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译裴注】蜀书二·先主传第二(6)

【1】阅读版本: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史学要籍丛刊”(2016年1版,2018年3印)《三国志》
【2】《三国志》本传,市面上有不少翻译,裴注翻译较少,于是安记自力更生。该系列的出品,纯凭Up不靠谱的中文水平,故不存在任何权威性,请带着批评的眼光浏览。

P784-785


①《三辅决录注》载:金旋字元机,京兆人,历任黄门郎、汉阳太守,征为拜议郎,迁升为中郎将,领武陵太守,受刘备攻击劫掠而死。子祎,事迹见《魏武本纪》。
②《江表传》载:刘备在油口扎营,改名作“公安”。
③《山阳公载记》载:刘备返回(军营),对身边的人说:“孙权上身长下身短,他难以屈居人下,我不可以再和他见面。”于是昼夜赶路。
裴松之注释:《魏书》记载刘备和孙权的对话,与《蜀志》记载诸葛亮和孙权的对话正好相同。刘备未击败魏军之前,还没和孙权相见,不能有这一说。所以能知道《蜀志》才是正确的。
④《献帝春秋》载:孙权打算和刘备共同攻取蜀地,派使者报告刘备说:“米贼张鲁在巴、汉地区称王,是曹操的耳目,图谋益州。刘璋没有勇武,不可以守住自己的地盘。如果曹操得到蜀地,那么荆州就危急了。现在(我)打算先攻取刘璋,进前讨伐张鲁,首尾相连,一统吴地、楚地,就算有十个曹操,也没有忧虑啊。”刘备想要自己图谋蜀地,(所以对孙权的话)拒绝答应,不听从,说:“益州百姓富裕强健,地形险阻,刘璋虽然实力弱,(但)足够自己守地盘。张鲁虚情假意,不一定对曹操尽忠。现在向蜀汉动武,(人力、物力要)转运到万里,想要攻取城池,战斗不败,这是吴起都不能决定的,孙武都不能办好的。曹操虽然有不尊崇天子的心思,但有供奉主上的名头,议论的人见曹操在赤壁失利,认为他力量竭尽,不会再有远大的志向了。(其实不是这样,)现今曹操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天下,想要到沧海饮马,到吴会阅兵,怎么肯守着那些土地等变老啊?现在同盟没来由自相攻打,给曹操机会,让敌人趁隙而入,不是长久的计策啊。”孙权不听,派遣孙瑜率水军驻扎夏口。刘备不让军队通过,对孙瑜说:“你想要取蜀,我就披发遁入山中,不向天下失掉信义。”(刘备)命关羽屯扎江陵,张飞屯扎秭归,诸葛亮据守南郡,刘备自己驻扎孱陵。孙权知晓刘备意思,于是召回孙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