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蒋勋:元春省亲

2023-02-24 21:07 作者:深海少女有点甜  | 我要投稿

(文章转载自蒋勋《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1》,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楼梦》第十六回叙述到贾府的长女元春,嫁到皇宫后,封了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皇帝特别体恤嫁进深宫的女子,多年不得与父母亲人相见,准许回家省亲。贾府阖家上下一方面感谢皇恩浩荡,另一方面就开始忙着大兴土木,找了叫山子野的园林设计师规划,建造迎接贵妃回家的省亲别墅。


        十六回、十七回,一直到十八回,都围绕着元春回家省亲这一主题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兴建省亲别墅大观园,保留了传统园林建筑的珍贵资料。第十七回贾宝玉随父亲第一次游园,奉父命为每一处景观即兴题写牌匾对联,不仅说明了传统园林的布局美学观念。也说明了文字文学在中国建筑中扮演的重要点题功能。



        许多学者考证过,清代并没有嫁进皇宫的妃子准许回家省亲的史实。因此,元春回家省亲这样重要的情节,竟是《红楼梦》作者杜撰的虚构故事吗?


        今天的读者可能已经很难体会,年纪只有十五岁上下的少女嫁进皇宫,一辈子被关在宫中的悲惨事实。贾元春是贾府的长女,生在正月初一,被认为福大命大,果然嫁进皇室做了娘娘。然而,嫁进皇宫真的是福大命大吗?



       《红楼梦》如果是一部同情所有女性遭遇的小说,那么贾元春嫁进皇宫,看起来荣华富贵到了极致,却也仍然是作者椎心悲悯的对象吧。


        今天的青年读《红楼梦》第十八回,可能很讶异于贾元春回家省亲的场面。元妃回家是元宵那一天,天蒙蒙亮,方交五鼓,元春的祖母贾母、母亲王夫人,都开始“按品大妆”,穿戴起各自爵位封诰的礼服头饰。作者描述了皇家的礼节森严,贾府上上下下的战战兢兢,不敢有一点儿差池。从早等到傍晚,一直耗到了点灯时分。一家人都累得精疲力竭,才听到跑马之声,十几个太监拍手示意,元春车轿才将抵达,这是整整一天的漫长等待。



        也许有人在《红楼梦》里看到的是贵族皇室的富贵荣宠,看到第十八回,必定充满艳羡之心,恨不能自己做一日元妃,享受一日这样的排场也好。


       十几对太监一一相对站立,隐隐鼓乐之声,一对一对过完,然后才是八个太监“抬着一顶金顶鹅黄绣凤銮舆,缓缓行来”,是元妃车驾到了,贾母立刻率领众人全部跪下。



        这是祖母、母亲向女儿下跪了。青少年时第一次读到这一段,有一点儿心惊,或许也因为如此,以后并不觉得《红楼梦》是一部炫耀荣华富贵的书,毋宁作者更要传递的是富贵荣华背后不可说的荒谬辛酸吧。


        第十八回,作者描述元春欲行家礼,跪拜自己从小最亲的祖母,母亲,然而都被阻止了。这个少女嫁进皇家,成为妃子,她与家人的关系就只是“君臣”,不再是“父女”“母女”或“祖孙”。元春见到祖母、母亲,“三人满心皆有许多话,俱说不出,只是呜咽对泣”,然而元春说的第一句话,是如此心如刀割的话——“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如果《红楼梦》的作者杜撰虚构了一位深宫妃嫔回家省亲的故事,他要借这一故事批判一个文化最非人性的本质吗?他要借着元春的口,说出一句让整个民族深思的控诉吗?


        “不得见人的去处”,元春说的正是“皇家”。这或许也是所有艳羡《红楼梦》的荣华富贵的读者,津津乐道于《红楼梦》的贵族族谱的考证家,应该深思的一句话吧。



       为什么皇家是“不得见人的去处”?为什么一个皇宫里的男子要豢养如此多的少女?


        为什么一个皇家要有那么多的太监?把穷苦人家的男孩从小阉割,失去性和生殖能力,养在宫里,无论后来如何假借皇室宠爱可以作威作福,也只是一群生理心理都无法健康的残障。


        贾元春嫁到“不得见人的去处”,一个以帝王一人为中心的富廷,围绕着许多十几岁的青春少女,少女各有妃嫔等级,皇帝傍晚就依照敬事房呈上的牌子,决定那一晚跟哪一个少女睡觉性交。被翻到牌子的少女,洗干净身体,赤裸一丝不挂,用黄绫被子裹着,由太监抬到皇帝寝宫“侍寝”。“侍寝”也就是交配。如果不迷惑于所谓荣华富贵,这样的皇家其实像一个皇帝专用的“妓院”,妃嫔各有封号,妓院妓女也都有花名册。皇帝翻牌子跟嫖客选妓女有那么大的不同吗?



        被皇室选进宫的少女,也有可能一辈子见不到皇帝,一辈子没有福分被翻牌子,一辈子老死宫中。


       《红楼梦》的作者是要炫耀家族出了这样一位“娘娘”吗?还是在所有的富丽排场之下掩藏着不可说的伤痛,伤痛一位亲人如此断送了青春,伤痛富贵背后连庶民的亲情都无法享有的巨大悲剧。


        元春省亲一段,或许使许多贪恋权贵荣华的少数读者昏了头,向往那样的权势荣宠,然而相信稍有人性的一般老百姓,都看得出这一段描述背后隐含的沉痛控诉。



       《红楼梦》正是在残酷的权势、腐败的富贵中,为人性的反省留下最后一点儿温暖的人性空间。


        没有贪婪权势富贵之心,一定读得懂《红楼梦》的“一把辛酸泪”,贪婪权势富贵就很可能“以假为真”,也就离《红楼梦》作者的真正心事越来越远吧。


        元春接见父亲贾政,说的是如此真切的话:“田舍之家,齑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



        这么明白直接的话,不需要考证,一般老百姓也不会读不懂。《红楼梦》常说“假作真时真亦假”,富贵荣华是“假”,人性的至情至性才是“真”。多半的考证家会不会以“假”为“真”了?




封面:



截图来源于1987央视版《红楼梦》第七集、第八集:





蒋勋:元春省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