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英法最后的倔强,伙同以色列入侵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

2022-05-17 19:48 作者:史唠客  | 我要投稿

第一次中东战争阿盟五国围攻以色列,最后却一败涂地,战争的失败暴露了阿拉伯各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化了各国的国内矛盾。约旦王室在战争中与以色列秘议,以及战后兼并巴勒斯坦领土的行为,激起了约旦巴勒斯坦人的愤怒。1949年7月,约旦国王阿卜杜拉在阿克萨清真寺被激进巴勒斯坦人刺杀。叙利亚和黎巴嫩也发生了反对亲西方势力的政变。

1952年7月,纳赛尔在埃及发动政变,推翻法鲁克王朝。这标志着阿拉伯民族主义进入了巅峰时期。纳赛尔高举阿拉伯民族主义大旗,反对以色列扩张,以及英、法帝国主义的干涉与控制。


埃及努力摆脱英国的控制。1951年10月,埃及议会废除了英埃条约和英埃共管苏丹协定。

1954年10月,英埃协定,英国从运河区撤军,埃及只有在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遭受攻击的情况下,才能重返运河区,而埃及将遵守运河自由航行的国际公约。

1956年6月12日,最后一批英军撤离埃及,英国占领的历史从此结束。


埃及政府还决定,在尼罗河建阿斯旺水坝来发展民族经济,耗资10多亿美元。为此,埃及向美、英和世界银行贷款。1955年11月,世界银行提供2亿美元贷款;12月,美、英提供赠款7000万美元,并且还有1.3亿美元的后续贷款。

但是,埃及关于提供军援的要求受到冷遇,西方国家以加入巴格达条约和终止对阿尔及利亚反法斗争的支持为条件,纳赛尔因此被迫转向苏联,他认为这是打破西方军事联盟的机会。


1955年9月到1956年6月,捷克斯洛伐克与埃及达成了4亿美元的军售协定,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坦克、火炮和舰艇等重型装备。1956年5月,埃及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6月,纳赛尔宣布将和苏联展开全方位合作。

这极大地震动了西方和以色列。美、英因此宣布撤回对阿斯旺水坝的援助,美、英的行动促使纳赛尔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埃及与西方的关系因此全面破裂,英、法和以色列密谋开战。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向西奈半岛发起进攻,第二次中东战争即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以埃军队在西奈展开激战。30日,英、法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以埃停火,遭到拒绝。次日,英、法出动战机对埃及的15个机场、兵营和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进行轮番轰炸,摧毁了埃及的大部分空军。11月5日,英、法2万多名海军陆战队和伞兵占领了部分运河地区。西奈埃军被迫后撤,以色列占领了整个西奈和加沙地带。埃及随即以沉船封锁了运河。


英、法、以对埃及的武装入侵震惊了全世界。一些阿拉伯国家因此与英、法断交,阿拉伯产油国决定暂停对英、法的石油供应。美国对三国的行动也备感意外和愤怒,担心中东战争会危及西方的利益。在美、苏的推动下,联合国通过一系列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战、外国军队立即撤出埃及领土。从11月6日到圣诞节,英、法撤出了全部军队。8日,以色列接受停火,但直到1957年3月16日最后一批以军才撤离加沙地带。


经此一役,英、法两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势力由此急剧下降。1957年1月,埃及中止了英国重返运河权。以色列则在战后获得了蒂朗海峡的通航自由,以色列区域军事强国的地位得到公认,但以色列的国际声誉则备受打击。而埃及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则得到极大提升,纳赛尔因此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袖。苏联在战争期间“有力而果断的干涉”,在阿拉伯世界也获得了巨大的声望。中东从此进入了两个超级大国激烈角逐的时代。


英法最后的倔强,伙同以色列入侵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