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息肉有哪些注意事项青海东大肛肠医院怎么检查
胃肠息肉是胃肠道粘膜向胃或肠腔隆起的多余赘生物。按形状分为有蒂息肉、亚蒂息肉和无蒂息肉,按发生部位可分为胃息肉、肠息肉。胃肠道息肉通常不会有比较明显症状,所以大多数胃肠道息肉通常是通过体检发现。部分患者是因为身体其他不适,进行胃镜、肠镜检查时发现。如果息肉特别大,可能会引起便秘、腹痛或者便血、大便不成形的改变,发现息肉如果不及时干预切除,是可能进展发生癌变。
1.遗传因素:基因的变异与胃肠息肉的发生发展紧密相连。
2.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后会释放大量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C-反应蛋白等),引起炎性反应,造成胃粘膜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从而促进胃息肉形成;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也可通过增加胃泌素的释放促进肠道黏膜细胞增生进而导致肠息肉产生。
3.胆汁反流: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
4.烟酒嗜好:吸烟可能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从而导致胃肠息肉的产生,另一方面,烟草中含有大量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使胃肠黏膜发生不可逆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形成;饮酒可损伤胃黏膜、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胃肠息肉的发生率。
5.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抑酸药如质子泵抑制剂,会引起高泌素血症,促进胃腺体形成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多与服用该药相关,部分患者停药后可使胃底腺息肉消失。
6.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研究认为较多进食红肉(牛羊肉)、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烧烤食物、较少进食新鲜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