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窝:竞争的结果走向垄断,企业家以德配位方能致远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往往会造成两个后果,更低的价格购进商品,更高的价格卖出商品。
当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要不少数大企业们达成联合协议提高准入门槛,要不处于竞争优势的头部企业将竞争对手绞杀殆尽,竞争的结果自然而然便走向了垄断。

如果竞争的过程是优胜劣汰,那么最终统一市场实现垄断的应该是效率最高者,理应为社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正如我们在讨论涉及国计民生垄断地位的企业,竟然亏损严重!这让很多吃瓜群众不能理解,纷纷指责这些企业家“无能”,这些企业“效率低下”。但却忽视了他们给民众带来的普惠,给经济带来的发展,即社会责任感。
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理论、资本家的思维,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怎么可能“亏损”?要解决亏损,压榨上下游市场;要回收投资,从市场上薅羊毛。市场是提款机,用大数据计算着百姓可支配收入,惦记着百姓口袋里的钱,生怕还有一分半厘没搜刮干净。
社会的总财富不会凭空增加,不管是劳动创造价值,还是抵押未来信用,最终套现后再从左口袋到右口袋的重新分配过程。每一位财富榜富豪们的腰包不断刷新纪录的同时,伴随的是越来越多民众的“财富”被洗劫的过程。

判断企业垄断会给社会带来什么,涉及到企业价值观的判断,而领导者的价值观又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在披荆斩棘爬到金字塔顶端,坐上王座的时候,俯瞰权利、财富……是以胜者的霸凌掠夺普世民众,还是以圣者的贤明普度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