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永远喜欢薇尔莉特·伊芙加登

《紫罗兰永恒花园》结束了,但是薇尔莉特这个女孩,已经被我深深记住。
我没有跟着所谓“人类圣经”的节奏在第一时间察觉到这个故事,只是某个假日不经意的点到了里面。

我看到女孩热闹集市上的迷离光影,和那双湛蓝如海的双眼。
我突然对这个故事起了兴趣。
然后,就是一步步地,见证她的成长。
是的,成长,战场上失去的岁月,终究要用懵懂之后的苏醒以补偿。
我们看到她试着写信,我们看到她去学习。我们看到她对【爱】疑惑背后的渴望。
于是她前往世界各地给别人写信,给失去女儿的父亲写信,给失去母亲的女儿写信,给失去恋人的妻子写信。
她开始明白喜悦、悲伤、憧憬、思念。也终于明白了爱。

她会为失孤的女孩哭泣,她会轻吻死去士兵的额头。
她终于写出了寄给基尔伯特的信,她对大佐说:
“我已经不需要命令了。”
她在战场上失去了自己的一切,在火焰燎烤的痛苦里,一点一点拿了回来。
我曾见过似曾相识的身影。
那是另一本小说,另一个故事,有着和薇尔莉特一样金发的女孩,在战场上拼尽全力的活着。像薇尔莉特一样相遇了自己所爱的人。少年和少女一同约定去看故乡的花海。在最冷酷的铁与火焰中对明天饱含期待。
可最后少女没能像薇尔莉特一样活下来,她倒下,和她的约定一起沉睡在了泥土之下。
她叫克洛蒂,我希望有人可以像记住薇尔莉特一样记住她的名字。
我喜欢克洛蒂,我见到薇尔莉特,就相遇了人世间相似的那一朵花。
我看到她活了下来,看到她摆脱痛苦,看着她寻到幸福。
曾经的遗憾似乎也有了饱尝。

话题回到紫罗兰。
明明是很正常,很习惯的套路,为什么,我能够被她深深吸引?
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自始至终,从每一个故事,每一个人物的心中,都在反对战争,反对用无端的暴力解决一切,反对枪火,对生命的野蛮剥离。
安妮失去了父亲,年轻的士兵艾登再也没能见到家乡的恋人。
于是他们写信。
中佐失去了自己的好友,薇尔莉特失去了深爱自己的人。
于是他们寄信。
信,为什么这些故事里充满了信?
因为没有不需要寄出的信。
信要寄给谁?
不在身边的人。
世上没有不需要寄信的人,也没有不需要寄出的信,因为世上总有别离,有不再在你身边的人,世上没有不曾别离的人。
什么是最大的别离?
战争就是别离。
别离理想和未来,别离家人和恋人,别离自己的双手,别离那个双眼璀璨如宝石的人。
可在这残酷战争中成长的少女,却学会了爱。
基尔伯特在薇尔莉特面前说的话,她其实早已明白了。她为别人写信,为别离的人写信。传达那一份份没能说出口的爱。
一如紫罗兰的花语:
永恒的美与爱。
也唯有爱,能够对抗别离。

我永远喜欢薇尔莉特·伊芙加登,为她永远的美与爱,
也为她永远不再有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