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战役:一次被浪费的胜仗
永历九年正月,明郑军队向仙游县城发动进攻。
清把总朱腾龙守县城北门,把总周正龙守西南二门,东门一带则有游击王嘉祯部把守。正月初五凌晨,明军就将县城团团包围,在大量火炮的掩护之下,向城墙冲锋,先把西门外的壕沟填平,然后竖云梯登城,又推出与城墙齐高的攻城战车,车内的士兵在木垛的掩护之下以弓箭火器压制城墙上的守军。南面城墙守军的状况更糟糕,明军已经将此面城墙破坏出一个两丈多宽的大口子。最糟糕的是东城墙,在对县城发动进攻之前,郑军将领援剿左镇林胜以及神器镇洪善领部下官兵趁着夜色发掘隧道从东门外的三官堂一直挖到了县城东城墙底下,在城墙之下埋设了大量的炸药,等到第二天攻城,点燃火药将东城墙轰塌,失魂落魄的清军守军幸存者纷纷跳下残墙逃生。

明清两代县城的驻防兵力那是相当薄弱,按照乾隆《仙游县志》的记载,仙游县城的驻防兵力,理论上来说只有120人,直到康熙五十一年才上涨到240人,由一个千总率领。此时毕竟是战时状态,城内守军是一个参将加上两个守城墙的把总,一个参将的兵力,多则上千,少不过数百,因此此时仙游县城内的清军总人数估计也就千把人,所以当郑军从南面城墙以及东面城墙蜂拥冲进城之后,王嘉祯那点可怜的兵力迅速被冲散了,但残余的守军仍在抵抗,所以巷战是十分惨烈的,郑军大肆焚杀,最终清军守军全军覆没,在城内战斗基本上告一段落之后,甘辉等明军将领进城禁止军士杀掠,安抚残余黎庶,清参将王嘉祯以及知县陈有虞身负重伤,拒绝向明军投降,不久后就遭到处决。

惜墨如金的杨英在《先王实录》中对仙游战役的评价是“焚杀甚惨”由此可见仙游战役之惨烈。所以明军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惨重的,郑成功之友,隆武朝廷兵部尚书唐显悦之子唐仁普都在仙游城下战死,唐仁普战死之后,郑成功为了安抚唐氏一族,以唐仁普之女唐氏为世子郑经之妻,结果美貌的唐氏为郑经冷落,郑经反倒打起小弟弟们的乳母陈氏的主意,结果不仅加速了父亲郑成功之死,同时还引起了一场郑氏内战,让本就举步维艰的明郑政权雪上加霜,当然了,这些都是后话。

在仙游战役之前,郑成功已经在千总刘国轩的帮助之下夺取了漳州,在攻取漳州之后,仙游、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等县城都落入明军之手,郑成功部迅速南下威胁泉州,泉州守军原有陆军4000,水师1000,顺治七年裁去1000人,城内仅剩4000人,而郑氏却能集结上万人的兵力,泉州已经处于郑军的四面包围之中。郑成功亲自领兵到南安,郑军赫文兴、张英、甘辉等人领兵驻扎于洛阳桥之陈三壩,同时郑军还集中了大量的火药,准备强攻泉州,泉州城周围一二十里范围内的“奸民”见郑军准备收复泉州府城,纷纷响应郑军,“趋赴者甚”。

按理说,泉州已经处于被四面包围的状态,郑军应该速战速决,清廷福建巡抚佟国器在当年的正月十三日给清廷的奏报中说郑成功从厦门调来四艘运火药的船只,其中有两艘到洛阳桥卸下了大约坑道爆破需要的火药,有七十担左右,同时还有大量的火炮以及云梯等攻城器械,以优势兵力和优势火力猛攻泉州速战速决,是可以实现的。但是郑成功并没有迅速向泉州发动进攻,而是开始和泉州等地的清军将领官员诸如韩尚亮、佟国器等人通信。

《先王实录》记载,郑成功先给巡抚佟国器写信,信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两个词“甩锅”和“威胁”,同时还有些许比较和善的话“台若自度德量力,能与我战,则可速来,一决雌雄;不能与我战,则宜早从吾言,将地方可静,钱粮可输,百姓可安。此实清朝之大利。不佞亦何难再申前信,以舒东南之民命也。惟早图之,勿生后悔”。

