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咨询赵晶:清洁能源发展前景广阔,从四个方面做好能源转型
2022年4月,正值第53个世界地球日之际,博鳌亚洲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与绿色相关话题的讨论热度只增不减,“碳中和”再次成为热门议题。
能源行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和主战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指出,确定能源保供增供举措,提升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可见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缺一不可。

(采访原文发布于4月25日“中国经济新闻网”,原标题为《致同咨询赵晶:清洁能源在“双碳”目标下的发展潜力巨大》,记者陈姝含,本文乃据此编辑而成。)
对此,致同咨询能源与自然资源行业领导合伙人、信息科技咨询主管合伙人赵晶在接受采访时建议,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碳中和框架下的能源转型,同时,她指出,在“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如何在碳中和框架下实现能源转型
赵晶表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前提是保障能源安全,将保供与转型作为能源结构调整的一体两面。
赵晶强调,“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能源低碳转型发展,需要从能源的产、供、储、销各个环节的有效安排来保障。从生产和供应方面来看,将着力增强能源自给能力,加大清洁能源建设投入力度。从储能方面来看,化石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储能建设都将是保障能源安全和低碳转型所需的重要手段。从销售方面来看,低碳转型主要是推动绿色能源消费促进和支持政策的完善,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统筹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电力交易等市场建设,提高消费群体对清洁能源的选择取向。而能源安全可以加强能源预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加强全国和分级分类的能源消费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能源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涵盖能源、应急、气象、水利、地质等部门的极端天气联合应对机制,提高预测预报和防灾能力;健全能源供应风险应对机制,完善极端情况下能源供应应急预案和应急状态下的协同调控机制。”
“双碳”目标下,清洁能源领域将如何发展?
赵晶认为,“双碳”发展的本质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双碳”背景下清洁能源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赵晶提出,清洁能源生产有望继续增长,其中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成本均出现明显的下降,集中式光伏和陆上风电已经实现平价上网,未来随着减排目标的推进,风、光方面的投资将持续扩大。
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接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决定了能源系统的储存、调节能力需要与生产建设速度相匹配。清洁能源相关的储能技术,例如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有望迎来持续投资和创新。
从销售端来看,针对用户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制,例如降低能源成本、提高能源效率、确保供电稳定性,以及降低碳排放等需求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将在技术创新的推动下逐步获得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分布式能源系统将更好地整合和优化各种清洁能源和化石能源的综合利用,包括风能、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和氢能等,这将更加有效的促进清洁能源的本地消纳。
对于清洁能源发展而言,消纳问题突出主要是由供需增长不匹配、网源发展不协调、系统调节能力不足造成的,而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电力市场将有利于打破省与省之间的壁垒,从而在在更大范围内统筹消纳清洁能源,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开发和利用,并通过市场化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有效解决清洁能源与常规电源之间的利益补偿问题、清洁能源输送省(区)与接收省(区)之间的利益平衡问题,吸引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清洁能源的生产、储能、运输、应用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