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七十七)王励勤力战破波柳 张怡宁横扫胜林帖
hellow各位,作者回来了,论文通关,考研悲剧,不过作者也算是可以尽可能正常更新了,作者做一个保证杭州亚运会之前,把这个系列结束,最终结局确定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随着女乒世界杯结束,对于世界乒坛来说堪称魔幻,折腾的国乒不得消停的2005年终于算是过去了,不过消停是不可能消停的,堪称北京奥运会周期中期大考的2006年依然要各位大咖继续玩命。
而对于国乒而言2006年最重要的当属不来梅世乒赛和多哈亚运会了。
不夸张的说,除非萨格勒布世乒赛出现什么大型玄学事件,或者奥运会前再出现个突然伤病或者如同1988年汉城奥运会前的情况,基本上北京奥运会的阵容也就定下来了。
不过这次新人新气象,刘国梁为了体现出国乒相较于以往确实有改革的迹象,于是报请体育总局决定,将第二阶段的选拔赛在电视上公开直播。

也正是从2006年开始,国乒在每年世乒赛阵容的选拔上都会至少会放出一个通过这种完全模仿世乒赛现场比赛情况的比赛来竞争的名额,这也是直通赛模式的滥觞,也逐渐为其他乒乓强国所吸取借鉴。
而这一次,国乒放出的是第二轮和第三轮的选拔过程。
其实这也好理解,第一阶段大循环好看的比赛估计不多,毕竟男一队和女一撑死也就二十多号人,有悬念且不一边倒的也就那么几个人之间互相打,我觉得除非有人想学怎么打削球或者喜欢看人虐菜,否则我觉得应该没人愿意第一轮的比赛。
毕竟,大多数人看比赛还是奔着个名头和热闹。
顺道一提,在这儿之后折腾了中国乒迷十几年的杨影老师也正是从此开始在央视评论解说乒乓球。
不过女队和男队的规则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先说没啥变化外加比较复杂的男队,由未经直播的第一轮+直播第二轮得出的总成绩前两名直通世乒赛,然后总成绩三至八名外加两名外卡分成两个小组再打一次综合赛(小组赛+淘汰赛),两个小组前两名交叉淘汰再决定第三个名额,教练组决定剩下两个名额。
而女队最初的版本是通过大循环确定前14名选手,第一名直通世乒赛,剩下四个名额由教练组决定。
然而施之皓偏偏搞了个幺蛾子出来,女队第一轮大循环打完,男队第二轮大循环都打到第二天了,他突然宣布:“将在2月10日和11日,由第1循环赛获得前14名的选手与因伤没能参加第1次比赛而获‘外卡’的王楠一起,再进行一次综合赛的比赛,拔得头筹者将获得不来梅团体赛的参赛资格。”
所有人都傻眼了,因为这个决定实在是太过突然,也太过莫名其妙,如果说是为了响应刘国梁的直播计划,你为啥不早安排,男队的直通直播都播到第二天了你才想着凑热闹;但如果说是凑热闹,这也提的有些太过仓促了,甚至可以说有些草率。
不过原因如何已经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第一轮大循环从决定第一个参赛名额变成了决定第二轮比赛的入选名额。
这一套下来最亏的当属彭陆洋,本来第一轮大循环拿下第一都准备直通不莱梅了,这下子依然要和各路神仙撕杀。
而在女队直播的第二轮比赛上,大家见到了一个更莫名其妙的人。
接下来我隆重介绍国乒历史上最无厘头的选择之一,国乒亚运会历史上最神奇的参赛选手之一,作者找了大半天背景的神奇人物——陈晴。

为啥说陈晴莫名其妙呢?
很简单,因为她本来就没有资格参加第二轮比赛。
施之皓公布的第二轮规则是第一轮大循环的前十四名和第一轮因病缺席的王楠分成四个小组打小组赛,然后取每组前两名再打八强淘汰赛。
当然大家数学也都没问题,也都知道需要补一个人,凑齐十六个名额,很多人认为这个名额大概率属于排名第十五位的青岛姑娘王珊或者北京队的后起之秀第一轮排名第十七位的丁宁。

