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幸福之歌

2022-03-11 17:16 作者:资讯阅  | 我要投稿


西盟县中课镇永埂村民小组以建集中养殖小区、特色民居改造、改善“两污”治理、拆除私搭乱建等“七改三清”综合整治为抓手,边境村寨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日渐洁美、公共服务愈加便利。

勐卡镇永俄寨依托“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金字招牌,以永俄特色村寨、佤上天池、自然景观为基础,开放集沿边观光、休闲度假及民俗、民族文化体验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开展拉木鼓、品野果、民族歌舞狂欢等具有佤族风情的边境旅游活动。改变了以前守着丰富资源却饿着肚子的日子,如今,村寨的生活环境变美了,群众增收渠道也多了,日子过得更好了。

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矗立着一座“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民族团结誓词碑。长期以来,各族群众继承和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和“宾弄赛嗨”精神,(“宾弄赛嗨”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了一种“没有血缘但像亲戚一样的朋友”的关系,傣语中将这种关系称为“宾弄赛嗨”)边疆各族群众之间超越民族边界、村寨边界、行政区划边界,又相互交织的友好社会关系,在长期交往中,形成了生产互帮、生活互助、经济互通、文化互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关系,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西盟县居住着佤族、拉祜族、傣族等8个少数民族,在各级党委、政府亲切关心下,各族群众传承和弘扬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西盟民族团结盟誓塔精神、“宾弄赛嗨”精神,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帮助下,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住房安全、饮水安全、看病住院、子女上学等都有了保障,困扰祖祖辈辈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实现了从“直过民族”到“脱贫奔小康”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巨变,阿佤人民再唱新歌。2018年西盟县率先在全国“直过民族”地区实现整体脱贫摘帽。2019年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为了“直过民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典范和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民族团结幸福生活之花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越开越艳。

普洱市是祖国西南边防的前沿阵地。全市有4个县与越南、老挝、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486公里,具有“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独特区位,长期以来,普洱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民族工作优势,群众工作优势,沿边各族群众自觉扛牢守土固边的特殊使命,守土固边已经成为普洱市各族群众的行为自觉,已成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新冠肺炎疫发生以来,随着境外疫情扩散蔓延的形势严峻,沿边各族群众自觉扛起“守好国门就是守好家园”的责任。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具有“一城连三国”“一眼望三国”特殊区位,全省唯一与越南、老挝接壤的边境县,国境线长达183公里。疫情发生后,江城县胸怀“国之大者”,强化底线思维,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各族群众众志成城抗疫情,齐心协力守家园,干部群众齐上阵,已经成为江城县各族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江城县坚持“五级书记抓边防”、落实“五个管住”措施、夯实“四道”防线、织密“三张”防控网,将183公里边境线细化分为1420个责任段474个一线抵边卡点,人均投入2000余名联防力量24小时巡逻值守,派出83名干部驻守抵边村民小组,建成了守边固边的堡垒。举全县之力建成边境物理阻拦设施和抵边联防所。以“镇守边关、视死如归”决心意志,构建了“支部就是一座堡垒、村寨就是一道屏障、边民就是一名哨兵,放牛就是巡逻、种地就是站岗”的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强大格局。

接下来,更加以踔厉奋发的精神状态和笃行不怠的奋斗姿态接续奋斗。边疆各族人民一定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把边境村寨建设得更加富裕美丽幸福,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幸福之歌。 ( 魏金龙 罗洪泉)


唱响新时代阿佤人民幸福之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