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大国的“重返月球”为何光说不练还喜欢搭便车?

一谈起在月球表面的软着陆,经常定式一样,就有人说这是超级大国在50年前就可以轻松完成的太空任务,而且人家是载人在月球表面多次软着陆成功最终又成功载人返回。因此在50年后才实现月球表面的再次软着陆而且是无人状态的,完全谈不上是什么“高技术”。于是新兴大国在月球正面和背面的连续软着陆成功,让很多国家都认为其技术难度不过如此。于是最近5年,准备发射月球软着陆飞船的国家,没有10个也有8个。都认为软着陆月球表面,投入少而且还容易在全球“出人头地”,自然成为很多有太空野心和有想法的国家积极跟风的对象。但是理想是一回事,现实是另一回事。这个名单中,最早冲在前面的2个国家发射的飞行器,软着陆月球接连失败,给这波探测月球的热潮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也让后面有计划但还没有实际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普遍都推迟了自己发射同类探测器的计划。有的改为探测火星,有的改为探测小行星,有的干脆无限期推迟了发射。这种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散的状态本身就比较奇异。而更奇异的是。目前所有新兴大国之外的月球软着陆计划。其实都有NASA深度参与其中。基本都是超级大国在几年前“重返月球”计划的一部分;说白了就是超级大国自家的重返月球计划的多个“先锋官”和探路信使。在已经失败的2家的月球软着陆飞船中,NASA的仪器都占据了2种飞船上,有效载荷的一大半。因此2家的飞船先后坠毁失踪。NASA比表面上的发射国本身都着急。又是打气鼓励又是出动设备寻找,忙的不亦乐乎。让观众以为NASA如此关心他国的科技发展,其实是关心,

他自家的设备还有没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但是所有的搜索结果都是绝对的失望,两个马甲都在月球表面摔的粉碎。这种表面上是搭便车,实际却是起到幕后核心指挥的作用。但是超级大国本身又不想投入过多的资源,着实让人感到奇怪。这等于是扬言要2024就要再次载人重返月球表面。但是到目前仍然处于光说不练的状况。几百公斤的探测器都不发射,还谈什么4年后发射上百吨级别的,有人软着陆月球再返回的巨型飞船?当然瀚海狼山(匈奴狼山)认为,2020年的现实状况也打乱了NASA的部分后续安排。否则NASA在今年会继续发射一到两个更新的马甲到月球轨道。这次干脆就不是搭便车了。而是一车“乘客”甚至连车子本身都NASA的原装产品。只不过再次借用了其他国家的名头。万一发射成功了,则皆大欢喜。如果再次摔在月球表面。

那么也是挂名国技术薄弱,和NASA的综合实力无关。可事实是从头到尾这些发射都是超级大国直接掌控的。前两年不少国家还愿意自掏腰包给超级大国当这种探月的马甲。但是前面的连续多次失败,让这种风气消停了不少。所谓的2024年重返月球,看来就是超级大国的战略忽悠。可惜这年月,大忽悠都不好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