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进化与提升

2021-04-12 00:37 作者:啪叽一聲  | 我要投稿

‍今天针对马督工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谈一些我的个人想法。

椰树集团广告有争议,也许需要“人民陪审团”


督公的想法概括如下:

“根据身份证号码随机选择一些人来参与评判,然后再根据话题对参与者的职业、身份、年龄等参数进行微调,给他们一些时间了解情况,最后再针对问题进行评判。”


个人以为,该想法的成本其实并不会很高,在公安部户政管理系统里添几行代码就可以实现随机选择的功能。然后连接电信运营商的数据库,就可以提取出相应的电话号码进行通知并推送相应链接。最后在一定时间后被选择的人在网页上完成投票或意见填写,汇总到相关机构进行处理完活。

哪怕是我国这种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该系统的软件部分也只需要一两个码农就可以完成,硬件部分更是完全不需要。到了最后的评判环节也是使用司法或媒体部门的现有人员,人力成本增加也很有限。

所以用“成本”这种老生常谈来吐槽督公只是部分人面对不了解的话题没话找话的哗众取宠,就和满屏的“太理想了”是同样性质。

督公“人民陪审员”的想法的真正问题在于:该想法只适用于对“公序良俗”这类面向普罗大众进行调查的问题。也就是说这里的“人民陪审员”的功能和任务并非在于“陪审”,而在于属性采样。

就拿上面视频连接中椰树广告的情形来说,若在这次事件中采用了“人民陪审员”的方案,被选择进行评判的人并不需要具有任何相关知识,只是用自己的个人想法和直觉来对某个问题作出评判而已。这次陪审需要的是大众的态度,而非大众的判断和思考。

所以督公的“人民陪审员”的适用范围注定是十分狭窄的,陪审员的真实身份只是被调查对象,而非真正的陪审功能。

在面对一些专业问题时,大众的看法往往会与现实真相大相径庭。比如转基因食品在低学历人群中就是口碑崩塌的状态,这样的陪审员得出的结论多半是错误甚至荒谬的。因此要想让“人民陪审员”制度发扬光大,我们应当建立一套廉价高效的自恰体系,用大浪淘沙的思路主动淘洗出那些真正具有相应能力的人群。

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网络论坛,允许所有人参与。人们可以自由寻找对手建立话题,然后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判裁决。胜利者获得相应积分,在积分累积至一定程度时获得专家身份,或者说——成为了裁决官。

裁决官通过评判话题获得佣金和相应积分,评判错误则损失积分。最后积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与现实中的货币进行兑换。这样一套机制的建立将会使海量人群分出能力的层级,以便让系统和国家无比迅捷的选择出那些真正可以做出正确决定的人群。

当然这样的构思的具体细节是非常庞杂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转至以下链接详细了解: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7162204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进化与提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