然而等到参赛名额出来大家才发现,递补的确实排名第十八名的陈晴。
这一下子把大家整懵了。
包括我也是,我虽然知道这位是特殊打法,直拍正正反长,但是我依然觉得能破例进入第二轮应该对几位主力有着极为亮眼成绩的,但是我认认真真看了第一轮大循环的比赛结果,这位除了战胜自己血克的范瑛和3:2艰难拿下了李晓霞之外,无论是面对当打之年的张怡宁还是风头正盛的郭跃郭焱,亦或是状态低迷的牛剑锋和未来之秀丁宁刘诗雯,这位的表现都相当一般,总的战绩是4:18,即便是只计算后来在第二轮比赛小组赛出线的七位选手(王楠没打第一轮),这位的战绩也不过是9:20。
所以我真的很难理解这位是凭啥入选了第二轮的比赛,我还特意问了问群里的各位大佬,也没问出来这位有啥背景。
想来想去,我觉得也只有两个理由:第一、情怀;第二、蔡振华老乡
不过这位在第二轮比赛小组赛也算是搅了搅局,竟然上来送给王楠一个3:0,不过后面就没啥影响了,连输刘诗雯和牛剑锋,拜拜出局。
而在D组其他的PK之中,2005年世乒赛后比赛状态一落千丈的牛剑锋表现依然悲剧,第一轮循环赛就打得一般,全靠从非主力身上捞分才冲进第二轮淘汰赛。而到了第二轮淘汰赛,牛剑锋面对王楠和刘诗雯的新老冲击完全陷入被动,两个0:3直接彻底宣告和自己的主力位置说了再见。

在其他三组之中最大的冷门当属被称作死亡之组的C组,谁也没想到第一轮高居第一的彭陆洋连个小组出线都没捞到,第一轮表现平平的李晓霞竟然一路逆袭还差点掀翻郭焱,最终和后者携手晋级八强。
其余两个小组就没啥冷门了,在B组状态火热的郭跃和力压饶静文的常晨晨携手晋级;A组的晋级名额则是归属相声组合张怡宁和李楠。
四场四分之一决赛则是没啥意外,张怡宁和郭跃分别兵不血刃的解决了李晓霞和李楠,而王楠和郭焱则是颇费了一番功夫,前者面对常晨晨的飞快的进攻速度显得颇为力不从心,不过王楠还是利用自己节奏和落点上的优势3:2艰难拿下了对手,而郭焱和刘诗雯两个人则是打了个火花四溅,第三局比分甚至都打到了19:17,不过刘诗雯赢下第三局后仿佛用光了所有力量,接下来两局输的一局比一局快,而郭焱则是顶住压力以11:6和11:2连扳两局,杀进四强。
半决赛没啥好说的,刚刚大病复出的王楠明显不是张怡宁的对手,第一局被老张8:10落后逆转之后,这场球就提前结束了;而另外一边,三火姐也明显拦不住2006年开始爆发的郭跃,1:3交出了决赛门票。
而在决赛,张怡宁两度领先,郭跃两次将比分扳平。决胜局,郭跃开局以4比1领先,张怡宁却突然不会打球了一样,完全丧失了以往中台相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以4比11输掉了决胜局。
至此,女队的直通不莱梅算是尘埃落定,郭跃率先拿到了到世乒赛的参赛的资格,这也是女队第一张以公开队内循环赛的方式决出的世乒赛入场券。

而在后续的卡塔尔和科威特公开赛上,拿到了“霉杯”的张怡宁在科威特被老队友姜华珺爆冷淘汰,并让后者一路通关到决赛夺冠,而打进了卡塔尔女单决赛的李晓霞却没能在科威特复制对郭跃的胜利,止步四分之一决赛。

最终在中东系列赛结束后,女乒给出了七人候选名单——王楠、张怡宁、郭焱、陈晴、李晓霞、曹臻和范瑛,这七个人竞争最后的四个名额。
实际上,候选名单出炉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世乒赛团体阵容,剩下四个名额必然是王楠、张怡宁、郭焱和李晓霞的。
原因倒是也很简单,一来这四个人加上郭跃,正好是国乒女队排名世界前十的五个人;二来,除去这四个人,其他三位第二轮连小组赛都没出线,这个成绩说服力也实在不太行。
最终的结果也没啥意外,2006年不莱梅世乒赛女团阵容:王楠、张怡宁、郭焱、郭跃和李晓霞。
总结一下女队的直通不莱梅,第二轮打下来最亏的是彭陆洋,最赚的是李晓霞,前者第一轮大循环靠着稳定虐菜和击败张怡宁捞足了分数,可惜第二轮刺刀见红的综合赛上硬实力不足的问题显现出来,小组赛出局,而彭陆洋的公开赛发挥一向不好,最终结果就是不仅自己的世乒赛之梦晚了一年才得以实现,也和世界冠军的梦想擦肩而过。

