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小贴士(二十三)生产者剩余(二)


就这样,生产者剩余就完结了,其实这才更新了第二次生产者剩余~~下期就让我们把消费者和生产者结合起来,看看市场效率到底是何方神圣!!

用供给曲线衡量生产者剩余
正如消费者剩余与需求曲线密切相关一样,生产者剩余也与供给曲线密切相关。来让我们对比上期的需求曲线来看看供给曲线的栗子。
我们从根据四个粉刷匠的成本找出粉刷服务的供给表开始。表2表示供给表。如果价格低于500元,四个粉刷匠中没有一个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因此,供给量是零。如果价格在500-600元之间,只有苏瑾棠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因此供给量是1。如果价格在600-800元之间,苏瑾棠和王泽坤愿意从事这项工作,因此供给量是2,以此类推。因此,可以从四个粉刷匠的成本推导出供给表。


图1画出了对应于这个供给表的供给曲线。要注意的是,供给曲线的高与卖者的成本相关。在任何一种数量时,供给曲线给出的价格表示边际卖者的成本,这个边际卖者是如果价格再略低一点就首先离开市场的卖者。例如,在房子数量为4时,供给曲线的高是900元,即阿陈(边际卖者)提供其油漆服务的成本。在三间房子时,供给曲线的高是800元,即王泽坤(现在的边际卖者)提供其粉刷服务的成本。
由于供给曲线反映了卖者的成本,我们可以用它来衡量生产者剩余。图2用供给曲线来计算我们例子中的生产者剩余。在(a)幅中,我们假设价格是600元。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是1。要注意的是,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等于100元。这个数量正好是我们以前计算的苏瑾棠的生产者剩余。
图2(b)幅表示,在价格800元时的生产者剩余。在这种情况下,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等于两个矩形的总面积。这个面积等于500元,即我们以前计算的当有两间房子需要粉刷时,王泽坤和苏瑾棠的生产者剩余。从这个栗子中得到的结论适用于所有供给曲线: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市场生产者剩余。
逻辑是直截了当的:供给曲线的高衡量卖者的成本,而价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是每个卖者的生产者剩余。因此,总面积是所有卖者生产者剩余的总和。也就是卖者对商品或服务的在内心的估价与他们实际赚到的钱的差值时生产者剩余。

高价格如何增加生产者剩余
当你听到卖者总想使他们所卖的物品卖到一个高价格时你有没有觉得奇怪?但是,由于高价格,卖者的福利会增加多少呢?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对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准确的答案。
图3表示一条普通的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尽管这条供给曲线在形状上与以前图中梯形供给曲线不同,但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衡量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价格以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在(a)幅中,价格是P1 生产者剩余是三角形ABC的面积。(b)幅表示当价格从P1上升为P2时出现的变动。现在的生产者剩余等于三角形ADF的面积。这种生产者剩余的增加有两部分。第一,在较低价格P1时,已经出售Q1某物品的卖者由于他们出售的物品现在卖到了更高的价格而状况变好。现有卖者的生产者剩余增加等于矩形BCED的面积。第二,一些新卖者进入市场,因为他们现在愿意按较高价格生产物品,这就使供给量从Q1增加到Q2。这些新进入者的生产者剩余是三角形CEF的面积。

正如这种分析所说明的,我们可以类比量买者福利的方法,用生产者剩余来衡量卖者的福利。由于这两种经济福利的衡量如此相似,所以,同时使用它们是很自然的。而且,实际上这正是我们在下一期分所要做的事。
参考文献: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二版).三联书店/北京大学出版社
曼昆(美).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仅限学习交流使用
稿件鸣谢:
@大桥_流水
@少年阿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