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今年这些经济双非院校真的很卷

2022-04-18 10:17 作者:郑炳经济学考研官方  | 我要投稿

前两天,炳哥给大家盘点了一些实力强劲的双非院校,那今天,就来说一说22考研中比较卷的双非院校。

根据最新的《全国研招报告》数据显示,今年考研除了报考人数激增,还呈现出“双非”热、专硕热、往届生比重上升等新特征。

多所非“双一流”院校报考热度猛增,增幅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对此,很多同学出现了困扰:

双非报考热度为什么会比双一流高?

哪种情况适合报考双非?

今天炳哥带大家一起探讨以上两个问题~

哪些双非热度最高?

2022年,“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相比之下,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在已公布2022年研考报名人数的非“双一流”高校中,江西农业大学、陕西理工大学、湖南工商大学、长江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报考人数涨幅均超过50%。

其中,深圳大学以27966的报考人数创下历史新高,增长率超过40%;

另外像咱们经济考生报考比较多的上海师范、宁波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华东政法、广财等等报考人数都名列前茅。

这一数据显示,大家不再盲目追求“双一流”、985/211名校,在考研择校方面更加理性。同时也说明,大家在迅速降低目标:上岸为主,而不再追逐名校。


双非热度高的原因有哪些?

1.提升就业竞争力

双非热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与就业环境有关。

单看现下的就业竞争压力,“考研追求名校”自然是情理之中:“211/985”是金水,“双一流”是银水,名校平台和光环是梦想,更是现实。

但如今考研越来越难,越来越卷,上名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因此,部分同学选择去“双非”或者正犹豫要不要去“双非”读研。毕竟在双非院校读研出来后,依然是硕士学历,在就业面前还是能够很大程度的提升自身竞争力。


2.双非院校实力上升

院校自身实力的上升,也是其考研报考热度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双非”院校的部分学科实力甚至可以叫板“双一流”高校。

诸如深圳大学共上榜37个学科,与华东师范大学、暨南大学比肩,稳居“双非”之首;

再具体到部分学科的未来就业,如上海师范的经济就业数据很亮眼;

再例如广东财经大学的经济金融学科,在广东仅次于前面几所985和211;


3.人间清醒者的选择

其实,在当下考研内卷之时,向下兼容其他高校,可以说是“另辟蹊径”。

所以,有部分“人间清醒”的考生深谙“本科看学历、读研看专业、攻博看导师”的秘籍,奔着“双非”高校的强势专业而去。


双非到底值不值得报考

近年来,研究生招生院校共有800多所(包括研究院),这样算下来,双非院校有700余所,是硕士研究生的招生主体。

双非值不值得报考或者调剂,同学们可以综合以下几方面的情况考虑。

1.看个人目标

我们选择考研时,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想想自己考研的初心是什么,对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侧重于就业还是做科研?未来要发展的方向需要什么?文凭、人脉、教育资源还是就业机会?

目标不同,方向就不同,做选择时需要着重考虑的因素也就不一样。

举个例子,如果你未来打算做一名分析师,并想进头部的券商工作,那么人大、中大等等就是个硬门槛。

如果想要曲线救国,先进四大再往一些上市公司的财务经理-财务总监跳,首经贸、上海对外经贸等等其实就够用了。

单纯就科研来讲,一些双非院校的专业实力比一些985、211院校的还要高(例如首经贸的劳动经济学),处在该专业研究前沿的大牛导师也不少。这种情况下,读个双非研究生也不错


2.看院校实力

双非院校中不乏专业实力强劲的好学校,而985、211也不代表没有弱势学科。

比如,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被评为A类;而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结果只是C-。

就算是双非院校,也是要看专业和导师的。

有些双非院校虽然名气没有985、211学校大,但专业和导师实力都很厉害,属于行业翘楚,一点不比名校差。

还有个别院校,之所以没有评上985或者211,并不是实力不强,而是因为同一地区有其他学校评上了,这也与国家和教育部的统筹建设有关系,所以不能一概而论。

3.看学校对研究生的重视程度

学校对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质量,普通院校的本科专业不好并不代表研究生专业也不好。

有些院校非常重视研究生的质量,会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培养研究生,比如有些特定的学校,像是东财研究生毕业后,华为会优先录用,因为东财和华为有应届生就业方面的合作。

关于学校研究生的质量如何,可以询问在该校读研的学长、学姐。


4.上岸成功率

既然选择了考研,也为之付出了很多,我们肯定希望最后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院校报考难度与个人实力之间的差距多大才合适。

比较理想的状态是,考取目标院校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在自身实力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让自己踮踮脚或跳起来能够得到目标;

如果想要未来较高的薪资和社会地位,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必须疯狂学习,最大程度提升自己的上岸成功率。

调剂也好,一志愿报考也好,考的人多了,双非热度自然就上涨了。

虽说考研选择大于努力,但我们也不能盲目选择双非院校,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适合的学校,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好高骛远。


今年这些经济双非院校真的很卷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