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鲜花绽放于黄土之上——简评《一个也不能少》
鲜花绽放于黄土之上
简评:一个也不能少
故事发生在一片荒芜但又蕴含着无限生机的黄土地上,一座破败的水泉小学屹立在此,像是一座孤寂的花园。
年迈的高老师守护着这座花园,守护着这里的每一个孩子。他是上个时代的余烬,试图用自己最后的生命去温暖下个时代的未来。他在厨房里洗头,在办公室里睡觉,他将粉笔最后的一抹颜色留在残破的黑板上,他将梁柱上的钉子用来计算光阴。高老师并不怕苦也不怕穷,他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师。
高老师的执著十分高尚,他像是一位可叹的卫道士。为了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未来,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着这座水泉小学。
然而这部影片所打动我们的并不仅仅是高老师的这份高尚的执著,更多的是魏敏芝那份稚嫩的执着。
高老师因为母亲重病将要离开一段时间,前来代课的却是一位只有十三岁的孩子。
影片以纪录片的方式方法,将魏敏芝,一个执著的,幼稚的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最开始,她执着于村长许诺给他的五十元钱,为了保住这五十元钱,她追着车子离去的方向跑了出去。
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稚嫩的孩子在追逐一辆汽车,生命的力量感和张力在画面上被表现的淋漓尽致。她幼稚到去追逐一辆汽车,就像是之后她幼稚的独自踏上寻找学生的道路那样。
高老师下车他对孩子们仍旧无比惦念,再次许诺回来后如果一个学生都不少就给她五十元。
为了这五十元钱,魏敏芝不折不扣的开始去履行了村长和高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虽然做的很用心,但是完成的并不好。
在县城里的老师想要带走学生的时候,她甚至去把学生藏起来,避免自己失去这五十元钱。但也正是因为她心中这股常人难以想象的执拗,才在之后的故事中展现出了能够面对一切困难的韧劲。
影片中离去的张慧科是那个时代所有辍学孩子的一个缩影,他们都是原本应该盛开的花朵,却早早地离开了温柔的土壤,哪怕那片土壤荒芜。
为了去遥远的城市魏敏芝做了些蠢事,无论是召集孩子们搬砖还是让孩子们带钱来,此刻她的心中只剩下了一个近乎偏执的目的,最后她选择用双脚跨过三十里地,去将张慧科带回来。
从自然的、贫瘠的、野蛮的村子,来到了这里,魏敏芝再如何地去抬头仰望都无法看到这个文明的、富饶的、秩序的城市完整的模样。应该说,大多数人在这座城市都只能够仰望。
魏敏芝在车站里写大字报,在广播室要求播放广播,做了许许多多的无用功,才最后在电视台找到了愿意帮助她的台长。
有些荒诞,却十分真实,我们不必去嘲笑她的幼稚,因为幼稚并不是她的过错,相反正是她身上最为璀璨,最为耀眼的地方。她身上展现出了这个这个年龄应有的稚嫩,同时也展露出了远远超越这个年龄所具有的坚强和执著。
因为她也是一朵将要绽放的花朵啊。
故事的最后,她得到了台长的帮助,拯救了辍学边缘的张慧科,也使得整个水泉小学焕然一新。
在这一片广袤的黄土高原之上,并不是每一朵鲜花都能绽放,但鲜花终将绽放于黄土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