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家物语》原著读书笔记电子版 第一篇

大家好,这里是白钱。
因为非常喜欢最近正在热播的由山田尚子导演的动画《平家物语》,所以就从网上买了一本原著,想要更深入的了解一些关于这部著作的内容,以及想知道山田尚子监督究竟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多大的改动,能让看过原著的众人都对她的改编能力刮目相看。
不过由于此书编撰完成的年代距今久远,是13世纪形成的日本长篇历史战争小说。加之我购买的版本是由周作人先生进行翻译的版本,阅读起来有不少的障碍。所以我决定要一边阅读一边查阅资料,把这本书读懂。
同时我想到可能会有与我遇到相同问题的人:想要阅读但门槛太高。所以我将会把我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再做出一份“电子读书笔记”以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动漫版《平家物语》完结之后,我也会写一篇以动漫观众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判的专栏,读书笔记会根据我自己的阅读进度持续更新。
(注:我购买的版本为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周作人先生翻译版本。不同版本之间可能会有所不同。)

1、白华:白色的花
2、偈语,佛经中的唱词Buddhist chant or hymn。偈陀之省。如:偈颂(偈文,偈句,偈言,偈语,偈诵。均为梵语“偈佗”。即佛经中的唱颂词)。偈(jì)
附缀于佛经的一些读后感或修行的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写成的语句。因为多为四句组成,兼具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朗朗上口,尽管不是佛经的主要内容,也成为与佛经相提并论的典故。
偈语是佛法之本,佛经是树干与青柯,偈语是果实与花朵。因为每首偈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成为僧人顿悟的美谈。
著名偈语有唐代高僧惠能大师《菩提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等。
3、《往生要集》三卷(或六卷)。日僧源信(惠心僧都)撰。收在《大正藏》第八十四册。全书辑录①经、论、注等一百六十余部经卷中之往生要义,以阐述其净土思想。自永观二年(984)十一月于比睿山横川首楞严院起稿,翌年四月成稿。
本书内容分厌离秽土、欣求净土、极乐证据、正修念佛、助念方法、别时念佛、念佛利益、念佛证据、往生诸行、问答料简等十门。此中,正修念佛门叙说念佛之实践方法,又细别为礼拜、赞叹、作愿、观察、回向等五念门。观察门所叙之念佛修行之具体方法,可谓本书之中心。所谓具体方法,是指将阿弥陀佛之佛身相好(白毫②等身体的特征)之意义,与天台教学结合而作观想之特殊观相念佛,而对于没有观想能力之众生,则以口称念佛为救渡方法。整体之思想倾向,是试图将净土教和天台教义相融合。
①辑录:收集抄录有关资料并编印成书。
②白毫:佛家指如来三十二相之一,其眉间白色毫毛,放有光明,称白毫相。指供养僧徒之物。
4、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意思是:世间万物无一得以常住不坏,凡生者必灭,因此,唯有超脱此生、灭的世界,才可达到寂静的境域。
世间无常故苦。顺遂变成困逆固然是无常,祸厄转为幸福也是无常。因此,无常不是消极的,无常说明:好的会变坏,坏的也能转好。

个人感想一:在本书注释[1]中的第一段最后一句话,明显是周作人先生对此书的总结——“因为战记文学里所表现的,主要是人生无常这一句话罢了。”
结合我熟知的其它战记文学,大众的了解范围最广的当属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何尝不是一场场由盛转衰的戏码?再结合山田监督的动漫作品,我们通过画面与声音配合这种更为直观的形式看到了平家的权力达到巅峰后逐渐走向没落的故事。不禁让人感叹:“无常”二字。

5、强梁:语出《道德经》:“强梁者不得其死”。
指的是强劲有力、勇武,也指勇武有力的人、健儿。强梁也形容强横凶暴,也是强盗的另一种称呼。
(结合下文,此处强梁使用的是强横凶暴这层含义。)
6、轻尘栖弱草:出处《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松之注引皇甫谧《列女传》
比喻人生无常。
7、《薤露》是西汉无名氏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这是一首挽歌,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诗以薤上的露水容易晒干起兴,写人生的短暂;又以露水干了明天还能再降落,反写人的一去难以回还。
薤⑴露
薤上露,何易晞⑵。
露晞明朝更复落⑶,人死一去何时归。
⑴薤(xiè):植物名,叶子丛生,细长中空,花紫色。
⑵晞:晒干。
⑶落:降落。

8、怙势:依仗势力。怙(hù):依靠。
【怙恶不悛】(hù è bù quā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怙恃】(hù shì)①(动)依靠;仗恃。②(名)《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因用“怙恃”为父母的代称
9、原著注释[5]中有一句:“率不放弃政权”
其中“率”字据我自己的理解,可以有两种解释:
①意为“轻率”,此句为倒装句。整句译文:不轻率的放弃政权。
②意为“大都,一般”。整句译文:大都不放弃政权。
(本人才疏学浅,如有错误还望指正)
10、赞岐守,官名。原文中的“赞”字使用了另一种形式:一个“讠”和一个“赞”。据资料显示应该为“赞”的繁体,但是没能找到电子版字符。
赞岐国(さぬき)(Sanuki):古代日本令制国之一,属南海道,俗称赞州。其领域大约为现在之香川县。大化改新后独立为一国,最初不包括盬(gǔ)饱、小豆、直岛诸岛,至江户时代时,由备前国划入。废藩置县后曾改称香川、名东、爱媛,后正称香川县。
赞岐国的国司被称为赞岐守。国司(こくし)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名词,“国”是地方行政组织,“司”表示管理,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管理‘国’这一地方行政组织的长官”的意思。国司最早产生于奈良时代,其意义、职责与权力在之后的时代中也有所变化。
11、上总介,官职名。

以上便是“卷一/(一)祇园精舍”中原文包括本书自带注释的相关资料。这一小部分其实很短,主要都是一些作者的想法和关于平清盛的背景介绍。不过其中涉及到了很多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的知识点,所以这些资料整理起来看着就有很多。
建议大家在阅读时,把不知道的知识点都找地方记录下来,我是用了一个单独的笔记本来记录的。如果大家更有自信把字写漂亮的话我其实更建议直接在书上做笔记,用不同颜色标出重点内容。
这部分内容中如果还有你不理解的也可以在评论区中提出,我会尽快帮忙解答。后续的内容更新应该会比较慢,还请各位理解。或者等不及的话,大家也可以试试自己动手查找这些知识点。其实只是将这些知识点汇总到一起,并不会特别困难。
参考文本来源:百度百科、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以下图片为个人笔记,愿意接受各位检阅。并且以防被说只是在做表面功夫。字迹潦草还请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