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动物造模】

2022-01-14 16:01 作者:吉田bio  | 我要投稿

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动物造模】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制备模型的方法很多,以下仅介绍两种稳定可靠,能反映胰腺病变依次加重的急性胰腺炎模型。

【造模机制】

1.结扎胰管致急性胰腺炎模型各种胰酶进入肠道被肠酶激活后,即体现其强大的消化作用,活化的胰酶若逆人胰管也能引起自身消化。急性实验性胰腺炎就是基于这一特点来诱发的。

2.胆酸钠致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模型该模型早期组织学的变化,可能是胆酸钠的去污剂作用所致。这种作用,早期可直接导致胰腺腺泡细胞或小导管壁的细胞溶解。进一步的损害,可能是胆盐激活胰腺中的胰酶类,如胰蛋白酶、磷脂酶等,产生腺泡自体消化的结果。最早的组织学改变,在 15 分钟之内出现,严重的组织学改变,在1~3 小时后发生。

【造模方法】1.结扎胰管致急性胰腺炎模型选用雄性犬,体重 15kg 以上。术前禁食 12 小时以上,无菌操作下进行手术。暴露十二指肠,将其降部轻轻向左侧翻转,可见胰腺右叶与十二指肠紧密依附,右主胰管即在其中,其向尾端有相当大一段离开肠壁分布于系膜中。在胰头部距离游离端约 2cm 处,仔细辨识十二指肠壁的系膜侧,可见一与肠轴垂直、色白的管状隆起。如胰管埋设于胰组织和脂肪中,则可用手指扪测。犬的主胰管较细,通常仅 2cm 左右,且介于胰腺与肠壁之间的这一段又较短,可暴露者大约不到 5mm,因此初做时不太容易找到。分离主胰管时,先将其表面的血管结扎,用肾上腺素棉球浸渍,使小血管收缩以避免渗血而影响视野,而后用尖蚊钳小心分离,穿线双道结扎,关闭腹腔。待恢复正常后即可用子实验。若在结扎胰管的同时,饲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或注射促胰液素使胰液分泌增加,可以诱发一过性的胰腺水肿;如果在结扎胰管的同时暂时阻断胰动脉或以有活性的胰蛋白酶做动脉内注射则可导致出血性胰腺炎。

2.胆酸钠致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模型选用 Wistar 大鼠,体重 180~260g。胆酸钠(NaTe),实验前用生理盐水配制成 1.0%,2.0%,3.5%NaTe 溶液备用。大鼠实验前禁食12小时,允许饮水,3%戊巴比妥钠 40mg/kg 腹腔内注射麻醉。剖腹后经十二指肠用4号头皮针头插人胰管开口,向内逆行注人不同浓度的 NaTc 溶液 0.1ml/100g.

【模型特点】

1.结扎胰管致急性胰腺炎模型术后 1 小时,血清淀粉酶明显增高,24 小时达高峰。此模型较稳定,不致发生暴发性胰腺炎。

2.胆酸钠致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模型。 1.0%和 2.0%NaTc 诱导急性胰腺炎后 12 小时,血清淀粉酶依次升高,组织水肿和炎症细胞渗出逐渐加重,病理学上属轻度水肿型急性胰腺炎。3.5%NaTc 诱导急性胰腺炎后,除血清淀粉酶水平持续升高外,胰腺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进一步加重,并出现典型胰腺细胞坏死和出血,病理学上表现为坏死型胰腺炎。电镜显示细胞的超微结构也证实上述形态改变。随着 NaTe 诱导浓度的提高,胰腺病变依次加重。

【应用范围】适合研究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发病后胰腺及胰腺外组织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评价药物对水肿型和(或)坏死型胰腺炎的最大防治效应,手术的疗效等。

【模型评价】该造模方法制成的动物模型与人体胆汁反流急性胰腺炎相似,模型较稳定,不致发生暴发性胰腺炎,而且第二种造模方法随着 NaTc 诱导浓度的提高,胰腺病变依次加重,实验者可根据所需不同类型胰腺炎选择适当的浓度 NaTc 诱导成模。方法简便,易于推广,故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文章转载于北京吉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动物造模】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