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荆州之战,大顺军最终功亏一篑!
1645年六月,清朝大军南下追击李自成余部,原为荆州裨将的郑四维突然发动兵变,把大顺政权的荆州防御使孟长庚杀害,投降清朝,被任命为副总兵,守卫荆州。但是其所辖之兵力非常少,只有大约3000名清军,为了防备大顺军的反扑,郑四维重新整修了荆州城墙,今天咱们看到的荆州城墙就是在此时整修完成。到1645年七月,李锦,李友,贺篮,高一功、刘汝魁、马重禧、张能、田虎、杨彦昌等大顺军将领开始反攻荆州“填壕搭梯,扎棚挖窑,百计攻打”,然而由于郑四维、宁绳武等人负隅顽抗,此次攻打荆州的战役失败。

到了1646年年初,李过、高一功等大顺军余部接受南明政权的招抚之后,明朝湖南当局旋即决定发动攻打湖北的战役。堵胤锡建议何腾蛟、章旷、马进忠等人由岳州北上向着武昌方向前进,而自己则余盘踞于湖北荆襄一带大顺军余部一同发动攻打荆州的战役,攻克荆州之后,与何腾蛟部明军会师于武昌城下。

按照清方的奏报,1645年末大顺军又一次开始猛攻荆州,清方荆州总兵郑四维拼死抵抗,大顺军“船千余艘泊江上”,城内清军(应均为大顺军叛徒)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覆灭已经是指日可待。但是,何腾蛟所部南明军队却失约了,不仅失约,而且在平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勒克德浑率领的清朝大军的进攻下(12月18日从南京出发)时在岳州一触即溃,马进忠、王进才、王允成、卢鼎(原左良玉部将领)坐船南逃,何腾蛟、章旷所部也被败兵裹挟而去,岳州副将马蛟麟反叛,剃发降清。就这样,围攻荆州的大顺军陷入了一个极其危险的境地,清朝大军完全可以自岳州北上,从背后突袭大顺军。

事实也确实如此,正月二十九日,清军抵达石首,于荆州城百里之外渡过长江,此时的大顺军浑然不觉,仍然在围攻荆州。二月初三,清军接近荆州外围,大顺军仍然未能察觉,此时,清军兵分两翼,突然向城外的大顺军发动进攻,把大顺军打得大败,缴获船只千余艘,又在安远、南漳喜峰山、关王岭、襄阳府等地堵击义军,大顺军损失惨重,被迫退入三峡地区,监军堵胤锡在撤退中坠马受伤,一只胳膊折断,率领着自己的旧部向湖南常德一带撤退。

然而李自成之弟李自敬(此人在联明抗清之前,应当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任大顺君主)、李孜、磁侯田见秀、义侯张耐、武阳伯李佑、太平伯吴汝义、及将领三十九人、马步兵五千余名却向清军投降,在四月,这些俘虏被清军集体处决。

和朱元璋相比,明末的这些起义军首领真是拉到了一定程度。被广大网友尊崇的李自成,在1644年之前十余年的混战之中,几乎每次都能化险为夷,最终给予明王朝以致命一击,成功地建立新朝,然而他的本该欣欣向荣的新朝,却在不到一年之内被清军击溃,自己于1645年身死湖北通城九宫山,然后自己的数十万大军分崩离析,有的向清朝投降,有的投奔明方,然而投奔明朝的大顺军余部始终未能和大西军余部一样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抗清根据地,不断地遭到明朝军队的出卖和排挤以及清方的追剿,最终只能踽踽于鄂西北的山区,一直到永历政权灭亡,都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这很难说和李自成本人的才不配位没有关系。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