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风神】温蒂角色分析——基本模型篇

2022-05-13 16:55 作者:122122119  | 我要投稿

前言

从本文开始将开启一个全新的系列去分析游戏里已实装的【神级】或以上角色,由于此系列的角色具有【里程碑】式的代表意义,并对现有的游戏环境体系施加长远的影响,所以本系列将结合过往文章以及个人的使用体验,对上述角色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以及讨论。

其中角色的分析流程参照过往的文章所提供的分析模板:

本文将从角色自身的定位技能机制分析角色基本模型角色总评构成。至于环境体系影响留到下一篇文章中再进行讨论。

角色定位明晰

作为版本UP的第一位限定池角色,也是首位登场的【七神】之一,对于游戏本身而言其历史地位毋庸置疑。因此分析温蒂这名角色,不仅可以窥见游戏进程早期对于七神系列角色设计的思路,并且可以尝试揣摩游戏本身通过角色传达的信息。

首先角色方面,温蒂五星风属性弓箭角色。角色定位在3号位(增伤辅助)到4号位(控制辅助)之间。其增伤辅助机制依托风系角色独有的扩散机制,搭配风套减去敌方角色已附着元素的抗性;其控制效果通过后台脱手的元素爆发持续牵引敌人体现,达到【聚怪】控制效果。

装备方面,使用武器【终末嗟叹之诗】+圣遗物套装【翠绿之影】(风套)。风套的价值自不必多说,终末弓是目前为止最为贴合角色自身队伍定位的武器选择,作为专武所提供的元素精通和元素充能都是极其适配角色的属性,武器【技能特效】所提供的buff效果作用于全队角色且巩固3号位增伤的辅助能力。

*以上为当前2.6版本最优解(个人向),不排除后续装备有变动。

技能机制分析

元素战技:

高天之歌:造成风元素范围伤害,并击飞其中的敌人。

点按:在目标位置唤出风域;
长按:以自身为中心,唤出更大的风域,长按施放后,角色会乘风飞到空中。

机制分析:按照之前文章的逻辑,定性分析该技能具有伤害/控制/功能性效果,在目前的环境中功能性>伤害≈控制效果。

  • 功能性:体现在先手风元素伤害与敌方角色附着的元素触发扩散反应;若有多名角色触发上述扩散反应会将元素附着至更多的角色——增大元素附着面,附着有不同元素之间触发扩散反应还会额外触发一次元素反应伤害——伤害频率增加。

  • 控制:e技能提供的【击飞】效果,对于部分小体积怪可以起到直接控制效果。对于其余大体积以及高韧性的怪物,e技能也能较大幅度的削减敌方角色的韧性,配合q技能的高频削韧,面对一些基础韧性不是太高、韧性回复较慢或处于非霸体状态的怪物,削韧控制效果还是不错的。

  • 伤害:至于伤害,随着版本进程的不断前进,该技能在伤害层面的权重占比会越来越小。

技能覆盖率:该技能的冷却CD为点按6s/长按15s(PS:点按10级技能的伤害倍率为497%、长按为684%,从整体循环轴DPS角度{伤害总量/冷却CD},长按的性价比完全比不了点按)。产求率方面:点按生成4-5个风元素微粒,对温蒂而言前台驻场吃掉全部微粒可回复12-15点能量(100%充能),能量回复速率为2-3点/s。

限制条件:主要由于e技能的随机索敌机制、较短的施法距离以及稍长的施法后摇。

元素爆发:

风神之诗:射出千风汇聚而成的箭矢,在前方造出巨大的暴风之眼,将敌人卷入,持续造成风元素伤害。
【元素转化】
若暴风之眼在技能持续期间接触了水元素/火元素/冰元素/雷元素,则会获得对应元素属性,额外造成该元素的附加伤害。元素转化在技能持续期间仅会发生一次。

