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七回想

2023-07-17 23:32 作者:看来我也不太清楚  | 我要投稿

       两年半之前的一个清晨,我坐在办公室中一个大批量采购的便宜黑色办公椅上,看着手边经典玻璃保温杯中因刚刚灌入的沸水而翻腾的菊花与枸杞,回忆着半年前的人与事,写了一篇随笔,名字叫《晨拾花》。

晨拾花,曦盛于君首,暮下散落

我热爱的,憎恨的,渴望的都与曾经有关。

而我内心警惕的,一直是固执的经验主义与机会主义所构成的坚实框架。

世界很大,有东西南北辽阔,有五彩斑斓多样。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如何选择,在这短暂的人生。所以显得迷茫。

世人有千百种说法,世事也无常。无论输赢,无论喜忧,都不过是于这世间一刻体验。成功与失败,影响的未来并无大碍。

我们说再见的时间,不过是烟花一绽。

乐观地想,有辽阔的画卷。悲切地想,不过还是我自己。

经历了这些许,不敢言清醒于世间,但也明了几番抉择。

我一直认为人之疏同,有异于经历,区别于思绪,而最终的分别,潜藏在遥远的事件里。所以曾不敢轻易言表于实际,多次淡然诙谐一笑去,如此,怕是终究负了这天地。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识春秋。纵使所有无知,所有无畏,然朝菌盛展,蟪蛄长鸣,各得其道。纵使千言万语我不识,千山万水我未见,然心也依旧。

未身陷囹吾,未得时光满载,世间山河仍可期。

 

—王初日 2020/11/5《在路上》

       写完之后,我能转头透过20层高的写字楼窗户,看到天边那氤氲的朝霞,云朵在缝隙的霞光中显得昏暗,昏暗的云朵又凸显霞光的刺目,好似画卷上突出的空隙留白。

       当时我写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强迫自己在面对半年前的过错而想通的,不然也不会在那天的两年后又翻开,然后又写下点儿东西。


翻两年前起笔的时记,竟想了一会文档密码,不禁感叹最近是有些摆了,虽然想给自己个时事繁多的借口,但这一行,本就取利于输出群体认同强的,亦无怪乎倦之。

既是写点自己的,也就淡然些。

看到一些可怕也无力的真实情景,在如今愈加蔓延。多数能克服的困难只是因为没有被历史裹挟,而有些已然决定不了正要发生的事实。

我本想写:追寻并质疑着值得与否的热爱是可悲的,就宛若在亮堂堂的厅室,琳琅满目,却在停电的一刹那四目昏暗,举步维艰。

但是我却写下:去拥抱热爱是崇高的,就像在阴云笼罩的夜空下,残缺的月光打不亮眼眸,依旧静待黎明的霞光。

曾有的机会只能是其中一句,仍喜欢为生活带来的诗意。

果然还是时间,能感受到想法变成习惯的陷落,此情之下些许成就亦化为羞愧。

如何脱离被动地塑造大多充斥着一言难尽的难处,而多数被赋予的身份标签带来的认同感过于浅薄,些许有用的也只余时间冲刷后对其的反思。

渐渐喜欢纯粹,抛弃本质被颠覆而显得虚幻的形式。有些润饰是通向信仰的模仿,有些只是套层皮。

多数对立和多数割裂,在交融与转化的时刻也显现了另一角度的解答,所以很多时候不急于下定论也是这个原因。客观来说没有对错,只是表达很难剥离输出,就不得不在表态上产生一系列分歧。

也提醒一下自己往后健忘了就回头看看,免得“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王初日 2022.12.6

一晃将近三个春秋就这么过去了,谁能想到我又翻开这篇文章。大概是前几日短暂的回去与旧友相聚,看到他们都各自找寻了归宿,曾经的回忆从潜藏的情绪里不可控地泛出来。只是这么久了,我不能改变它的结局,我只能想通了它为什么这么发生罢了。还是截取前几天的一小段随笔当结尾吧。


往往在抉择之前的踌躇,在临行时分的嚅嗫,是把岁月酿就的麻痹深埋内心,往后翻开时带来沉重的代价。难言也当然,世人悲喜抉择,进退思索才成就五颜六色,叹谁人生而知之,各得其乐矣。

难言之后事,其意未尽矣。

二零二三年七月十七回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