据古代迷信说法,桃树可以避鬼,桃枝可以打鬼,而杜宝则怀疑柳梦梅非人是鬼。
显然,只有阅读剧本才能准确理解以上唱词道白的含义。
二
剧本中,某些略有深意的情节和诗词,只有通过反复阅读并前后对照才能明白。例如在《幽媾》中,柳生与眼前的美人相识、相爱后,曾冒出一句“陡地荣华,敢则是梦中巫峡”。他为何要在这里把刚刚获得的爱情与荣华富贵相联系?原来,柳生在出场的《言怀》一出,曾说到自己“做下一梦。梦到一园,梅花树下,立着个美人”,那美人对他说道:“柳生,柳生,遇俺方有姻缘之分,发迹之期。”接着,他又把眼前的美人看作是自己的梦中人,因此才有“陡地荣华”的感想。
这一段含有贪图功名利禄的唱词,反映出这时的柳梦梅还处于思想和行为较为庸俗、低下的阶段。只看戏,没有阅读剧本就不会知道他经历了思想变化的重要过程。
《冥誓》里,丽娘集成四句唐诗给柳生。
〔旦〕俺集下了唐诗一首。〔生〕洗耳。〔旦念介〕
“拟托良媒亦自伤, 秦韬玉 月寒山色两苍苍。 薛涛
不知谁唱春归曲, 曹唐 又向人间魅阮郎。 刘言史”
最后一句“又向人间魅阮郎”意味深长。它使用刘晨、阮肇在天台山桃源洞遇见仙女传说中的典故,却含有别样意味:丽娘承认自己是主动追求柳生的同时,还暗示自己当时尚未是人。不阅读文本怎么能体会出这种巧妙至极的情景呢。
《寻梦》里,杜丽娘唱的“玉真重溯武陵源”,是比喻自己到花园里来寻梦。“玉真”便是刘晨、阮肇在天台山桃源洞遇见的仙女。“武陵源”则是东晋陶渊明在《桃花源记》里提到的溪水名。后人把“武陵”和“桃源”混在一起说,两者都被用作恋爱的典故。理清这段,会让读者的文学水平大大提高。
【步步娇】之后的【醉扶归】中,有一句“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唱词。如果只在剧中听到这句唱词,没有读它并把这句与其前后的美文相联系,反复琢磨,怎能判断出,“爱好”一词应当理解为“爱美”,“天然”则是“天性使然”的意思?这样理解,不仅句子本身通顺了,而且与前后文结合在一起,说的都是自己容貌和装饰的美丽,表现出整段内容的一致性。此外,“爱好”的“好”字,拆开来就是“女子”,而“女子”可以说是“爱美”的同义词。谁敢说对文字、文学极为精通、擅长的汤公,在这里不是和我们玩一个文字游戏呢?
三
《牡丹亭》文词极其雅致,乃至大雅。这是该剧的重要特征,需要反复阅读文本才能体会出其精致的本质。
标目【蝶恋花】高度概括该剧创作的缘起。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不仅文词典雅,化用诗词典故,而且点出牡丹亭是约定再世姻缘之地的主题。这一首词,每一句都需要好好斟酌。把它理解好了,就便于我们理解全剧的情节及意义。
“轻绡,把镜儿擘掠。笔花尖淡扫轻描。影儿呵,和你细评度:你腮斗儿恁喜谑,则待注樱桃,染柳条,渲云鬟烟霭飘萧;眉梢青未了,个中人全在秋波妙,可可的淡春山钿翠小。”只有仔细阅读并适当通过注解才能明白用樱桃、柳条、秋波妙、烟霭飘萧、淡春山各自表示什么,才能体会出古典文学之妙和作者驾驭文字的才能。
《拾画》中,有一段这样的描写:“门儿锁,放着这武陵源一座。恁好处教颓堕!断烟中见水阁摧残,画船抛躲,冷秋千尚挂下裙拖。”这是柳生初次游后花园时见到的情景。唱词中有“武陵源”一个典故,有“水阁摧残,画船抛躲”这样精致的景物描述,还有“冷秋千尚挂下裙拖”这一给人带来无限惆怅和感慨的句子。要知道,那是三年前丽娘游园时遗留在秋千上的裙子呀!如今,物在人亡,主人迁走,花园废弃。看到这一切,真真令人唏嘘不已。
不读这一段原本,怎能有这样深刻的感触?
再看第23出《冥判》花名的对接,也需要阅读原文才能理解其中的含义。
判官出场后有较长的对白。自白结束后,判官叫出花神,又与花神展开花名的对接,历数芍药花、蔷薇花、荼蘼花、金盏花、海棠、合欢花等花名达38种之多。其中,一部分对接的花名之间都有紧密联系;另一部分则与男女主人公的唱词暗合,和剧情有关:
〔净 即判官〕数着你那胡弄的花色儿来。
〔末 即花神〕便数来。碧桃花。〔净〕他惹天台。因为戏曲中常以碧桃花下指男女幽会的地方,所以下一句说他惹天台——男女幽会往往会闹出人命,其后果不好。
〔末〕芍药花。〔净〕心事谐。芍药常与爱情有关,其意取自《诗经》。因此,下一句是心事谐,指男女心意顺遂。
〔末〕杨柳花。〔净〕腰恁摆。古人常以杨柳的摇曳,比喻美人灵活的腰身。
〔末〕豆蔻花。〔净〕含着胎。豆蔻花又叫含胎花。胎,是苞蕾。同时,这句又与杜丽娘的唱词暗合——“伴情哥则是游魂,女儿身依旧含胎。”
下面花名中则是与剧情有关,与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唱词暗合:
〔末〕荼醿花。〔净〕春醉态。——【好姐姐】那荼醿外烟丝醉软。
〔末〕金盏花。〔净〕做合卺杯。——【石榴泣】(生)三生一梦,人世两和谐。承合卺,送金杯。
〔末〕海棠花。〔净〕春困怠。——【山坡羊】之前的道白“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这些花名的对接其实是传递出作者的某种意图,并非闲来之笔。只有阅读剧本,熟悉这部戏,才能体会到这种意思。
此外,那些作者称之为“丽词俊音”,如诗一般的佳句在剧本中随处可见:
“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
“行来春色三分雨,睡去巫山一片云。”
“春梦暗随三月景,晓寒瘦减一分花。”
“忽忽花间起梦情,女儿心性未分明。”
“伴情哥则是游魂,女儿身依旧含胎。”
“似倩女返魂到来,采芙蓉回生并载。”
“想独自谁挨,想独自谁挨?翠黯香囊,泥渍金钗。”
这些词句不仅行文优美,而且意境深远,值得反复吟咏或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