机制分析:该技能毫无疑问是温蒂的核心技能,同样该技能兼具伤害/控制/功能性效果,并且在目前的环境下同样效果权重占比:功能性>伤害≈控制

  • 功能性:体现在同样由风伤触发扩散反应造成的对应元素减抗效果,技能染色后元素抗性进一步降低【六命】,至多减抗60%;并且作为游戏为数不多可以减风抗的角色,可减去至多44%的风抗。【天赋二】为染色元素提供全队同属性角色回复15点能量。

  • 控制:控制效果显而易见,形成的暴风之眼将持续吸引敌人。对于已经卷入风眼的角色通过高频削韧机制,维持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不能被卷入的怪,也可以通过e、q二连达到短暂的控制效果;对于拥有强抗打断技能的怪效果不大。

  • 伤害:触发技能染色后,q技能在造成伤害的同时将额外触发一次对应元素伤害并附着该元素,该元素伤害由温蒂自身的面板决定。即造成20次风属性伤害、20次【元素转化伤害(伤害频率非常客观)。此时若附加其它多元素伤害,堪称元素反应大熔炉。

技能覆盖率:CD方面,持续时间和冷却CD之间比值为8:15,覆盖率占比35%。能量方面,q技能耗能60点,结合【天赋二】的回能实际只有45点消耗。按纯e技能能量回复速率,正好需要2次e技能(按最基本187.1%,突破+武器)回满,因此温蒂在循环轴上至少需要切换2次(算低频切换角色)。按照e-q-e技能释放顺序,如果充能搭配得当,温蒂在第二次切换释放e技能后直接切换角色处于后台即可。

限制条件:与e技能类似,谜之索敌机制、悬浮在半空中的特性限制了技能的生效范围以及技能的延时伤害效果,上述均影响了技能释放时的手感。

机制总评:快速出手的e技能和后台脱手的q技能,造就了该名角色驻场需求小(切换频率低、无驻场收益)应用门槛低的特性,并且十分贴合当时角色的定位。至于辅助效果方面,其优秀的减抗、聚怪、回能机制能够充分完成3-4号位所需完成的任务。技能契合度方面,自身单角色e-q循环方面就能够做到自洽,不需要额外占用公共充能资源;与版本的贴合程度(版本初期),由于角色本身技能机制问题已经反向影响到了环境队伍体系的发展,这方面的内容留到下期详解。

基本模型分析

角色基本模型属性点方面,根据上述的技能机制分析以及由此判定的温蒂的主要角色定位,角色模型分析走辅助路线,即以辅助效果生效范围触发条件作为模型评价标准。

下面以【温蒂+终末+风套】作为分析对象,辅助效果包括增伤/循环/生存/功能性等方面:。

首先是增伤辅助能力方面的属性点投入:

  • 减抗增益:包含三类抗性:能与风伤反应发生扩散的元素抗性(///,以及尚未实装的元素)、风抗物抗。收益对象:全队。具体效果分析如下:

  • 伤害增益:角色【四命】在自身吃到元素微粒或元素晶球时,获得25%风伤加成。按e-q二连的顺序释放,比较容易达成触发条件。【圣遗物套装属性】使得扩散反应造成的伤害提升60%。【两件套属性】风伤加成15%。收益对象:自身。

  • 面板增益:武器【技能特效】触发提供20%攻击力面板加成。收益对象:全队。

  • 元素精通:武器【附加词条】提供60点。收益对象:自身;武器【技能特效】触发提供额外100点精通加成。收益对象:全队。

其次是循环方面的属性点投入:

  • 能量回复:主要体现在角色的【天赋二】,大招释放完为自身回复15点能量;此外在大招持续时间内发生了【元素转化】,为全队中所有对应转化元素角色回复15点能量值。收益效果取决于队伍中对应元素角色的数量。

  • 元素充能:角色的【突破属性】提供32%的基础充能效果。武器【副词条】提供55.1%。

最后是功能性方面的属性点投入:

