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父子争雄:到底谁才是书法一哥?

2021-11-30 13:34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早在东晋末年,二王书法就已经风靡朝野,形成了“二王称英”的局面,在之后的千年里,这爷俩一直被视作超一流的书法家。👨‍👦


但是如果我们较真,硬要选一个书法一哥,到底谁更合适?可能在今天,多数人都会选王羲之,毕竟今人管王羲之叫书圣,但回顾历史,并不总是这样的。


 在宋齐(南朝)时期,人们觉得王献之更厉害。😯

陶弘景曾说过这么一段话:“比世皆尚子敬书,元常继以齐代。名实脱略,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最近大家都崇拜王献之,不仅不知道钟繇,连他老爸王羲之都不知道。


▲中秋帖



 其实,这也可以理解。

首先,王献之是王羲之最直接的继承者,但更加妍美、豪逸。

南朝虞龢在《论书表》里曾点出王献之书法不同于其父之处是“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宋代米芾说得更直接“子敬天真超逸,岂父可比也”。

宋齐以流美为风尚,所以在当时的评价体系里小王自然胜于大王。😁 


其次,王献之书风的流行还与其弟子有关。

刘宋时期,书法圈的大佬多是王献之的弟子,这些人大体可分为两种:

👉🏻 一种是王献之的亲传弟子,比如羊欣、邱道护、谢灵运、蒲绍之等,这些人都曾有机会接受王献之的当面指导;

👉🏻 另一种则是私淑弟子或再传弟子,比如范晔、萧思话以及宋文帝刘义隆,他们要么学羊欣要么学王献之留下的法帖。

👨🏻‍🏫

▲宣示表



对王献之书法的崇尚和追捧到了南朝梁才逐渐消歇,梁武帝萧衍无疑是扭转此风气最为重要的人物。但梁武帝最推崇的书法家其实既不是王献之,也不是王羲之,而是钟繇。

梁武帝的名言是“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之不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王献之不如王羲之,王羲之不如钟繇,学王献之是画老虎,学钟繇是画龙。

🐅  🐉 

但很遗憾,在梁武帝时代钟繇的墨宝已不多见,而王羲之的书迹尚有不少。

与钟繇相比,王羲之自然不够质朴,但相比于王献之则“右军之体微古”,于是,梁武帝决定借王羲之来弘扬钟繇古法。


 正是在梁武帝的推动下,周兴嗣撰文、殷铁石集字,推出了《千字文》,赐予八王,宗室弟子争相学习。

而到了南朝陈,这篇集王羲之字的《千字文》已经流传到民间。😏

▲真草千字文


 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极力学****王羲之家法,在永欣寺阁潜心研习三十年,“临得《真草千字文》好者八百本,浙东诸寺各施一本”。

因此,智永对传承和发扬王羲之书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以说,智永之于王羲之犹如羊欣之于王献之。😛


因为梁武帝的推动,梁陈时期王羲之的字越来越流行,之后的唐代,唐太宗李世民也是王羲之的迷弟,王羲之再压王献之一头。

在之后的千年里,或许是因为喜欢质朴的人更多,又或许是孝道文化的影响,王羲之的一哥地位越来越稳固,终于成了“书圣”。🙇🏻‍♂️🙇🏻‍♂️





文字 | 画虎咸鱼癸

插画 | 画龙豪猛男



「    大   凝   书   房    」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

咨询相关事宜❤4娃(sally68379)


父子争雄:到底谁才是书法一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