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环——基于网络原理的宇宙物流体系
本文属于科学幻想,不保证具有现实操作性,请不要当真
假如在未来,人类飞出太阳系,没有空间跃迁技术,没有超光速通信技术,那不同星系之间的人类如何传递资源?
我们先来想一下不同星系之间的空间条件:真空环境,星球间距离以光年计算,星体的引力稳定。说人话就是长距离,没有阻力,万有引力变化小。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计算好引力,只需要把物品以一个较高的速度送过去,它就能稳定的到达目的地,不需要太多操作。
基于上面的条件,我想到了“星空环”技术。
星空环是一种巨大的环形建筑,它可以利用磁场对物品进行加速或者减速,负责物品的发送与接收。星空环分为主环与副环,主环由几十个星空环组成,如同一个隧道,位于人类聚集地。主环可以通过运动每一个星空环的位置,调整加速过程中物品的运动轨迹。副环组成的星空环较少,在不同主环的空间中部署,通过计算引力决定位置,负责物品在传输过程中维持速度与调整方向。
两个主环点组成一条运输线路,线路中根据距离部署若干副环。每个主环就是一个巨大的人类聚集地,一般在一个星系中,副环则是在宇宙中,有一定量人类驻扎,负责维护与保护,副环驻扎人类需求的生活物资由主环发送,在副环处拦截。
人类的开拓舰队可以带着很多星空环出发,到达指定地点后放置星空环,主环便可以通过星空环向副环地区发送物资。设置好后留下驻扎人员,然后去往下一个指定地点。直到下一个星系,供人类开发繁衍。
星空环技术的优点有很多,最大的就是耗费能源极少。只需要付出物品的加速能量以及若干其他方面的消耗,同属一个能量级。对比使用星空舰队运输,不需要额外加速舰船。运输成本可以说低到可怜。
还有就不需要人员的陪同。到了星际殖民时代,人绝对是最宝贵的资源,让人类去运输物资,是一种巨大的风险和人力成本。而星空环由于轨迹固定,不需要多余的空间去维持人类生存。只需要机器人操作,极大的降低了人力成本。
可以运输很多物品,宇宙舰队的空间是有限的,它一次只能带这么多东西。而星空环则是暴露在宇宙中,只要控制好物品的间隔,便可以源源不断的向目的地发送。如果把宇宙舰队比做卡车,那我们星空环便是传送带。运力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那缺点是什么呢?容易被偷……,星空环是不能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的。如果有人心术不正,完全可以开着舰船将物品拉走,副环的驻军是来不及驱逐的(由于距离太远导致的信息传递时间差太大)。不过好消息就是,被偷走的物品和星空环运输的物品比起来,属于九牛一毛,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那标题的“基于网络原理”又从何谈起呢?其实联想一下就知道,主环就是路由器,副环就是中继器,而运输路线就是网线,至于物品就是比特了。
线路固定,两个主环都可以想对方发送物品,那如何保证物品之间不会冲撞呢?网络中用争用期(信息来返的时间,即二倍到达时间)解决。在宇宙运输这种动辄数光年的距离里显然不合适。我们可以尝试在货物箱里添加制动装置,微调轨迹,让来往的货物擦肩而过,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理解成双车道即可)。
现在我们来设想一次货运过程帮助理解。人类在b645恒星系中发现了富含铁元素的行星。人类的开采部队驻扎在此,并建立主环。接收来自上一个聚集地的需求物资,供人类在此地长久生活。在工厂机器中,铁元素被提取出来,发送回聚集地。
铁元素装入运输仓。运输仓包含了联络装置,微制动系统(调整轨迹防止撞击),主控电脑。不需要人操作。运输仓在主环的加速下,以半光速状态,弯曲地(由于引力问题,所以运动轨迹并不是直线)向聚集地飞去。飞行过程中,一直向外发射信号(光速传播),讲述次运输仓的位置,目的地,速度等。途径副环,进行速度修正,也与聚集地发送的运输仓擦肩而过,最终历经数年,到达聚集地,被主环减速,拉到仓库,发到工厂,加工成各种部件……
小说里,经常有桥段便是主角出身卑微,是一个宇宙运输人员,驾驶着宇宙舰船运送物资和商品。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地球思维,只是把地球上的轮船放到了太空中,一切照旧。实际上,真到了宇宙大航海时代,人绝对是最宝贵的资源。让人类负责运输,除非是独一无二,具有极高社会价值的东西。日常的货运,光负责维护人类正常生活的系统就比货运的物品本身高上千倍万倍。所以,宇宙时代的运输一定是无人模式。
设想一下,整个银河系中,人类在宜居的星球中,建造了庞大的聚集地,整个恒星系内都是人类的宇宙城。这种地方称作“地球区”,在不同的地球区之间,人类依托次等星球,建立起小一点的聚集地,称作“大陆区”,而大陆区与大陆区之间,又是数量繁多的开采去,负责资源的开采。每个区都至少有一座主环,负责物资的运输,而主环之间,又有副环,副环上,具有少量的驻扎军队,维护运输线路安全。
主环之间构成一条运输线,无数的主环,组成了一条庞大的运输网。节点便是一个个区,资源在网中流通,维持人类的生活。人类就这样,把网一点点扩大,直至覆盖整个银河系。运输线路就好像血管一样,供养了整个人类群体。
而人类之光,闪耀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