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考情 | 辽宁大学历史学专业考研信息最全汇总
Hello!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
我是你们的萧学长,
今天来给大家分享
辽宁大学 历史学专业
备考信息帖干货!
学姐/学长信息 /Profile/
萧学长
专业方向:中国古代史
高分上岸!
助你2022考研一战成硕!
很高兴能为大家指点迷津,
告别择校、复习迷茫期!
早日确定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022一战到底!
01
院校概况
院校介绍
(1)辽宁大学
(官网:http://www.lnu.edu.cn/index.htm)是一所具备文、史、哲、经、法、理、工、管、医、艺等学科门类的省属综合性大学。学校现有三个校区,即沈阳崇山校区、沈阳蒲河校区和辽阳武圣校区。学校占地面积2190亩,校舍建筑面积89.44万平方米,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辽宁大学源起于1948年11月东北人民政府在沈阳建立的商业专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专门商科高校。1953年,东北商业专科学校合入东北财经学院。公元1958年,东北财经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的部分科系与沈阳俄文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辽宁大学,朱德同志亲笔题写了校名。
学校设有27个学院,即文学院、历史学院、哲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广播影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亚澳商学院、新华国际商学院、艺术学院、数学院、物理学院、化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院、环境学院、信息学院、轻型产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现有专任教师1413人,其中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博士生导师20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9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34人;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1人。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设有MBA(工商管理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FA(艺术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中国史、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A类行列;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省级智库、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对接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基地、3个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1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示范基地、1个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24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计划”1个;有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特色专业、6个省级创新创业试点专业、5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2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6个省级应用转型试点专业、2个省级应用转型示范专业、2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1个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育试点项目。
截至目前,学校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4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7万人,研究生7100余人;有各类留学生1800余人。
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室(中心)39个,实习基地208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413.97万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较为完善,图书馆总面积达4.2万平方米,馆藏文献476万册(件),其中古籍善本书300余种,是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联合国出版署指定的联合国文件托存图书馆。学校设有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珍藏2000余件文物和1.6万余号生物标本。校园网是中国教育和科研网的组成部分,已成为沈阳北部大学区域节点。
自建校以来,辽宁大学已为国家培养各类学生近30万人,为美国、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128个国家培养长期留学生11000余人,短期留学生3700余人。学校分别与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塞内加尔达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精心打造的孔子学院品牌跨越亚、欧、非三大洲,国际化办学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辽宁大学秉承“明德精学、笃行致强”的校训精神,力争经过全体辽大人的扎实工作,早日把辽宁大学建设成为应用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
(2)辽宁大学研究生院
(官网:http://grs.lnu.edu.cn/index.htm)
辽宁大学研究生教育,经过几代辽大人的努力,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自1978年9月起,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1月,外国经济思想史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辽宁大学研究生院前身是1977年在学校科研处设立的研究生科;1987年4月,由于发展的需要,学校决定成立研究生部;2003年9月,更名为研究生学院;2011年7月15日,更名为研究生院,统一负责学校的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研究生教育管理等工作。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330人,其中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博士生导师204人,硕士生导师632人,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2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双聘院士4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4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2人,辽宁省攀登学者9人,辽宁省特聘教授2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34人;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0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1人。
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7个,设有MBA(工商管理硕士)、JM(法律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MF(金融硕士)、ME(工程硕士)、MFA(艺术硕士)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法学、化学、统计学、中国史、物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1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博士后流动站;现有世界经济、国民经济学和金融学3个国家重点学科; 应用经济学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统计学6个一级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设有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选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项目孵化示范基地、3个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1个辽宁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基地、3个辽宁省协同创新中心。
截至2020年6月,在校研究生共计7100余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75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182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人员173人,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80人。
在未来研究生教育建设过程中,我们将以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制度与机制,培养一大批具备创新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辽宁社会经济发展,为将学校建成“应用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提供重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持。
专业概况
辽宁大学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013历史学院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原名为历史系,始建于1953年。2004年更名为历史文化学院,2007年又更名为历史学院。历史学院是辽宁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主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是辽宁省培养历史和档案专业基础人才的重要基地。学院现设有历史学、考古学和档案学三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本科学生百余人。
历史学院是国内较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1981年分别获得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82年获得中国近现代史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中国近现代史获省级重点建设学科,为当时我校六个省级重点学科之一。1997年在辽宁大学启动教育部“211工程”一期建设中,历史学以“中国近代史”为项目选题进行学科建设;2001年在“211工程”二期建设中,历史学又以“东北边疆与民族”为题进行学科建设;2007年在“211工程”三期建设中,历史学则以“世界文明进程与中国历史变迁:经济、政治与社会”为题继续学科建设。
