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两轮车行业跑步进入下半场
作者:少言

伴随着竞争开始升级,这让两轮电动车的竞争开始跑步进入了下半场。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随着电动两轮车行业头部效应日趋明显,电动两轮车也进入成熟期——在新日股份(603787.SH)、雅迪控股(01585.HK)、小牛电动(NIU.NASDAQ)、九号公司(689009.SH)、中路股份(600818.SH)、爱玛科技等电动车头部企业在股市讲述资本故事的时候,台铃、小刀、欧派、绿源等在场外也从未停止战斗。
在这种背景下,两轮电动自行车行业将何去何从?
电动两轮车市场行业:企业营收向上 行业利润率向下
据中国协会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我国电动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产量1620.2万辆,同比增长33.6%;营业收入520.8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现利润17.9亿元,同比增长9.3%;
不过,行业利润率却较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行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
从各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大部分都实现了增长,只是新日股份净利润同比下降69.59%,具体表现如下:
1、雅迪控股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雅迪控股录得营收123.75亿元,同比增长63.9%;录得净利润5.9亿元,同比增49.2%,上半年销售电动踏板车和电动自行车共计653.70万台,同比增长61.6%;
2、爱玛科技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爱玛科技实现营收73.12亿元,同比增长24.42%;实现净利润3.14亿元,同比下降6.34%。对于上半年业绩增长的原因,爱玛科技表示主要是主营产品电动两轮车的销售增长。
3、新日股份上半年实现营收20.32亿元,同比增长0.59%;实现净利润0.12亿元,同比下降69.59%。关于净利润下降,新日股份表示系上半年加大品牌建设、渠道拓展等销售费用投入,对内增加研发投入、加快信息化系统升级导致。
4、小牛电动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小牛电动实现总营收14.92亿元,同比增长69.97%;净利润为8646.13万元,同比增长183.94%。电动两轮车在Q1销量为149649台,Q2的销量为252998台,预计2021年全年销量90万至110万台,同比增长50%到83%。
5、九号公司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九号公司实现营收47.19亿元,同比增长135.72%;实现净利润2.54亿元,同比扭亏。其中,九号公司智能电动滑板车销售172.39万台,实现销售收入33.24亿元;智能电动两轮车销售17.61万台,实现销售收入5.13亿元。
6、中路股份2021年半年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路股份实现营收3.48亿元,同比增长5.16%;实现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长29.28%。其中,负责自行车、电动车的民族品牌“永久”实现销售收入3.03亿元,净利润467.92万元。
而非上市企业台铃一直很低调,极少向公众透露销量数据,但截至2020年年底,台铃的年产能已达1000万台。
从经营数据来看,多数企业产品销量实现同比增长,这显示整个行业依旧市场增长当中——据中国自行车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业产量1170.1万辆,同比增长10.3%,其实规模以上电动自行车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377.4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31.6%。在疫情防控期间,在上游断供、下游停产、需求乏力的多重夹击之下,电动自行车行业仍逆势增长。
而且,得益于外卖、共享单车等新经济的快速发展,B端市场也表现出对电动两轮车暴增的需求。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美团、滴滴、哈啰等共享经济平台,仅共享电单车的投放就超过了600万台。
此外,电动两轮车简单轻便的结构不仅可以满足C端用户日常的短程出行需求,而且还可以成为很多人中途出行的一个重要选择——据中国自行车协会2020年底披露的数据,我国电单车的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显然,电动两轮车已经成为民众中短途出行的重要选择。
目前,新国标的施行则进一步刺激电动两轮车的更换需求。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推测,2020年至2024年的5年间,新国标驱动的电动两轮车增量为500万辆、1500万辆、2500辆、3000万辆、2500万辆,市场仍具有很大潜力。
行业进入下半场 研发投入将成竞争焦点
新国标的出台不仅带动了电动车换新需求,加速了行业整合,而且伴随着市场份额将逐渐向优势企业集中,研发投入则成为头部企业竞争的主要焦点。
据了解,新国标实施后,取得3C认证是所有电动两轮车的上市条件,这对于规范电动两轮车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秩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只有研发实力强、生产效率高、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企业才能够依据新国标的要求,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快速研发与投放合格车型。
这也意味着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伴随着优势企业在新国标政策下将进入下一轮角逐,资质不全、实力不够的厂商只能逐渐被淘汰。
从营收角度来看的话,目前,中国电动两轮车第一梯队的成员已经基本确定,包括台铃、雅迪、爱玛、新日等已经稳坐头部交椅,伴随着这些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他们也开始将高端市场作为下一步发展目标。
不过,与后进场的小牛电动和九号公司不同,雅迪、爱玛和新日都已经在低端电动两轮车市场盘踞已久,想要进入高端市场要做的不仅仅是对供应链调整,更重要的是他们要如何软件上加大投入,适应智能化需求。
对此,这些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
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雅迪控股研发费用为3.39亿元,而2020年同期则为2.08亿元。
在大量研发投入下,在产品上,雅迪推出了雅迪冠能2.0系列、雅迪VFLY等更高端的电动两轮车。2021年上半年售出157万台的冠能系列电池、电机等方面都进行了升级,受到市场欢迎。
爱玛科技在2021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为1.42亿元,同比增长26.00%,并且推出了Aima OS 智慧骑行系统和智能锂电产品,在智能化、网联化、时尚化方面都进行了研发投入。
2021年上半年,新日股份在研发上投入3960.41万元,同比增长30.35%。上半年,新日股份与华为跨界合作,开发了搭载 Hilink 系统的智能化电动两轮车产品,实现Hilink系列智能电动车 XC3、F5等车型上市销售,成为电动两轮车行业内首家进驻华为商城的品牌。
不过,小牛电动、九号公司这类新兴的电动车品牌,在研发上的投入同样也不少。
此外,锂电池的推广使用,也让电动两轮车在成本上先行一步,智能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加入,让电动两轮车整个行业都有所规范和提升。
因此,可以说,研发竞争将成为两轮电动车竞争的主要焦点。
电动车企业的品牌之争
除了研发投入之外,在两轮电动自行车的行业竞争当中,品牌竞争也成为头部企业的另外一个焦点。因为电动两轮车早已不再是贴牌生产,小作坊也能组装的时代。
因此,电动两轮车在广告营销上的竞争将是重头戏。
一线品牌企业其品牌影响力和公司的综合实力较强,市场认知度高;与此同时,生产规模较小、自主创新能力低的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其产品类型主要以低档次、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占有份额逐步减少。
以台铃为例。
2021年上半年,台铃在这方面的战略是“综艺营销”+“体育营销”,从国民综艺《奔跑吧》再到《中国好声音》,从成为杭州亚运会官方供应商到再度携手国家田径队,到处都能看到台铃的身影,这让台铃的品牌影响力也是一直飙升。
除了台铃之外,爱玛科技在品牌上也是大手笔——“爱就马上行动”的广告语已经传播十余年了,爱玛与周杰伦的联动让其在市场上具有不小的影响力。
此外,2021年上半年,新日电动车也加强了其品牌广宣投放力度,在近300个高铁站采取灯箱、LED、列车车体等多元化媒体,进行新日“超高端智能锂电车”品牌传播。
两轮电动车的下半场竞争当中,到底谁将胜者为王呢?
首席消费官将拭目以待。
(本文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