最赚的当属李晓霞,本来第一轮李晓霞的成绩是完全不可能进入世乒赛团体考察名单的,结果第二轮李晓霞一路逆袭打进八强,成功让自己重回考虑范围,并在接下来的卡塔尔和科威特两站公开赛上表现出色,完成逆转,不仅世界排名第一次冲进前十,而且一举超越李佳薇名列世界第四,最终拿下了名额。

只能说一句时也命也。
相较于女队教练们的扭转乾坤,男队更多的是球员们的跌宕起伏。
第一轮大循环打完其实及有点不太对路子,谁也没想到6分值的比赛规则对2005年的世乒赛、亚锦赛和全运会的男单三冠王王励勤影响那么大,在李晓东回归的利好之下都没能克服这个劣势,第一轮大循环只打到了第五名,状态波动相当夸张,不仅打不赢马琳马龙,竟然连侯英超都没打过,还输了一个干脆利落的0:4,但是却战胜了06年开始起势的王皓和第二轮开局惊艳的郝帅。
我只能表示大力哥这个慢热,真的是很神奇。
第一轮大循环最大的黑马当属侯英超,竟然力压王励勤、王皓、马龙和郝帅名列第二着实是把大家吓了一跳,不过大家对于侯英超第二轮表现基本不太看好。
而第二轮最搅局的是詹健,最惊艳的当属郝帅,最惊险的是马琳。
詹健本来没资格打第二轮循环赛,他在男二组打球,结果排名第十六名的张超因伤退赛了,他得以递补参加男一组的比赛。
结果詹健竟然先后战胜了马琳、马龙、郝帅和和陈玘,差一点就把马琳逼到了和郝帅死斗的附加赛,让大家纷纷调侃,你就是最好的搅局者。

而最惊艳的当属郝帅,第二轮大循环,郝帅硬是打出了15胜1负的恐怖战绩,可惜第一轮发挥一般,只能参加第三轮的比赛了。

而最惊险的当属马琳,因为马琳差点就被逼上和郝帅的附加赛了。
本来第一轮打完,马琳名列第一,他是占据优势的,然而第二轮比赛马琳的发挥相当一般,不仅输给了郝帅和詹健(马琳国内比赛打詹健一直不吃香),还输给了周斌和邱贻可,这导致在倒数第二天比赛结束时,他的排名相当不利,因为王皓再赢两场就提前直通,而马琳最后一天的赛程是王励勤、马龙、王皓和侯英超……
而根据当时的积分,马琳如果在最后一天发挥不佳,很有可能连附加赛都没得打,直接去打第三轮综合赛。
而马琳当天前半段的状态就一个字——送。

打状态一般的王励勤赢不了就算了,打受了脚伤的马龙依然赢不了。
而偏偏另一边郝帅已经连赢两场。
这就意味着如果马琳再输一场,他就要去打第三轮,郝帅的对手是李平和单明杰,这两位不太可能对郝帅构成威胁。
此时此刻,对马琳而言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这两场输一场都要和郝帅打附加赛,好消息是只要他全胜就能晋级。
关键时刻,马琳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面对提前出线的王皓,马琳充分发挥了死缠烂打的球风,3:0活活磨死了王皓,而面对侯英超,马则是3:1拿下对手,最后时刻逆袭拿到了直通名额。
惊险,实在是惊险。
不过马琳没想到,四年后的直通莫斯科上,同样的惊险又上演了一次。
后来马琳在接受《乒乓世界》采访时回想起那一天的感受就是四个字:
一度绝望。
不过好在算是拿到了直通名额,起码不用再去打一场都不敢输的第三轮综合赛了。
男乒第三轮比赛开始之前,男乒去打了卡塔尔和科威特两站公开赛,王励勤卫冕卡塔尔,马琳攻下科威特,然后大家回师北京打第三轮比赛。
第三轮比赛的参赛选手分别是两轮累计排名第三到第八的郝帅、王励勤、马龙、陈玘、侯英超和周斌和手持外卡参赛的王建军和李虎。
有时候你不得不佩服国乒教练组的眼光毒辣,王建军这张外卡差一点就影响了最终结果。
而第三轮比赛的小组赛就是冷门迭爆,谁也没想到第二轮气势如虎的郝帅打不赢周斌和李虎,第二轮表现出色的小将马龙竟然一场没胜,这也着实让大家大跌眼镜。
不过这也不能怪龙队,当时龙队受伤了。
半决赛王励勤对阵周斌、王建军死磕陈玘
周斌打不赢王励勤这个大家意料之中,卡塔尔之后王励勤状态回暖外加他本来就是实力出色,所以大家对他晋级不意外。
但是陈玘打不过王建军着实令大家颇为惊讶了。