2005年获得历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年国家学位授予点调整后,历史学院发展成为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学和图书情报与档案学四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内的完整学科体系。2015年,历史学院与辽宁大学法学院合作成功报批法律史二级学科博士点,并从2016年起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历史学院建立60多年来,为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大洲培养和输送硕士研究生、留学生、本科生、专科生、进修生数万余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各个时期中高等教育、科研院所以及政府机关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
历史学院是辽宁大学科学研究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院内有辽宁省级重点学科中国近现代史,有东北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唐宋史研究所、清史研究所、东亚关系史研究中心、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研究中心、中外经济史比较研究中心、美国史研究中心、法律史研究中心、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量子数字文档管理实验研究中心、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国出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和平台。依托这些机构和平台,学院形成了先秦考古、唐宋史、辽金史、清史、奉系军阀史、近代东亚关系史、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英美近现代政治与经济史,世界生态环境史、以及档案学理论与档案管理等稳定的学科方向。历史学院承担过清史稿大词典、东北边疆史地工程、教育部211工程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其他部委横向委托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各类科学研究项目百余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以及工具书数百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千余篇。
历史学院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支阵容强大、学科布局合理和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师资队伍。周传儒、王荣堂、孙文良、崔连仲、孙克复和任爽等一批国内知名学者曾在学院任过教。学院现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梯队结构合理和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团队:在现岗54位教职员工中,教授1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副教授17人,讲师14人。有国外留学经历教师1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近4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近80%。
历史学院也是一个有着国际影响力和注重学术交流传统的教学与科研单位。上个世纪90年代初,王荣堂教授就被吸纳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正式会员,是当时中国惟一获此殊荣的学者。新世纪以来,学院曾多次举办国际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先后邀请美、日、俄、韩等国以及国内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扩大与学界的联系和交往。
02
报录比


03
考试科目及试卷结构
a. (代码、名称)
科目一:101 思想政治理论
科目二: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科目三:626历史学专业基础
科目四:无
b.专业课试卷结构
科目代码:626 科目名称:历史学专业基础
满分:300分
第一部分:考查目标
1. 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 掌握基本理论和相关研究信息,能够运用理论和方法解读、辨析史实与史料;
3. 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第二部分: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
1. 考试形式:
闭卷考试;
满分为300分。
2. 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约30%;
中国近现代史约20%;
世界上古中世纪史约20%;
世界近现代史约30%。
3. 试题题型
名词解释8个,每题10分,共80分;
简答题2个,每题20分,共40分;
史料分析2个,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3个,每题40分,共120分。
第三部分:考查范围
一、 中国古代史
1. 中国历史开端
2. 夏商周
3. 春秋战国
4. 秦汉魏晋
5. 隋唐五代
6. 宋辽金
7. 明清
二、 中国近现代史
1. 外国列强入侵
2.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
3. 晚清政治、文化与社会
4. 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
5. 北洋政局与社会革命
6. 抗日战争
7. 国共谈判与内战
8. 民国时期的科学与思想文化
9.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0. 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11. 文化大革命
12. 拨乱反正
13. 改革开放进程
三、 世界上古中世纪史
1. 史前人类
2. 古代欧亚诸文明
3. 古典文明向中古文明的过渡
4. 阿拉伯文明
5. 欧洲基督教文明
6. 中世纪东欧与亚洲的历史
7. 古代中美洲文明
四、 世界近现代史
1. 16世纪的欧洲
2. 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
3.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实践
4. 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
5. 近代学科技术与文化
6. 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7. 俄国十月革命
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9. 战后社会主义革命与欧洲新的国际关系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
11. 战后初期的国际格局与国际关系
12.战后科技革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
13. 战后苏联与东欧国家
14. 战后第三世界的崛起
复试科目
060200中国史
①复试:
中国近现代史方向
笔试:中国近现代史问题
笔试基本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基础知识内容
面试: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面试基本内容: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内容
中国古代史方向
笔试:中国古代史问题
笔试基本内容: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内容
面试:中国古代史专题
面试基本内容:中国古代史知识内容
②同等学力加试:笔试
加试科目:①中国通史②世界通史
考试基本内容:①中国通史相关内容②世界通史相关内容
060300世界史
①复试:
笔试:世界史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
笔试基本内容:世界史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等相关内容
面试:世界史专业基础
面试基本内容:世界史专业基础等相关内容
②同等学力加试:笔试
加试科目:①中国通史②世界通史
考试基本内容:①中国通史相关内容②世界通史相关内容
复试考核项目
(一)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
外语口语和听力测试满分为20分,占复试成绩的20%。考生成绩未达12分者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二)专业课及综合素质测试
非管理类联考考生专业课及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满分80分,占复试成绩的80%;管理类联考考生专业课及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满分70分,占复试成绩的70%。考生成绩未达测试满分的60%者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专业课及综合素质测试考察考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综合分析表达能力,科研能力和水平,了解已取得的科研成果。
(三)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考核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思想政治理论考试
依照《招生管理规定》的要求,学校对审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125400]、图书情报等初试为管理类联考的考生在复试中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考试满分10分,占复试成绩的10%。考生成绩未达6分者为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五)同等学力加试
除法律(非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旅游管理[125400]专业外,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成人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复试时尚未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和网络教育考生,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两门考试满分均为100分,60分及格,两门考试成绩不作量化计入总成绩,但不及格者不予录取,加试方式为网络远程笔试。
总成绩计算方法
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招生考试总成绩。初试成绩占总成绩70%,复试成绩占总成绩30%。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初试满分为500分的专业,总成绩计算公式为:
总成绩=初试总分÷5×0.7+复试成绩×0.3
初试满分为300分的专业,总成绩计算公式为:
总成绩=初试总分÷3×0.7+复试成绩×0.3
官方参考书目
经典11本:
1. 《世界史古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2. 《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3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4 .《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5 .《世界史现代史》(上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6 .《世界史现代史》(下卷) 高等教育 吴于廑
7 .《中国古代史》(上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8 .《中国古代史》(下册) 福建人民 朱绍侯
9 .《中国近代史》(第四版) 中华书局 李侃
10.《中国现代史》(上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11.《中国现代史》(下册) 高等教育 王桧林
官方参考书目
第一志愿考生和调剂考生应分别排序依次录取,各培养单位严格按照总成绩计算公式确定考生总成绩,并根据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审核拟定拟录取名单,并报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拟录取名单由研究生院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期为10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