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象虎疑
驳象虎疑
《管子·小问篇》
【原文】
桓公乘马,虎望见之而伏。
桓公问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马,虎望见寡人而不敢行,其何故也?”
管仲对曰:“意者君乘驳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
公曰:“然。”
管子对曰:“此驳象也,驳食虎豹,故虎疑焉。”
【今译】
有一次,齐桓公骑马出游,来到郊外山林之中,林中有一只老虎远远地看见他便静悄悄地趴伏在地上,一动不敢动。
事后,齐桓公问管仲,说:“今天我骑马出游,老虎看见了我便被吓住了,不敢往前走,这是什么缘故呢?”
管仲回答说:“我估计君主您当时一定是骑着一匹毛色驳杂威武的高头驳马,迎着太阳奔跑,骑着驳马迎日而驰吧?”
齐桓公点头,说:“是这样的。”
管仲说:“这匹马的样子像驳,驳是一种外形像马,倨牙,而食虎豹,能吃老虎和豹子的猛兽。所以,那只老虎以为您骑的是驳,所以疑惧害怕了。”
【赏析】
这则寓言中,老虎被外貌像驳的马给吓住了,老虎被外表假象所迷惑,产生错觉,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老虎因而心中有所疑惑和畏惧,自己把自己吓住了。
这则寓言启发我们,聪明人应该看透一些假象,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蒙蔽,以至于自己吓唬自己,裹足不敢前;而应该明察秋毫,由表及里,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后人用“驳象虎疑”比喻为假象所迷惑而发生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