要知道,虽然陈玘的正手虽然和王励勤、马琳和柳承敏这三个人有差距,但是那也是名列北京周期四大正手的人物和王建军这个日直对拉应该完全不成问题。
但是意外就发生了,王建军3:2力克陈玘打进了第三轮比赛的决赛。
说句有点尴尬的,此时此刻最希望王励勤赢得应该是马龙,毕竟王励勤输了,他也肯定能去不莱梅,那剩下一个名额就要他和陈玘竞争了。
考虑到陈玘的江苏出身,说不定小马就要无缘不来梅了。
回到比赛,这场二王PK可以说是一年之后萨格勒布世乒赛那场正手世纪PK的提前预演,王建军虽然力量上比柳承敏稍次,但是中近台的步伐上我个人认为并不比柳承敏差太多。不过两个人的球风还是有明显不同的,柳承敏更多是依靠日直正手的暴力输出,追求一板得分;而王建军更多的则是依靠连续不断的正手相持,逼迫对方出现失误。
通俗的说,二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王建军对于侧身爆冲的技战术使用频率远不如柳承敏。
这场球公允的讲,王励勤在硬实力上的发挥其实一般,以往笑傲江湖的正手相持在王建军硬碰硬的策略之前真不怎么吃香。
不过关键时刻,王励勤的大赛经验重要性还是体现了出来,而王建军除了在第一局赛点干净利落地拿下了比赛之外,在第三局10:6领先,第四局7:1领先的绝对优势局面下,竟然都被王励勤逆转成功,丢掉了比赛名额。
我只能说,见过世面和没见过世面真的是不一样的。
至此,王励勤拿下了最后一张直通门票,总体和马琳一样,有惊无险。

而已经在国家队兢兢业业打了十年的王建军就这样和自己职业生涯距离世界冠军最接近的一次机会擦肩而过。
当然这不是王建军距离荣耀最接近的一次,七个月后的无锡,他将距离全锦赛男单冠军的荣誉咫尺天涯。
最后两个名额最后不太意外的归属陈玘和马龙。
虽然陈玘在亚洲杯赛上搞出国际新闻,赛场上怒砸椅子,搞得国乒再度万人瞩目,但是一来,陈玘的江苏出身实在是沾了大光;二来,雅典的男双也是大家也都记得,陈玘的双打对于北京奥运会团体很重要;三来,和之前屡屡犯错的邱贻可不同,陈玘还能算一个场上比赛情绪过于激动,邱贻可就纯属不拿纪律当回事儿以及训练不用心了。
说点上纲上线的话,陈玘的问题是内部问题,邱贻可的事儿那就是LC和LX问题了。
不过两个人倒是都受罚了,邱贻可先是春节假期没捞着休息,发去北京军区训练了,然后大循环后又是下放二队,禁赛一年;陈玘的等不莱梅世乒赛打完再说。
至于马龙就比较好理解了,一来年轻,龙队当时才18;二来,马龙这个北京出身(龙队虽然是辽宁人,但是代表北京打球)着实加分,国乒毕竟是在北京呆着,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在条件相差不大的可能下还是尽可能照顾照顾;三来,也是最重要的,按照当时的发展趋势和国乒的技术观念,马龙这种单板质量稍弱,前三板要求不高,正手衔接更为出色的技战术模式基本被国乒教练组钦定为下一代的发展模式了。

