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爱读《满江红》的老人,已经离开整整一年

去年的今天
2019年1月16日
一位爱读岳飞《满江红》的老人
在北京去世
享年93岁
回忆起自己的人生
他曾说
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
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
面对这样庞大的题目
我不能有另一种选择
一个人的名字
早晚是要没有的
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
便足以自慰了
这位把满江红当作一生追求的老人叫于敏

于敏是天才。
1944年,18岁的于敏考入北京大学,新中国成立那年又以物理系第一名的成绩考取研究生。
一次数学考试,题目难度极大,数学系本系学生的平均分尚不足20分,最高分不过60分。
但一张100分的试卷震惊了校园。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张试卷竟出自一个物理系旁听生——于敏。
于敏对理论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及更重要的,天赋。
年轻时听学术报告,于敏可以在报告人刚刚列出公式时不假思索地给出正确答案。
日本理论物理学泰斗朝永振一郎赞叹于敏为“国产土专家一号”,因为这个年轻人从没有出过国,也没有接受任何外国理论物理学家的指点,全靠自己钻研,就将中国的原子物理水平带上了新的高度。

于敏干成了天大的事业。
1961年的一天,于敏的领导钱三强找到他,问他:“院里研究决定, 请你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你看怎么样?”
自1951年他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来,于敏已经在原子物理领域徜徉了10年,奋斗了10年。
接手氢弹研究,就意味着隐姓埋名数十年,一生默默无闻。
更何况,氢弹理论并不是于敏最感兴趣的课题。
但于敏说,爱国主义压过兴趣,过去学的东西都可以抛掉。
一定要全力以赴搞出氢弹来!
自此之后的28年,他的名字彻底消失在公众视野中。但是,中国有了“于敏方案”,有了武器化、小型化、威震敌胆的氢弹。

于敏是侠之大者,是最著名的“无名者”。
你我都看过关于他的传说——
于敏构型是世界唯一。
1999年9月18日,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他作为代表发言。
2014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2015年1月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他成为当年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2018年,他被授予改革先锋。
2019年,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你我也听过他的淡泊——
他家客厅高悬一幅字:“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28年隐姓埋名生涯,他妻子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
他被别人称为“氢弹之父”,他自己说:氢弹之父,这样提不符合科学,我一直不赞成。
年逾九旬的他,仍是科研单位的重要“顾问”,以平生所学继续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发光发热。
……

73岁那年
于敏以一首《抒怀》为题的七言律诗
总结了自己沉默而又轰烈的一生:
忆昔峥嵘岁月稠,
朋辈同心方案求,
亲历新旧两时代,
愿将一生献宏谋;
身为一叶无轻重,
众志成城镇贼酋,
喜看中华振兴日,
百家争鸣竞风流。

干惊天动地事
做隐姓埋名人
今天,让我们一起感谢于敏
感谢这位眼睛里
永远含着笑的老人
来源 | 综合北洋之家、共青团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