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情感
喜爱还是憎恶?极端但却完全相反的天平两方。相距甚远,但又可轻易得互相转换,因此才得以以廉价相称。
并不是主观得去说情感多么得廉价,只是它太易于改变了。而且各种改变的幅度完全大到出圈。一个行为或者一些文字就可以将无知者的情绪调动起来,当无知的情绪变得繁多,变得聚集。那么便更易于使黑白相颠,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我们可以去进行一些假设,一些十分真实的假设。就例如……张三是一个公众人物,但是他在大街上踢死了一只猫,被人捅到了网上。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张三不进行认错道歉的情况下使群众对他的谴责消散……
我知道你想说不可能,或者是什么买通网络软件什么的。都不用……不用那么麻烦。
只需要怎么做呢?让时间来冲淡一切……“装死”
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此期间网络对于张三的骂声定是呈排山倒海之势,削都削不下来。无论做出什么行为都会被痛骂一顿,所以“装死”就是不二之选。
等到人们疲倦了,风头过去了。再突然诈一下尸,以正面形象来进入人们的视野。比如什么呢?
比如“张三给什么什么捐款多少多少”,是吧?这么一下就瞬间有那么一部分人对他进行了改观。
再加上先前进行唾骂的人大都是一些无知的“逐流者”,当他们看到情感聚集起来的主流变得正面时,他们也就会变得正面。这时的“从众效应”就会显现,最终完成我们所说的……“洗白”
对吧?就是因为这些,所以基本上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对情感进行逆转,你说它有多廉价?
可能你会问我,“这是公众人物,他是有粉丝帮他的什么什么的。”
好,那么让我们看看个人的情感有多么容易改变。
再以举例而论……我看张三不爽,当着其他两人的面骂了张三一顿,怎么在不进行道歉的情况下让身边的人认为我是占理的那一方。
这更简单了……我可以去编造,比如说是张三先打了我一拳啊,怎么怎么的。一个人不信,两个人不信。人多了自然会有人信。当第一个相信的人出现时,原本相对来说就为数不多的身边人就会对真相产生怀疑。而我此刻就是一个典型的“受害者姿态”,这就显得我稍稍占理了。
此刻再打出一张牌……额,这里补充一下,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咳咳……
此刻再打出一张牌,说我最近胃疼,什么的。那么这时对于身边人来说会是什么情况?
对于公众人物洗白时同样适用的“一边倒”,再不济也是不会有人再去追究了。
“为什么啊?这两件事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我知道你想这么说,但是无知者会自动得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最终认定我是无辜且占理并被诬陷的一方。情感就是如此廉价。
那么情感真的就如此廉价吗?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奥洛夫耶格斯基就曾说过,“不能独立思考的大脑,是无法叩开真理之门的。”
所以情感也并非那么廉价。通篇下来廉价的不是情感,而是“无知”。
物以稀为贵,多了自然就廉价。不能独立思考的无知者只能被人当做笼子里的仓鼠一样被玩得团团转。
独立思考的人自会明白。
“犯错的孩子不仅要打屁股,而且还要道歉。”
“受害者的姿态,并不能掩饰他的过错。”
我知道你认为自己是独立思考的,自己不是“逐流者”中的一员。
那么……亲爱的朋友,让我来告诉你吧。
“没有奥洛夫耶格斯基这个人,也没有那句名言。”
你是逐流者吗?你的情感廉价吗?你想要去改变吗?
“我不需要回答,因为这些我不会知道。”
(不要对号入座,我没有功夫去进行那些无聊的辩论)
(请保持独立思考,朋友,即使是文中所言,也并非全部正确)
(我想表达些什么?我怎么会知道?)
(法外什么?什么狂徒?三什么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