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基础理论(10)
39学 校建筑
学校建筑包括中小学校建筑和高等学校建筑。1.中小学校建筑的规模及布点。一般小学为六年学制,正常情况下分为12班、18班、24班等。中学分为18班、24班、30班等。学校的布点应根据各区、居民点及小区规划人口数量,均匀合理布点。小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米,中学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米。选择学校校址应考虑周围环境安静、卫生、阳光充足、空气新鲜、有良好的社会安全环境。中小学校建筑总平面布局:学校用地由校舍建筑用地、体育活动用地、实验及绿化用地等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内容布置应满足使用要求,功能分区明确,既要联系方便,又要避免相互干扰和影响。校舍由教学用房、办公用房及生活服务用房组成。教学用房由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公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科技活动室及体育活动室几部分组成。普通教室是教学用房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对教室的设计不仅要有足够的面积,而且座位布置排列应合理。教室应有良好的采光和日照,但要避免阳光直射。教室应有良好的声环境,避免外界噪声的影响。教室还应有良好的室内温度要求,夏天有良好的通风,冬季有采暖和换气设施。中小学建筑的实验室和各种专业教室设计应根据使用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功能使用的各种需要来布置平面及各种设备。2.高等学校建筑。高等学校有大学、学院和专科学校等三类。高等学校的总平面布置主要应考虑功能分区合理,联系方便,环境优美,且要考虑发展用地。高等学校分为教学中心区、科学研究区、体育活动区、实习工厂区、后勤服务区、学生生活区六大部分。教学中心区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校区核心。校区主体建筑可以是教学主楼,也可以是图书馆、科研中心等部分。高等学校教学建筑主要包括一般性教学建筑, 主要指普通教室及公共教室。专业性教学建筑,主要指各种实验室和专用教室、科研性建筑、实习工厂等四部分。图书馆建筑是高等学校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设计要突出使用功能,宜采取开放型布局,以开架阅览为主,同时应考虑图书馆工作自动化、图书借阅、阅览现代化设备的发展趋势,为教师、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0
托儿所、幼儿园建筑为学龄前儿童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而使用的建筑为托儿所、幼儿园建筑。供三周岁以下的幼儿使用的建筑为托儿所,为三至六周岁幼儿使用的建筑为幼儿园。幼儿园(包括托、幼结合建筑)大型为10~12班:中型6~9班: 小型为5班以下。单独托儿所的规模不宜超过5个班。托儿所、幼儿园每班人数:托儿所的小、中班为15~20人:托儿所大班为21~25人:幼儿园小班20一25人,中班26~30人,大班31~35人。托儿所、幼儿园地点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远离各种污染源,并满足有关卫生防护标准的要求。2. 方便家长接送,避免交通干扰。3.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环境优美。4.能为建筑功能分区、出入口、室外游戏场地的布置提供必要条件。托儿所、幼儿园总平面设计要求: 1. 对建筑物、室外游戏场地、绿化用地和杂物院等进行总体布置,做到功能合理,方便管理,朝向适宜,游戏场地日照充足,创造符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环境空间。2.室外活动场地必须各班设专用场地。每班的游戏场地面积不应小于60平方米。各班游戏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3.宜布置有集中绿化,并严禁种植有毒、带刺的植物。4.在供应区应设置杂物院,并单独设置对外出入口。基地边界及游戏场地、绿化等宜设置安全、美观、通透的围护栏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要点: 1.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避免相互干扰,方便使用管理,有利于交通疏散。2. 严禁将幼儿生活用房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内。3.生活用房的室内净高:活动室、寝室、乳儿室不低于2.80 米,音体活动室不低于3. 6米。4.建筑造型及室内设计应符合幼儿的特点。5. 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的日照方位,并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少于3小时的要求。温暖地区、炎热地区的生活用房应避免朝西,否则应设置遮阳措施。6.各房间应满足隔声的要求。
41饮食建筑.
为人们在公共场所提供宴请、就餐、零餐、零饮的建筑称作饮食建筑。饮食建筑分类: 1.营业性餐馆(简称餐馆)。2.营业性冷、热饮食店(简称饮食店)。3.非营业性食堂(简称食堂)。饮食建筑分级: 1. 营业性餐馆分为三级:一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高级餐馆。餐厅座位比较宽敞,环境舒适,设施、设备完善。二级餐馆为接待宴请和零餐的中级餐馆,餐厅座位比较舒适,设施、设备比较完善。三级餐馆,以零餐为主的一般餐馆。 2.饮食店建筑分为二级:一级饮食店有宽敞、舒适环境的高级饮食店,设施、设备标准较高。二级饮食店为-般饮食店。 3.食堂建筑分二级:一级 食堂餐厅座位布置比较舒适。二级食堂餐厅座位满足基本要求。饮食建筑选址和总平面设计应考虑: 1. 选择群众使用方便,通风良好,并具有给水排水条件和电源供应的条件。2.严禁建于产生有害、有毒物质的工业企业防护地段内,与有碍公共卫生的污染源应保持一定距离: 3. 基地出入口应按人流、货流分别设置,妥善处理易燃、易爆物品及废弃物等的运存路线与堆场。4.在总平面布置上,应防止厨房的油烟、气味、噪声及废弃物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5.一、二 级餐馆和一 级饮食店建筑宜有适当的停车空间。饮食建筑建筑设计要点如下: 1.饮食建筑包括餐厅或饮食厅、公用部分厨房和辅助部分组成。2.餐厅或饮食厅每座最小使用面积分别是: -级餐馆和饮食店为1.3平方米,一级食堂、 二级餐馆和饮食店为1.1 平方米,二级食堂为0. 85 平方米,三级餐馆为1平方米。3.饮食建筑有关用房应采取防蝇、鼠、虫、鸟及防尘、防潮措施。4.餐厅和饮食厅的净高、餐桌布置、采光、通风应有规范要求。5.食堂售饭口数量可按50人设一个考虑。间距不小于1. 1米。6.餐厨面积比应根据级别、经营品种、原料贮存、加工方式燃料等不同情况调整。一般100座以上的饮食建筑,餐厨面积比约为1: 1。7.厨房空间一般包括主食加工间、副食加工间、备餐间、消毒间与食具存放间、烧火间等。厨房应按原料处理、主食加工、 副食加工。备餐、食具洗存等工艺流程工序合理布置,严格做到原料与成品分离、生食与熟食分离、洁污分离。8.厨房净高不应低于3米。9.各加工间均应处理好通风排气,并应防止厨房油烟污染餐厅。热加工间应设机械排风或采用出屋面的竖向通风道和设有挡风板的天窗等自然通风措施。10.以燃煤和柴为燃料的热加工间应设烧火间。烧火间应设于下风向。严寒和寒冷地区宜采用封闭式烧火间。11. 辅助部分一般包括各类库房、办公用房、更衣室、厕所、淋浴间等。还应设开水供应点,还可设置音响设备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