当然,谁也没想到,国际乒联的新规改革将彻底改变国乒未来的发展模式,甚至于马龙都差点被提前打退役。
只能说是阴差阳错。
书归正传,在确定阵容之后,国乒于4月16日赶赴奥地利进行最后的冲刺。
这也算是开启了国乒参加欧洲大赛前在奥地利适应的传统。
虽然争冠组比赛是4月24日开打,但是签是3月15日才抽的,所以国乒也得以更早进行战术准备。
不过这次国乒签抽的还是挺不错的,男乒没抽到第二档里最强的德国,女乒也没撞上最强的新加坡。
而且这次抽签也不太有啥死亡之组,不过国乒依然是低调出征。
插句题外话,出征穿西装的传统也是从这一次世乒赛开始的,这搞得大家也是手忙脚乱,女队的姑娘们还都穿上了队里发的高跟鞋。
不过大家也确实不适应,二郭和李晓霞还忍到上车,我们亲爱的老张拍完合影就换了平跟上车。
能看出来,老张平时也不太穿高跟。
国乒在奥地利适应一段时间之后,4月22日坐飞机赶到不莱梅。
虽然上次世乒赛比赛组和争冠组的划分确实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这个规则还是在不莱梅延续了下来。
毕竟转播也是要成本的,王励勤和柳承敏的正手互爆不一定看的人多,但是两个不太有名气的削球手互削看的人肯定不多。
这次小组赛同样比较玄学,你说冷门吧,男团女团八个小组一号种子全部出线了;你说没冷门吧,八个小组二号种子除了主场作战的德国队和女乒的匈牙利全翻车了……
而这其中最令人意外的当属昔日的北欧雄狮瑞典、坐拥庄智渊和蒋澎龙的中国台湾和坐拥李佳薇、张雪玲两位名将的新加坡了。
虽说这次世乒赛李佳薇的发挥依然不算太靠谱,但是在刘国栋的批评式教育下该赢得能赢得小组赛也都赢下来了,奈何这次世乒赛其他人的发挥更不靠谱,张雪玲进入2006之后发挥就是个玄学,出自上海的徐琰发挥也是相当欠佳,在和克罗地亚的关键PK中竟然一人送了两分,使得新加坡碰上了精神属性爆表的朝鲜。

不过就算赢下来克罗地亚,我也不觉得新加坡能赢下匈牙利打进淘汰赛,就算进了淘汰赛,对手也是小组赛横扫他们的日本。
说句难听的,新加坡当时阵容,也就那么地了。
刘国栋的新加坡出山之作表现一般,不过半年之后的亚运会上,他将证明自己的实力。
男乒这边,蒋澎龙庄智渊两个人连番被爆冷,连斯洛伐克都打不过,早早小组出局连附加赛都没得打,而瑞典这届世乒赛的发挥四个字就能概括,高开低走,前两轮还是顺风顺水,第三轮竟然输给了罗马尼亚,而在两连败之后事关出线附加战对手的最后一轮面对荷兰的比赛中,瑞典队竟然再次翻车,卡尔松在2005年再一次冲击世乒赛男单四强失败之后锐气尽失,而已经年过40的老瓦也无力回天了,最终瑞典时隔25年首次无缘淘汰赛,瓦尔德内尔也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乒乓球大赛生涯。

总结一下吧,老瓦的职业生涯虽然谈不上功成身退,但也担得起一句功德圆满,他是球场上信马由缰的天才,国乒二十年提心吊胆的游击队长;也是球场下肆意挥霍的浪子,被彩票商人逼上门还债的赌徒。
这听着很分裂吗?
当然不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瓦光辉的职业生涯、潇洒的场外生活、落寞的大赛绝唱,都是他自己选择的必然结果,也是他必须承担的人生责任。
但值得欣慰的是,他用一种最光辉的方式,用乒乓球赛场上的成绩证明了他自己,也让时至今日的乒乓球迷谈论起他那个年代依然津津乐道。
但终究他无法抵御时代的洪流,在旧时代的战场上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平淡退场。
那一夜,我梦见百万雄兵。
老瓦从此山河故人,但是还有比赛的大伙儿还得接着扮演江湖儿女。
老规矩,先说女团,再说男团。
女团这边最大的冷门当属帕芙洛维奇这对姐妹花竟然爆冷了韩国队,这场比赛玄静和将2005年表现出色的文炫晶放在了第三号的位置上,让金璟娥和朴美英这两位削球手上去和帕芙洛维奇这对姐妹花PK……
说真的,我咋也不相信玄静和会想不到维罗尼卡·帕夫洛维奇会和当时的欧洲第一女子削球手的姐姐维克多莉亚·帕夫洛维奇在一起练习,更不相信玄静和竟然不会收集情报到缺失妹妹维罗妮卡在欧洲也属于打削球的好手。
我只能表示乒乓球是圆的,啥都可能发生。
最终结果就是韩国队1:3告负,还提名了新浪2006年世界乒坛年度意外。

