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儒法斗争史部分》1.2 陈胜、吴广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仅供学习参考】
2、陈胜、吴广
秦朝末年发生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农民大起义的领袖。
陈胜[1]又名陈涉,阳城[2]人,原是雇农。吴广[3]又名吴叔,阳夏[4]人,原是贫农。公元前二〇九年七月,他俩同其他贫苦农民九百人,被强征去渔阳[5]服兵役。因遇到暴雨,耽误了日期。按照秦朝法令,误期到达就要S头。于是,陈胜、吴广带头S了押送他们的秦朝军官,率领九百农民“揭竿为旗”,举行起义。
起义军手拿木棍、锄头,英勇奋战,接连攻下许多县城,并在陈县[6]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革命政权。陈胜被拥立为王。各地农民纷纷起义响应,残存的六国旧贵族和反动儒生也抱着各种野心混入起义行列。起义队伍迅速扩大为几十万人,短短几个月内,大败秦军,势如破竹,直逼秦朝首都。
陈胜、吴广所以能迅速发动一场规模巨大的全国性农民革命战争,是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的。秦二世时,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的代表赵高,篡夺了政权,大大加剧了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阶级矛盾极其尖锐化,面临饥饿和si亡威胁的人民再也无法忍受,农民起义的烈火已在各地燃起。所以,陈胜、吴广起义后,很快就出现了“方二千里,莫不响应,······县S其令丞,郡S其守尉”[7]的大革命形势。
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起义军最后失败了。吴广在西征途中被部将假借陈胜命令S害。陈胜在撤退途中被叛徒庄贾S害。失败的原因,除了政策上的一些问题之外,主要是六国旧贵族和反动儒生从内部的破坏。他们腐蚀农民军干部,分裂起义队伍,甚至在战斗的关键时刻,割地称王,实行复辟。他们是农民革命的si敌。
陈胜、吴广胸怀“举大计”,以“死国”[8]的决心,慷慨宣称:“壮士不si即已,死即举大名耳”[9],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大无畏的革命斗争精神,有力地驳斥了孔孟的“中庸之道”和“忠恕”、“仁爱”、“安贫乐道”等反动谬论。他们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0]的响亮口号,狠狠地痛击了孔孟鼓吹的天命论和英雄史观。他们领导农民起义,建立革命政权,气势磅礴地登上了历史舞台,把儒家鼓吹的“君君臣臣”、“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等反动说教砸了个稀巴烂。陈胜还当面批驳了混进起义军的孔丘八世孙孔鲋关于“兴灭继绝”的复辟谗言,指出“六国之后君,吾不能封”[11],并豪迈地说:“吾亦自有不及于周,又安能纯法?”[12]我们是自己造反斗出来的,从来不是周朝的臣民,怎能效法周礼呢?这些话表达了广大起义农民反对复辟倒退的战斗意志。陈胜、吴广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早的反孔斗争英雄。
陈胜、吴广虽然牺牲了,但他们发起的农民大起义的历史功绩是不朽的。正是这场大起义推翻了被赵高篡夺了政权的秦王朝,粉碎了奴隶主贵族的复辟阴谋,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13]
注:
[1] ?—公元前208年。
[2] 今河南登封。
[3] ?—公元前209年。
[4] 今河南太康。
[5] 今北京市密云县。
[6] 今河南淮阳。
[7]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8] 革命造反,为国牺牲。
[9] 《史记·陈涉世家》。为革命死得壮烈。
[10] 《史记·陈涉世家》。帝王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11] 《孔丛子·答问》。
[12] 《孔丛子·答问》。
[13] 《毛泽东选集》一卷本58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