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传学子进击平遥摄影展!下个摄影大师的诞生.......

在中传,从来不缺的是什么?
养眼的小哥哥小姐姐?
不!是各类高能大神
在刚过去的九月,
他们又有什么新动作了?

9月19日至25日,第18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在山西平遥古城顺利举行,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师生策展团队共22人携优秀学生作品赴平遥参展,并参加交流研讨活动。

平遥摄影展小百科
平遥国际摄影大展(Pingyao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简称 PIP)始创于2001年,如今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步入了“成年”阶段,本届大展以“众创·共享”为主题,以“视角边缘”为学术主题,策划推出了展览、论坛、院校展等六大板块十二单元。参展的16000余幅作品,集中分布在平遥古城的八大展区中,接受着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英国等35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策展人、艺术家,以及专业学者和学生的参观。

用独特新颖的视角,他们为平遥影展增添一抹色彩。
以奇思妙想的设计,他们让影像讲出生动的故事。
一年一会,年轻的电视人每年都有新创意!
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步伐,
看看他们又给这次的平遥摄影展吹去了怎样的新风吧~
相聚平遥——交流·思索·成长

本届摄影展大咖云集,美国当代摄影大师尼尔·斯莱文首次携作品来华展览。此外,俄罗斯著名摄影师马克西姆·马默、亚太摄影联盟多位摄影大师也带着力作前来参展。参展的同学们获得了很好的和国外摄影师交流的机会。

电视学院策展团队配合大展主题,设立“沙漏里的风暴”分主题,对遴选出的90余幅学生摄影作品一一布展。


参加这样一个国际摄影大展对于影像创作教学有什么影响?于然老师认为:“每位同学都在观看影展的过程中,学习到了更多的表现手法和创作理念,有丰富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本次平遥摄影节有更多优秀摄影院校参展,同学们也和国外相关专业的同龄人展开对话,大家能够互通有无,这对他们的成长是一次很好的机会。”
镜头以内—我用图片讲故事
交流创作,思索差距,收获成长,同学们在广阔的空间崭露头角,既为平遥摄影展注入新鲜血液,又能在不平凡的舞台上学习再造,创造镜头内外的精彩。

△ 作品封面
电视学院参展的13组作品总体上体现了较高的创作水准和独到的社会观察角度,每一部摄影作品都叙说着一个故事。
同学们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纪实类型,但呈现方式多样,拍摄的构思和立意富含创意。让我们透过这些令人好奇的作品,了解创作者的图片故事。
@都宁&车秉键:Paper reader
☞我们这次参展的作品是以一个独立出版物的形式呈现的,名字叫paper reader。我们是将拍摄的照片打印在了书上呈现给大家,照片的内容拍摄的是人们阅读纸质书时手和书的局部特写。

☞纸质书在现在这个新媒体时代的使用率相对较低,但是人们在阅读纸质书时的手和书的交互、触摸是无法被替代的。通过他们阅读的书籍能看出他们的年龄、职业等特征。我们还让他们用笔写下了他们当时阅读的内容,最后印在照片旁边作为呈现方式。


@常能嘉:焦化厂与 新中国工业60年代
☞我带来的是一组名为《焦化厂》的作品。因为2018年,是北京焦化厂建成60年。60年后的今天,虽然焦化厂已经废弃已久,但在残垣断壁中,还是可以看到许多过去的影子。这60年,也是我们国家大发展的60年,我希望通过这组作品,提醒大家不要忘了刚建国时工业艰辛,也祝愿国家能更加繁荣昌盛。

@简如茵:厕所里面有什么?
☞这是一个当代中国厕所文字与图案艺术展,也许中国最伟大的一群民间艺术家,都曾在这块画板上留下大作。然而随着新时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这种具有独特精神的厕所文化正在悄然湮灭。
☞为此,我们走访十多个省市的男女公厕,试图去用新的视角,去还原这一场历时久远的大型民间艺术创作。我们呈现的形式是1.2m*1.2m数字喷绘,同时配合白色贴纸与油漆笔,让观众参与这一艺术创作,使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作者、观众与作品的交互行为中得到体现。


@杨怡:【闯入者】与【赏味期限】
☞有一次正好拍到镜头前面的一个路人路过我的时候很警戒地瞪了我一眼,当时很明显地感受到街头摄影这件事其实是有很强的侵略性的,所以就从这张照片开始做了一个系列,专门拍摄了路人”闯入”我的画面,直视镜头的照片。

☞赏味期限就是突发奇想,想用保鲜膜包裹具体的物件来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拍出来之后于然老师说太单调了,所以我在每张静物照片右侧又加上一些纪实的照片作一一对应。






镜头以外—展示作品背后
☞成功的汇报展示背后,需要做充足的策展准备。电视学院策展团队不仅需要带着优秀的摄影作品参展,更要在布展策展环节中“煞费苦心”。

装置设计、作品展墙的整体排版设计、留言本设计、海报设计以及印刷品输出,都是策展的准备工作。

构思精巧、趣味浓厚的展区设计与作品相得益彰,在保证观众能够以最佳的条件观赏作品的同时也增添了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如果说单纯的图片素材还是停留在作者眼睛里的创作感悟,那么这些巧妙的设计装置则是让作品开始讲故事的窗口。


镜头内外,凝结着电视人的专业与坚守
平遥归来,创作的热忱依然待续
期待年轻的同学们拍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那就跟随传传期待一下吧~
下一位摄影大师就在我们身边!

供稿|中传新闻传播学部
编辑|王雅馨
美编|张晓君
责编|刘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