其他三场四分之一决赛没啥悬念,国乒横扫了朝鲜,日本本来也应该3:0战胜匈牙利,不过福冈春菜被查出用了违规胶水,裁判判给匈牙利了一分;而香港那边林菱依然延续着自己的疲态,好在帖雅娜和柳絮飞发挥出色,3:1拿下了奥地利。
半决赛白俄罗斯面对中国姑娘们那是真没得打,除了郭跃打削球手丢了一局之外,王楠张怡宁都是3:0轻松拿下。
而另外一场的中国香港和日本队的比赛中,帖雅娜作为当时海外兵团的两大巨星(另外一位是李佳薇)之一在关键时刻表现出色,在1:2落后的不利局面下击败了之前仅输一场的福原爱,拿到了这关键的一分,而林菱也在最后一场3:0横扫了满丽,让中国香港连续两届打进世乒赛女团决赛。
女团决赛,中国女乒面的中国香港女乒
两边说白了都是明牌,李晓霞和郭焱在不莱梅也就小组赛打了三两场,李惠芬也是在女乒混过的,场上十个人也都知根知底,秘密武器啥得也没有,这俩人决赛也不可能上,至于中国香港那边也是明牌,能打得也就那三位,能变得也无非是个派兵布阵的顺序问题。
第一场张怡宁对阵林菱
这场球真的是没啥悬念,林菱2005年的上海耗不过张怡宁如今的不莱梅更是耗不过,而她自己又没点前三板的技能点,这就真的没法玩了。而除了第二局老张失误多点打到了11:9之外,其余两局说不上势均力敌吧,至少也是毫无悬念。
3:0,这个没办法,两人都是防御型弧圈,在技术上林菱比老张落后了一代,外加年龄差距,这个真没法打。
第二场,郭跃对阵帖雅娜,出事儿了
按理来说,2006年开始起势的郭跃面对帖雅娜应该不成问题,然而在这场球里,帖雅娜敏锐的发现了郭跃这一代女子技术男性化最大的问题——反手相持。
尽管在有机时代,正手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对于女子选手来说,从小球有机时代末尾开始,反手的重要性就越来越高,而进入大球时代后,由于女子选手正手攻球威力下降,反手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
最明显的就是北京周期的女乒名将们几乎都有比较亮眼的反手技术。
而郭跃,就是这个几乎之外。

倒不是国乒没考虑过给郭跃点这个技能点,而是实在点不上了。
毕竟一个人再能练,她的练习时间也是有限的,女子技术男性化这个打法本身就是个及其耗费训练时间和身体素质的打法,而第二代女子技术男性化代表李菊被伤病坑成啥样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国乒教练组也只能顾及一面。
于是,以正手进攻为核心的女子技术男性化成为了郭跃最主要的技术模式,至于反手……说难听的,国乒教练组的心思八成就是在反手被对方拖垮之前,先打穿对方正手。
但是,很不幸,这场球的对手是帖雅娜。

虽然大家经常都说帖雅娜是个打野球的,但是毕竟也是参加过集训的,技术虽然野,但是战术思路完全不野,这场球帖雅娜尽可能的拉开角度,避免正手相持,尽可能地通过反手解决战斗。
这一战术果断奏效,郭跃不怕打激情球,最怕打这种阵地战,年轻人没耐心地缺点暴露无遗,外加这场球帖雅娜的运气确实不错,擦网球不少,在决定胜负的第四局里,两边一路打到了20平,最终在郭跃浪费了六个局点之后,压力更小的帖雅娜22:20拿下了第四局,总比分3:1获胜。
只是郭跃没想到这是她世乒赛团体赛噩梦的开始,未来两届的世乒赛女团决赛对于她而言依旧噩梦。
双方大比分一比一战平,主动权依然在女乒手里,但是下一场球依然是差点把国乒吓死。
第三场王楠对阵柳絮飞
这场球楠姐虽然前面两局不能说掉线,但是不在状态也是真的,柳絮飞利用速度上的优势竟然在前三板上压制住了王楠,一度拿到了2:0的领先优势。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王楠先是在第三局中顶住了柳絮飞连追三分的压力12:10拿下关键局,随后一局比一局赢得利落,最后一局更是在0:3落后的情况下,打了柳絮飞一个11:0,让二追三逆袭成功。
第四盘就没啥悬念了,2006年初的张怡宁状态虽然不如2005那般火热,但是实力依然摆在那儿,而随着2005年的过去,除了郭焱,女子乒坛再也没有了可以和张怡宁对耗的人,而张怡宁3:0拿下帖雅娜,在让施之皓拿到了执教女乒的第一个世乒赛冠军的同时,也让王楠拿到了人生中的第十九个世界冠军,超越邓亚萍,成为国乒冠军数目最多的人。

