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冷尾流下近惯性波引起的持续性增暖(1)
前言:这篇文章我大概是五一假期后看到的preprint,不过人家二月就放上去了……然后六月底看到了五六次关于这篇文章的推送,不过推送里写的部分细节,和我之前看这篇文章得到的结论有部分出入;并且由于这篇文章和我目前的研究方向强相关,所以准备再次详细阅读这篇文章,试图全文翻译,中间插一些我自己的理解。

摘要:热带气旋混合(能够降低)上层海洋的垂向温度梯度,产生携带大量能量并传播至深海的近惯性波。全球热带气旋导致的向下热量混合使得季节性温跃层增暖,将0.15-0.6PW的热量(向下)泵送到未通风的海洋。为了了解气候的滞后响应,热带气旋贡献的热量增加的最终分布需要被了解;然而,受到当前观测(条件)限制,关于其的了解并不够。在这里我们发现热带气旋生成的近惯性波在热带气旋过境几个星期之后可以驱动温跃层混合,因此可以极大程度上加深热带气旋向下热传递。西北太平洋三个热带气旋过境前后的湍流耗散率K和湍流热量通量J的微结构测量表明温跃层平均的K和J在95%置信区间下分别增强了2-7和2-4倍。增加的混合与近惯性波的垂直剪切有关,表明热带气旋-气候相互作用的研究应该表现近惯性波(的作用)以及近惯性波导致的混合,以精确捕捉热带气旋对海洋层结的作用。
简介:
热带气旋正下方的海洋湍流将温跃层冷水夹卷到近表层混合层,引起异常增暖温跃层上方的混合层冷池。
(我觉得这句话的描述非常暧昧,首先夹卷过程是不是完全turbulent的,其次近表层是否包括海表,再而混合层是不是都是冷的以及温跃层是不是都是异常增暖的)
在热带气旋过境几个星期之后,冷的海表温度增强局地海洋热吸收,使得上层海洋增暖,重新层化到气候态。
(这一句话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热带气旋引起的海洋热吸收,其实就是混合导致的上层冷水在热带气旋过境之后!被大气重新加热的这个量)
在这个过程的结尾,热带气旋过境期间被混合下去的次表层暖异常被有效阻隔在大气影响之外,进而增加净海洋热含量。大尺度洋流沿着等密面将热带气旋引起的热含量异常平流之后,这一异常可以到达海表,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影响远处的气候。

好的,今天要不就到这里,上面全都是手动翻译,没用机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