“甩锅”主要指的是郑成功把清郑和谈破裂的主要责任甩给清朝,认为清廷欺诈郑氏,同时派来招抚郑氏的清廷使者嚣张跋扈,这导致了双方和谈的破裂。

“威胁”主要指的是郑成功在信中列举了一系列清廷的败仗来论证清廷要嗝屁了,包括海澄大战、江东桥之战、衡州之战、正在进行的肇庆之战还有“疲弱”的湖广清军他在信中是这样说的“清朝亦试自揣,将来将帅果有如陈金之鸱张者乎?满汉兵将果有如金砺之萃集者乎?而陈金(锦)今何在耶?即金砺之众今何存哉?即令清朝选八旗满汉乌合,调南浙疲卒,其伎俩止此耳”。

“陕西为天下元首,现今西虏倾国入河州地方,方割全陕,清朝若从之则溃裂立见也,若不从之则溃裂立见也。其元首之决坏如此者。湖广为天下腹心,前敬谨之兵精而且多、全军覆没,今洪承畴乌合之众、战败固其宜也。其腹心之决坏如此者。广东为天下手足,现今西宁王(李定国)攻破肇庆,羊城亡在旦夕,清朝应援之兵,披甲不满三千,是驱犬羊而赴虎群,稍饱其腹耳。”

顾诚在《南明史》中说郑成功“这种立论难免游移其辞,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主和还是主战,是为清还是为明。如给泉州官员的信中几乎是说你们先投降我,我再带你们投降清朝”我觉得这说的不对,从郑成功在给泉州官员的信件内容来看,与其说是“给泉州官员的信中几乎是说你们先投降我,我再带你们投降清朝”倒不如说是威胁福建清朝官员承认郑氏军队在福建境内可以为所欲为,否则我郑成功就“抵吴而吴靡,入浙而浙催,至粤而粤破,动闽而闽瓦解”“我师特扼江淮,不特南北截为两断,将见畿辅立毙矣”这口吻倒是相当符合国姓爷的性格。

但人家泉州官员不怕你郑成功,佟国器回复郑成功曰“若乃拥乌合之众,奋螳臂之势,九重之上,赫然一怒,大师南指,岂尚有逆我颜行者乎?抑或悬五等之赏,以待海上之士,执事肘腋之间,岂无有怀我好音者乎?利害存亡,间不容发,愿高明熟思而审处之!”

这种垃圾信件互相威胁简直毫无意义,毕竟之前的清郑和谈已经基本上算是吹了,但是郑成功似乎还想靠写信招降福建清朝当局,因为他又给韩尚亮以及泉州知府申伟写信,而且一连写了两封,信中甚至连韩尚亮的老上级史可法都搬了出来,韩尚亮在回信中自称“鄙野之习,中心坦率,词语戆肆,实出肝膈”还要懂得礼法的郑成功“宽宥”,但实际上韩尚亮在回信中对郑成功的武力威胁以及道德攻击视而不见,在信中强调自己是“食人之食,事人之事,枕戈待旦,尽其所职而已,成败利钝,岂敢问哉?”意思就是我就是个拿清政府军饷的军人,拿人家钱就要为人家打仗,其他的我也管不着。给知府申伟的信和佟国器一样,依旧是威胁,而申伟在回信中驳斥了郑成功对清廷的责难,又委婉地指责郑成功不恤百姓,在福建兴兵反清。郑成功见招降不成又返回厦门开始进行郑氏政权内部的建设。

在这场毫无意义的扯淡大会的同时,清廷在北方集结起了援军,郑成功不得不改变现有的战略,拆除漳泉等地的城墙,将全部兵力收缩到厦门,同时派出水师北上进攻浙江,避开清军的锋芒。但实际上直到1655年的九月份,爱新觉罗济度的大军才到泉州,在此之前,郑成功完全有足够的时间攻破泉州,给予福建清军更沉重的打击,所以我说,自仙游大战开始郑成功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实际上被他自己浪费掉了。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