赛后,施之皓还感慨说不莱梅是自己的福地,自己记忆中的光辉片段不少都在这里。
这话倒也不错,在施之皓担任女队主教练这为数不长的时间里,不莱梅世乒赛算是个比较消停且光辉的地了,其余几次来欧洲的比赛次次都有烂账,次次都不消停。
相较于王楠张怡宁这两位女乒领军人物在半决赛和决赛的轻松写意,马琳和王励勤在半决赛和决赛可以说是连番苦战。
打进半决赛的倒是都没啥意外,分别是中国、德国、中国香港、和韩国
这里多提一个人,作为时代节点的搅局之神,当年东欧四大反手之一的科贝尔,这次发挥异常不错,除了实在不会打的削球陈卫星和当年代表技术潮流的波尔,欧洲各路高手被他挨个修理了一遍,奈何这老哥运气实在是不咋地,小组赛有削球手陈卫星,淘汰赛有削球手朱世赫,自己是真打不过,队友拼命也搞不定,最终只能饮恨八强。
不过他和中国的缘分还没尽,两年后的广州,这位一个时代的开创者将和国乒做个最后的了结。
中国香港和韩国这场球是结果和过程都让大家挺意外,倒不是说香港输了意外,而是韩国3:0拿下香港进军决赛这让人意外,毕竟李静不莱梅的比赛状态不错,高礼泽、梁柱恩和张钰也是一时名将,虽然韩国队整体实力更强,比赛过程中两边打得也很激烈,但是中国香港一分没拿到也是着实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我只能说拿过大赛冠军和没拿过大赛冠军多少有点区别。
而中国和德国这一场,差点出了大新闻。
相信大家也都猜到了,这个差点让国乒出了大新闻的,正是当时代表技术发展方向的两位大咖之一,两届世界杯男单冠军——蒂姆·波尔。
作为欧洲黄金时代后的第一名将,第六代技术要素的探索者,波尔可以说是国乒最头疼的敌人之一,即便是波尔技术不再具有绝对先进性一十年代,波尔也依然是国乒上下最为头疼的对手之一。
而2006年的不莱梅更是如此。
不过第一句开局还是马琳进入状态更快,开局就是7:2领先,把直拍的前三板优势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还是那句说了无数次的老话,不快也不行,直拍不快进入状态,那就凉了。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第一局和第二局,马琳都是在开场拿到五六分的优势,后面一旦进入了阵地战,马琳并不占据优势,波尔的反手一旦带上点,其线路之开放,旋转之强劲就不是马琳前三板能控制得住的了。

经过了前两局的试手,波尔也基本进入了状态,也坚定了自己前两局末尾的战术,一方面提速不给马琳站稳输出的机会,另一方面反手拉线路,正手送正手。
这下子马琳傻眼了,本来波尔作为左手打他就有线路上的优势,波尔一提速,马琳根本站不住,第三局脚下步伐明显混乱,结果马琳第三局干干脆脆输了个3:11。

而第四局两边在前三局激情过后第四局失误明显增加了许多,不过在进入中局以后波尔占据了优势,最终一个擦边,11:6将比赛拉入决胜局。
现场也是再度掀起人浪,不得不说,主场作战就是好。
最后一局波尔运气不错,开局又是擦边,结果马琳被这个擦边搞得有点心里爆炸,连着输了三个球,比分来到了0:4
这时候,马琳明显不太敢出手了,第五个球全程反手推挡,全靠等着波尔失误才拿下一分。
这个球对马琳很重要,第六个球马琳直接挑打,第七个球马琳更是提拉得分,将比分追到了3:4
然后马琳又保守了。
连着两个球都是因为马琳在战术组合中使用反手导致陷入被动进而失分,随后连着两个侧身正手抢拉失误,波尔将比分扩大成8:3。
到了这时候了马琳也不推挡了,一个横打,一个波尔失误,将比分迫近到了8:5。
不过这时候波尔叫了暂停,随后利用自己发球轮的优势抢先拿到了赛点。
最终结果也没折磨大家,马琳正手弧圈出界,波尔让二追三逆转拿下首场比赛。

