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短文评价——爱丽丝,雨,哀廖

2023-04-04 19:50 作者:_八云夢  | 我要投稿

加粗为原文,红色为重点关注部分

无特殊格式为评价


霜白的伞面落下啪嗒作响的雨滴默默地保护着下面的人偶师。

表意有点不够缜密。

伞面上打着雨滴还是雨滴集聚由伞边落下?如果打上,那就不应该用落下,如果是集聚,那就不应该写出“啪嗒”这种声词,动作割裂开了,而且整体看模糊不清,对于读者构建一个类似现实发生的场景来说,没有什么益处,尤其你这整篇文章就是选的这么个风格。

另外,后方拟人可以再抓一些要素,选择“矗守”“缄默”这类大一点的词儿稍微照顾一下前面那个复合词霜白,当然这个看个人选择。

还有,颜色上,颜色对于场景本身是能做到调整“温度”的,就像摄影之类的知识一直提到的一样,霜白就会比较“冷”,“象牙白”就会比较暖(因为有动物)。

不过颜色也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用好的要素,落笔谨慎一点。

 

她不喜欢让织就长裙的丝线中混入雨的丝线。

丝线的比喻选择稍微有点问题。

这里不是说雨不会成丝线,丝状,一方面,游丝(怎么突然有种工业感)给人的感觉还是集中在“缥缈”“连续”“游离”的程度上的,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里混在针线里的水滴给人的感觉实质上是像胶水一样,“黏稠”“沉重”“难以去除”,这里我是觉得可以干脆的选择“沾染”“侵入”“混杂”这种很有攻击性,很突兀的词,去突出爱丽丝视角下这些玩意儿到底有多不被待见。

另一点,上文中已经描写了“啪嗒作响”,至少证明这会儿的雨滴,不是毛毛雨的程度,更像是雨后在树下惹人不爽的树叶积攒的残雨,这点也能说明“丝”这个意向实质上不大合适。

当然大雨的话(就像你后面写的)

忽然,有什么轻轻敲响了伞面。爱丽丝吓了一跳,退后一步想要看清来者。

前后冲突。

被吓一跳,就不应该是,轻巧的敲,而应该是“崩裂”“撕裂”开的树枝重重的“捅”“打”了一下,以此才能吓到人,这个动作过程里,重要的不是“突然”本身,而是“突然”发生的事情本身。

而且往后看,这把伞这会儿是拿在爱丽丝手上的,那主要的惊吓就不应该来自于声音,而是手上的重量,人对于触觉的感受比起视觉要敏感得多,想象一下你手上拿的雨伞突然被路边的树枝刮擦了一下的那种猝不及防。

另外的,要是你不想让爱丽丝变成什么女强人而是像被惊吓到的弱女子的话,请让这个冲击来得更大一点。


原来是树上一枝被淋湿的花儿。花瓣渗满了雨水,沉甸甸的,把她们攀附的树枝压得直不起身来,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描写没啥问题,主要在链接词上。

“原来”或者量词“一副”以及“的样子”实质上是吧视角放到评价者上了,和一开始的上帝视角不相符,另一方面,主观评价很容易在这种时候变得“矫揉造作”,写出场景,读者自己会读的。


“...向来高仰着头的花儿怎么能这般蔫巴呀。”

核心段,先说个比较大的问题。

人是不会这么说话的,也不会这么想

心情平静的人一般情况下来说,不会在这种时候显着没事自言自语这些话(特殊情况例外,比方说极度的痛苦(吼,叫)或者悲伤又或是龙场悟道级别的舒爽),也不会在大脑中补足“向来”“怎么能”“这般”这种拧巴一下的感觉,而是会很干脆的,“花都蔫巴了”然后迅速的进入到下一个思路中去,至于是睹物思还是回忆之类的就仁者见仁了。

这就衍生出两个问题,如果这句话本身是爱丽丝的“思考”,那你紧跟着的应该是爱丽丝的动作,补足后续的思路导致的爱丽丝的神态变化,如果这句话是自言自语,多了,可以砍掉一些内容。

 

离家只有几十步路了,她想到明天就要还回去的魔导书还有三个章节没看完,得早些回去。但爱丽丝看看不远处的宅邸,微微有些迟疑。

No problem。思路接动作接神态,很顺

 

随后,她把伞举高,为那垂下的花枝挡去细雨。而舞跃的指尖呢,在操遣着人偶撑着不知哪片被大雨打下的阔大叶片,火急火燎往回赶,最后撑着另一把雨伞出来回到主人身边。

老问题,不用提问,而且后半段主语指向不明了。

谁火急火燎?爱丽丝火急火燎的操作人偶往回赶还是人偶火急火燎的往回赶?当然最后一段表达还是明确了主语是人偶就是了。

倒也可以用一个连接段写人偶然后转过去。

小问题,小问题。


爱丽丝摸摸她的头,随即离开了那里。

那只小巧的人偶,则继续替她的主人浮在那儿,为那条花枝撑着伞,直至雨过天晴。

为什么这么做?爱丽丝自己也不清楚。

或许只是童心未泯吧。

完全撑得起结尾,没啥问题。


短文评价——爱丽丝,雨,哀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