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火力覆盖---2S76 “共和国-MV”自行榴弹炮

2022-05-08 14:23 作者:狂暴流浪者  | 我要投稿

2S76 “共和国-MV”自行榴弹炮

该战车为UP原创,关于这个战车的一切均为架空虚构,请不要代入现实! 

该车的原型:T-14 “阿玛塔”,2S35自行榴弹炮,2S19自行榴弹炮

类型:自行榴弹炮

战车底盘:“延展”通用底盘

战车型号:2S76

绰号:“共和国-MV”

制造方:乌拉特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局

制造处:乌拉特运输机械制造厂

所属国家:罗科利夫共和国/罗洛夫斯基共和国

制造时间:2082年6月

首次亮相:2082年7月15日

服役时间:2082年8月4日

参数:

长度(炮向前) :10.75m

(炮向后):9.40m

车宽:3.56m

车高:2.98m

乘员:3人  (车长,炮手,驾驶员)

质量:47吨

车底距地高:0.510米

履带宽:620毫米

最大速度:(公路):62km/h

                  (越野):58km/h

机甲最大行程(公路):690km

                      (越野):580km

爬坡度:48度

侧倾坡度:43%

通过垂直墙高:1.19米

越壕宽:3.35米

涉水深(无准备):1.7米

潜渡深:4.5米

状态:服役

用途:地面攻击

车体材料:A-8中型晶体化复式合金板(装甲内衬),“砖石”复合装甲夹层。   

技术指标:

动力:A-85-3A X型12缸发动机(T-14“阿玛塔”同款);功率(最大:1500马力;标准:1200马力)

辅助发动机:1台燃气轮机

传动:

类型:可逆式双侧变速箱

前进档/倒档数:8/8

转向装置类型:离合和制动(1或倒档) 

低速侧变速箱降档(2~4档)

高速侧变速箱升档(5~8档)

悬挂装置类型:扭杆悬挂

耗油量:211升/百千米(公路);226升/百千米(越野)

载油:1000升(无副油箱);498升(副油箱)

行动装置:每侧6个双轮缘挂胶负重轮(两个半轮缘用螺栓相连接),3个托带轮,1个前置诱导轮和1个有12个齿的后置主动轮。负重轮之间的距离不等,第二和第三、第四和第五对、第五和第六对负重轮之间的距离明显偏大。侧裙板完全遮住了托带轮。 

装甲:

车体

前部上

复合/222毫米/28°/钢、非金属材料

前部下

复合/100毫米/35°/钢

侧部

均质/前57毫米/60°/钢+20毫米钢栏杆

后58毫米/60°/钢+20毫米钢栏杆

顶部

复合/58毫米/2°30′/钢

底部

均质/27毫米/0°/钢

炮塔

正面

复合/约180毫米/67°/树脂塑料和钢

侧面

复合/90mm/65°/塑料,钢

后部:

均质/60毫米/弧/钢

顶部:

均质/40毫米/弧/钢

爆反装甲:EHR型爆炸反应装甲,接触-5M型爆炸反应装甲

武器:

主炮:2A69型152mm榴弹炮

火炮射速:8发/分

身管长度:9m

弹药基数:50发(其中25发为自动装弹机待发弹)

炮塔驱动方式:电动/手动

炮塔旋转范围:360°

炮管寿命:600发榴弹或400发子母弹或500发破甲弹,90发编程榴弹

火炮俯仰范围:炮向前:-8°~69°

炮向后:-8°~+65°

火炮射程:48km

火炮驻锄:有,4个

火炮稳定器:水平向:有

高低向:有

地面密集度纵向为60米,横向为12米。

轻型自动挖壕装置:有

电子设备:

定位系统:

1部 “勒雷纳斯”卫星导航系统

测距/观瞄系统:

2台 CO2激光测距仪

2具驾驶员热观测仪(DTV)

2具炮手热观测仪

1具车长热成像仪

2具微光观察仪(车长一具,驾驶员一具)

3具光学观测镜(车长2具,驾驶员1具)

1部战场管理系统(BMS)

1部射击指挥链

火控系统: 

1部 4A3“停靠”自动化火控系统

弹道跟踪雷达:

2部“军犬-M3”弹道跟踪雷达

防护系统:核,生,化三防

衍生型号(部分):

T-82 “雪山”—主战坦克

T-83 “冰山”—重型步兵战车,使用一门2S53型30mm机关炮,配合4具“剃刀-M型反坦克导弹。

2S76 “共和国-MV”自行火炮—采用一门152mm重型榴弹炮,配备无人炮塔。

BM-4型自行火箭炮—使用8联装230mm火箭发射管(呈4x2布局)

2S9 “什坦因”自行防空炮—使用双联装30mm机关炮,配合4具防空导弹。 

坦克介绍:

2S76自行榴弹炮(英文:2S76  self-propelled howitze,俄文绰号:"Республика-МВ",译文:共和国-MV),是21世纪晚期期罗科利夫共和国研制的新一代自行榴弹炮。

该坦克装备全新2A69型152mm榴弹炮,采用无人炮塔,车组3人,配有“极端-2”型自适应装甲制成的炮塔前置装甲防护区,配备了2具弹道跟踪雷达,作战指挥数字化系统,可在极端气候区作战。

2S76自行榴弹炮于2082年生产两辆试验车,第一辆原型车2082年6月下线。该坦克是乌拉特运输机械设计制造局2080年起开始研发的 ,于2082年7月15日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公开亮相。罗军计划2082年量产,2084年预计装备600辆以上,代替服役多年的2S19和2S35自行榴弹炮。

弹药介绍:

 “圣射手”("Святой лучник"):一种制导152mm榴弹炮弹,“圣射手”炮射导弹适用于2S76自行榴弹炮和2S35自行榴弹炮。还可配用于贝尔克合众国的M10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M344式155mm自行榴弹炮等使用而不需要加套铜箍。“圣射手”的弹体可分为两部分,使得其能够存放在自行火炮的标准炮架上,可根据预期的发射任务来确定“圣射手”与普通弹药的携带比例,使弹药的搭配率更合理。相比之下,“铜斑蛇”-Block-4炮弹的弹体太长,不能存放在自行火炮的标准炮架上。

“圣射手”制导炮弹配备有半主动激光制导系统。与前辈“红土地-M2”相比,改进后的制导炮弹的射程增加了30-40%,达到29公里。另外,“圣射手”的尾部结构也进行了重新设计,水平尾翼由“红土地-M2”的6个增加到了8个,这一改变使得炮弹在高海拔山区和复杂天气条件下的飞行更加平稳。新炮弹使用的战斗部威力更加强大,可确保对目标的杀伤概率达到0.6-0.7。

“圣射手”基本数据:

最大射程 29公里

最小射程 6公里

初速 650 ~ 760米/秒

首发命中概率(固定目标) 0.6(或0.6~0.7)

制导方式 惯性制导(中段),半主动激光制导(末段)

弹径 152毫米

弹长 1.5米

弹丸质量 53.4公斤

战斗部类型/质量 杀伤爆破/22.5公斤

装药质量 7.3公斤

激光指示器:质量 54公斤

照射距离 对坦克目标6~10公里;对海上目标14~19公里;照射持续时间 6~18秒

发射过载 10 ~ 14g

攻击角 35度~45度

使用温度范围 -42 ~ +45 ° C

海平面高度 <5公里

目标运动速度 <46公里/小时

圆概率误差(CEP):3.9米


火力覆盖---2S76 “共和国-MV”自行榴弹炮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