赛后马琳感慨:我就打了两局好球。
马琳失手其实确实在国乒的意料之中,一来反手好的克直拍,这个大家都知道;二来马琳状态也确实是个一般化。
不过国乒倒不着急,毕竟还有2006年初状态喜人的王皓和除了世界杯都非常靠谱的王励勤。
而下一场就是王励勤对阵苏斯。
这场苏斯与王励勤之间的对决,算是充分回答了为啥欧洲这些激情派面对国乒很少能一黑到底的问题。
答案很简单:前面打得多激情,局点打得就多拉跨。
三局比赛,苏斯在每局比赛的中前期面对当时的国乒一哥王励勤丝毫不落下风,甚至敢和王励勤正手对拉,但是一到局点就降智,不是主动认怂,就是莫名失误,三局比赛两局11:9,一局12:10,还都是被逆转的。
我只能说比赛不仅仅需要激情,更需要技术和实力。
而王皓面对德国三号费杰科内斯这场球就没啥好说的了,此时的王皓已经修炼成功,两面弧圈站定开抡,除了第三局费杰科内斯还死缠烂打的打到8:9,其余两局基本就是王皓砍瓜切菜,3:0轻松拿下。
第四场,王励勤PK波尔。
不过这场中德一哥PK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场两边都不是很看重的比赛。
因为在第四场这个比较尴尬的位子上,除非德国有100%的自信能让苏斯拿下王励勤,否则这个布阵没啥意义,而刘国梁也表示如果马琳没打赢波尔,那么就做好了打第五局的准备,让马琳去解决苏斯。
这个想法并不夸张,虽然王励勤是个横拍,但是他的反手并没有很强的进攻能力,波尔拿对付直拍的方法对付他也没啥大问题。
说白了,这场半决赛在苏斯和王励勤打完之后,两边主帅基本就是照着打到哪儿算哪儿来进行了。
这场球相当精彩,两位高手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技战术优点,第一局,大力哥一反自己以往慢热的特点,开局便立刻进入状态,频频发球抢攻,而波尔不知道为啥,面对王励勤这个前三板相对一般的水平竟然都不咋占据主动,王励勤这一局虽然正手弧圈发挥一般,但是光前三板就拿下9分。
不用问,第一局莫得悬念。
第二局两边都充分发挥出了自己的优点,不过王励勤依靠着上手抢攻率先拿到了局点,结果王励勤心急之下侧身抢攻打飞了一个,结果这一个球搞得大力哥有点心态爆炸,接下来的四个正手弧圈拉丢了三个,局点球固然是波尔线路更开,但是其余两个明显看得出来心态影响导致技术变形。

第三局比赛就没那么多跌宕起伏了,可能是上一局自己主动进攻失误太多,王励勤在这一局先是在开局阶段死压波尔反手,把波叔的腰都快逼弯了,等到两边都打开了之后,自己在进行正手对拉,不求一板拉死,但求让波尔难以变现打相持。

最终依靠着更加稳定的弧圈球进攻和防御,11:6拿下第三局。
第四局双方直接进入白热化,从3:3一路僵持到了8:8,这时候心理包袱更小的波尔占据了优势,通过自己更快的衔接速度和王励勤心态的波动抢先拿到了赛点,虽然王励勤就回了一个赛点,但是随后自己再一次正手侧身没上台,让波尔将总比分扳为2:2。
最后一局,波尔通过反手快拉快带一度占据5:3的优势,但是刘国梁在关键时刻叫了一个暂停,王励勤从而转变战术重回相持状态。
最终波尔无力回天,在连续失误之后把10:5的赛点。
虽然浪费了一个赛点,不过波尔最终侧身下网把中国队送进了决赛。
赛后波尔认为自己状态不错,要不是碰上国乒,可以进决赛的。
这话倒也没错,而且同样的剧情四年之后的莫斯科,波尔还将重演一遍。
而届时这场2006年的世乒赛也将被称作2010莫斯科的总演习。
四年后的事儿四年后再扯,摆在国乒面前的是和韩国队的男团决赛。
只不过相较于之前几次的二刘斗智,这次的中韩PK实在是有点令人失望。
先是赛前抽签刘南奎和金泽洙迟到了5分钟,然后刘南奎竟然玩起了抽签上场,然后刘南奎还不满意,重新抽了一次。
对于刘南奎这个行为,我用一句我曾经在我写了六年还没写完的推理小说里的一句名言:
掷硬币的结果不重要,你想不想掷第二次才是最重要的。
而比赛的结果也并不出乎大家预料,虽然韩国队众将也算是三军用命,奈何有心算无心,除了第二场的柳承敏一度大比分2:1,小比分10:9领先之外,其余两位那是真的没啥胜算。而刘国梁关键的暂停也让柳承敏拿下王励勤的愿望落空,也奠定了整场比赛的走势。

不过由于这次的球台太科技,两位正手抡得太嗨,还不得不一块找球,也算是缓解了场上的紧张情绪。

最终中国男乒在不莱梅再次完成了男团三连冠,北京周期团体的第一次考验算是圆满收官,下一站——多哈。

老规矩,先求一个三联,希望大家喜欢,这章大家可能看着感觉有点水,没办法,说白了国乒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世乒赛除了莫斯科之外,基本都没啥大意外,所以不会像三大赛的单打比赛一样分析的那么详细,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对了,这次是12000+的超级大更新,大家也可以说说,是喜欢五六千字一章还是一次一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