  • 首先是角色【天赋一】提供的长按生成20s风场,在大世界探索和部分整活打法中适用。在具体实战的中由于长按e技能的性价比过低,所以影响不大。

  • 其次角色作为风属性角色,其【元素共鸣】属性为全队提供体力消耗降低15%,移动速度增加10%,技能冷却CD降低5%的增益。同样针对地图探索,实战意义不大。

数值和机制模型评价

数值模型统计、分析

1、【定性分析】——温蒂总共包含12点属性点,其中数值占模10点,机制占模0点,与自身定位冲突点数2点(天赋一、命座一)。其中数值模型方面,增伤7点(包括减抗3点、面板0.5点、增伤2点、精通1.5点)、循环3点(能量回复1点、元素充能2点)。

2、【定量分析】——增伤:减抗(元素抗至多60%、风抗32-44%、物抗12-24%)收益全队、面板(20%)收益全队、增伤(40%)收益自身、精通(160)自身/(100)全队;循环:能量回复自身/全队(15点)、元素充能(87.1%)。

角色的基本轮廓可表现为如下形式(自身增伤收益/团队buff收益/循环收益):

以上过程经过归一化数据处理得到(归一化过程在开头文章中可以提到),以上三幅图表示角色模型属性点的三个去处:自身伤害增益团队buff增益全队循环增益(包括自身),最后一张图代表整个角色总体数值模型收益图

3、如过跟当前版本的数值怪相比,可以看出温蒂这名角色的数值整体还是偏保守的。并且整个角色的功能表现,从数值模型来看像是一个减抗特化型选手,倾向性十分明显。考虑到终末弓是后出的武器,从当期的设计思路来看,【减抗】这一词条是可以捆绑在角色身上的。

机制模型定性分析

最重要的机制占模毫无疑问就是温蒂那个极具游戏特色的大招。一个兼具控制、高频元素伤害、元素反应炉功用的后台脱手机制,尽管有各种各样的使用限制,但依然对当时的环境是“降维打击”,直到后来的稻妻版本其带来的“版本红利”才进一步收缩。因此温蒂身上的另一个词条【聚怪】依托于此展现,上述数值模型中的减抗循环等增益效果也是由此触发。可以说该特殊机制填补其在数值层面的空缺。

角色总评

总体而言,即使按照现在的评价标准,温蒂作为团战中的3-4号位是能履行相应的职责。只是受制于目前的怪物特性以及版本环境,角色的应用场景没有以前那么广泛,但在角色应用的主战场温蒂依然是不二人选。因此现在更需要根据敌方的相关特性来决定角色是否上场。

回到文章开头的部分,温蒂作为限定池UP的第一个角色。其设计思路是可以管中窥豹的:

  • 首先温蒂的核心机制元素爆发【风神之诗】拥有对于任何一款游戏而言,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词条【聚怪】。与此同时高频伤害机制(染色前2.5次/秒,染色后5次/秒)对于被控的角色更是毁灭性打击,此番机制设计对于早期的游戏环境不可谓不强;

  • 其次围绕这个机制衍生出的减抗、充能机制,以及染色后与其它属性伤害共同的混合反应机制。都使得这名角色即使不需要装备(开服初期),也能与队友配合打出相当不错的效果;//现在还是需要把等级、天赋升一升。

  • 此外温蒂的命座对温蒂本身的伤害影响更大,对于团体辅助能力以及【风神之诗】的效果影响没那么明显。//只有【六命】比较关键

因此可以归纳出【七神】角色拥有一个十分明显且贴合自身角色定位以及游戏人设的特殊机制,并围绕该机制展开多种团队辅助能力。模型方面,围绕上述特殊机制进行数值妥协或保留过程,体现为增益的分布范围但至少保留一项比较夸张的增益数值。另外该机制零命零精即可解锁大部分功能(装备配齐锦上添花),整体性价比亲民

后记

本期说完了【七神】之一的【风神温蒂的基本角色模型,由于设计的机制较早本身也没有多大的改动,因此分析起来比较容易。游戏近展到2.6版本也快经过了两年时间,角色的风评也经历过一波又一波的上下起伏。下期文章将继续分析温蒂这名角色,不过是以动态的视角审视这名角色近两年内的发展历程。感谢您的观看,下次再见!

【风神】温蒂角色分析——基本模型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